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潼有個羊毛山,羊毛山上有「神仙」

臨潼有個羊毛山,羊毛山上有「神仙」

【編者按:感謝王建忠老師發來此文,讓小編才知道臨潼還有個叫羊毛山的地方。讓我一下上升到了文化自信的高度,想起文學本身的宣傳導向作用。所以,還得多看書,哪怕是今天的自媒體哩,讓我們也覺得沒和社會脫節,沒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世界很大,我們沒時間先去看看,就先行了解,再擇日出發吧。更何況還是我們的家鄉哩。走,約一下,周末去看神樹走。】

羊毛山傳奇

羊毛山位於驪山東麓,小金街辦西北角。西面隔龍河與穆柯山遙遙相望,北面與馬額接壤,海撥在千米以上。如果你乘車行進在臨藍大道上,伸頭向南眺望便可看到它的倩影。

羊毛山得名於很早一個傳說:古時候,有一戶人家為躲避災難,在這兒養羊安家,開荒種地,後來移居山下的人逐漸增多。人們便因此將這座山叫羊毛山。羊毛山旁邊有一棵「鷹樹」,因為這棵「鷹樹」也被稱為神樹,所以羊毛山在方圓幾十公里很有名氣。

我幼年時曾和小夥伴們割草、打柴去過那裡。這棵「鷹樹」並不高,有3米左右,樹身有瓮口那麼粗,主體矮小,有三個分枝,向北的枝略小,東西兩個枝稍高,遠看就像雄鷹展翅,所以大家都叫它「鷹樹」。村子裡的孩子們常常坐在樹杈上玩耍,有的還在枝上盪鞦韆,有的騎在羊背上唱歌,有時坐在丘頂上「挑紅四、打升級」,有時玩到黃昏時分,打柴、割草收穫甚少,回到家裡只好接受父母的斥罵。可惜這棵神樹在八十年代被人為破壞,有幾個壯枝被人鋸掉。據說砍樹的那些人後來都患了大病,有的去世,有的落下後遺症。這大概是大自然對壞人的懲罰吧!

羊毛山東面的山崖下有一排窯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住著六、七戶人家。據長輩們講,解放前,塬下的土匪、國民黨、漢奸常常上山抓『壯丁』,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所不為。一有風吹草動,山下的人們紛紛上山躲避。要麼躲在這幾戶人家的窯洞里,要麼藏在西面坡下的叢林里。因為這兒雖說距山下只有二、三公里遠,卻坡陡路窄,所以土匪、國民黨、漢奸們不了解地貌,不敢冒然上山。於是,這兒就成了保護生命的天然屏障。

更為神奇的傳說是:羊毛山腳下西南面有一個七、八丈高的石崖。解放以後,它南面有一個村子,所以人們就從石崖中間劈開了一個「八字形」道路,人們出行就便利多了。然而有人傳說,在石崖下面的地層深處埋有一個大銅鍾,因為石崖斷缺,銅鍾從地下向西跑到西安大雁塔寺廟中去了,石鍾上還刻有「欠灣」兩個大字(我們村子的名字),傳奇似乎挺有根據,但無法考證。

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平整土地,移山造田,在黨員幹部的帶領下,群眾將石崖下一大塊20多畝地中間的一道沙梁用架子車推至東面大路下的陡坡溝里,這項工程幹了冬秋兩季,終於圓滿結束,後來的『東方紅』拖拉機也在這塊大田上繁忙耕作,糧食產量逐年提高。那幾年,確切地說,1976年以後,我們村的幾任幹部,年齡在四、五十歲的村民相繼去世,還有些人得了絕症,西京醫院、唐都醫院住了幾個月或多半年,終因醫治無效,離開人世。一時間,人們怨天怨地,都說是那石崖和紅土梁被搬掉惹的禍,風水流走了……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人們被籠罩在茫茫的迷霧中,有的人甚至燒香禱告。直到八十年代中期以後,哀怨漸漸消失,村子才平靜下來。

渭水北岸的人們對這棵鷹樹傳說的更神奇。有人說,在清水盆中能看到它;有的說,在渭水緩流時能看到它的倒映,我幾次走親戚去渭河北岸,的確在天氣晴朗的時候,能看見它的影子。

羊毛山地表層土質很淺,只有四、五寸深,底下全是碎石。幾代人在山上植樹都無成果,一遇天旱,莊稼也是絕收。在山東北腳下,有梯形的田地,有一大塊40多畝的平地,那年生產隊將牛糞和羊糞拉到了這兒,因為風調雨順,這塊地畝產量也跨過了「綱要」,人們的臉上露出了豐收的喜悅。

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近年來,黨和政府非常關心貧困地區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原來的土路變成了水泥路,羊毛山上的土路也拓寬變緩,起伏不平的土地變成了層層梯田,山腳下栽種了花椒、針葉松、紅葉李、女貞等樹,人們吃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如今村衛生所、健身廣場、太陽板照明等設施一應俱全。人們安居樂業,擺脫了貧困,信心滿懷地奔在小康的大道上。

我曾經在羊毛山腳下生活了近40多個春秋,這兒的黃土地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故鄉的人民像羊毛山一樣,樸實、善良、勤勞、無私奉獻。春秋兩季,羊毛山周圍的山坡上野花盛開,引來蜜峰和蝴蝶,在花草叢中歡快飛舞;鳥兒有時也在山頂上停歇,欣賞周圍美景。冬天,一場大雪將羊毛山打扮得更加靚麗,在陽光下,它那俊俏的模樣從塬下看得清清楚楚,人們更加欣賞它的美姿。

這麼美的羊毛山,草長鶯飛的季節,歡迎你也來轉轉,說不定,一開心,還能偶遇上神仙!

附:羊毛山贊

故鄉有座羊毛山,鐵馬塬上可望見。

渭北平原傳佳言,山頂柏樹水盆顯。

從古至今幾千年,春夏秋冬色不減。

雨後彩虹山頂觀,高樓林立是渭南。

雪後景象更嬌艷,身披婚紗笑容甜。

春天四周簇野花,夏天坡上捉螞蚱。

秋天菊花喜笑臉,冬天採藥奔山坡。

山坡腳下住人家,人民勤勞好生活。

從前環境實艱苦,肩挑擔兒手推車。

老牛拉犁苦耕作,辛勤勞動受飢餓。

改革開放面貌變,水泥公路出行遠。

荒山陡坡修梯田。糧菜果林也高產。

山坡綠化層林染,水土保持果林艷。

雖說移民到平川,收種季節故鄉返。

核桃花椒大片連,多種經營把錢攥。

改革開放面貌變,田園風光空氣鮮。

醫療健身太陽板,自來清水進庭院。

家居青山綠水畔,歌聲秦腔遠方傳。

扶貧攻堅奔小康,幸福大道再揚鞭。

(作者簡介:王建忠,退休教師。喜歡音樂、遊覽、寫作等。在各種網路平台發表詩歌、散文近200篇,深受讀者喜歡。)

長按以上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榴花文藝 的精彩文章:

讀《瀟湘夜雨?清明上墳》
王天成:王安石常年不洗澡嗎

TAG:石榴花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