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60年外國文學研究·外國文學譯介研究》
15
本資料中心有一排嶄新的硬皮紅色叢書特別「吸睛」,封面和封底均為赭紅色,暗隱出象徵知識和文明的古希臘愛奧尼克柱式圖案。每冊封面右上角是金色燙印的叢書總標題「新中國60年外國文學研究」和分冊的獨立標題;封底印有分冊的研究內容和各冊的標題、主編目錄。這就是申丹、王邦維主編的《新中國60年外國文學研究》叢書。
該叢書2015年9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的成果,分為《外國詩歌與戲劇研究》《外國小說研究》《外國文學流派研究》《外國文學史研究》《外國文論研究》《外國文學譯介研究》和《外國文學研究口述史》共六卷七冊。系統的研究主題和精緻的裝幀設計,顯示出該叢書深厚的史學功底、專業水準和藝術美感,具有很高的學術和收藏價值。
本期隆重推出的是該叢書第五卷,即《外國文學譯介研究》(以下簡稱《譯介研究》),由謝天振、許鈞教授主編並與其團隊的十三位精英學者一起撰文而成,可謂我國第一部涉及面廣、語種眾多、視角獨特的譯介研究專著。眾所周知,上世紀70年代,國際譯學界出現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與此同時,國際人文學界也出現了文化研究的翻譯轉向。這給國內外人文學科研究,特別是我國的外國文學研究帶來巨大衝擊和機遇。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下,《譯介研究》對新中國60年來外國文學譯介狀況進行了全面梳理和新的探索,其思考深入、脈絡清晰、史料詳實、語種豐富,是本中心所收藏的最新綜合性譯介學研究專著。
▲《外國文學譯介研究》封面
▲《外國文學譯介研究》封底
《譯介研究》含「總論」、「緒論」和上、下兩編,總共11章。「總論」概述了叢書各冊的研究內容和特點。「緒論」由謝天振、許鈞教授撰文,概述了《譯介研究》的主旨、理論視角、核心內容以及創新之處。各章節都嚴格按照三個階段進行描述,即新中國成立後十七年為第一階段;1966年至1978年為第二階段;改革開放至2009年為第三階段。上編6章按國別分類,進行歷時分析,梳理新中國60年來最主要、最富有代表性的十餘個外國國別語種文學或區域文學在我國的譯介過程,如:俄蘇文學翻譯、英美文學翻譯、法國文學翻譯、德國與德語文學翻譯、東南北歐文學翻譯和亞非拉文學翻譯,並選取典型作家、作品、事件進行分析歸納。下編5章是專題討論,按熱點問題分類,聚焦外國文論、外國文史類著作、翻譯文學期刊、「文革」時期的外國文學、新時期外國文學翻譯。《譯介研究》在我國率先對外國文學史、外國文論、外國通俗文學的譯介和文學翻譯期刊的獨特作用等進行了全面梳理和專題探討,開拓性地將文獻考察與實地調研相結合。
《外國文學譯介研究》目錄
《譯介研究》史論結合併輔以個案剖析,條理清晰,論證有力。如,第五章「東歐文學的翻譯」分析了裴多菲的「格言詩」《自由·愛情》在中國的翻譯和接受,比較並分析了殷夫、孫用、興萬生、飛白等的五言絕句、自由體、散文體譯本。作者不僅從宏觀上關照各譯本的歷史背景、譯介和影響,還微觀對比和剖析了不同譯本的體式、語序和韻律等特點,顯示出深厚的文本細讀功力。文章考證並分析了在我國耳熟能詳的「五言絕句」譯本: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兩者皆可拋。
此譯本的衍訛和變異情況,讀來饒有興味。宏觀與微觀分析相結合,裴多菲的《自由·愛情》格言詩在中國譯介過程中諸多不為人知的因素、外國文學翻譯的發展脈絡和發展規律,已經清晰自然地躍然紙上。結論讓人信服:眾多的譯本折射出「現代境遇里的中國人對世界秩序和人類未來的某些共同看法和願望」,也反映了「東歐文學翻譯在中國的遭遇」。
最值得注意的是,《譯介研究》從多元系統論和意識形態、詩學、贊助人「三因素」等理論視角考察和分析我國的外國文學翻譯與研究,總結出三個主要發現:1. 建國十七年俄蘇文學翻譯中主流意識形態起著重要作用;文革十年近乎空白的翻譯凸顯了政治性的選擇;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作品選擇標準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2.外國文學經典不僅與作品本身的創作特點和成就有關,還與翻譯活動有關;翻譯活動通常受到意識形態、詩學和贊助人的影響。3. 從譯介學視角能探索外國文學翻譯與譯入語國家的世界文學地圖構建之間的內在關係。
顯而易見,《譯介研究》從翻譯、譯介的角度展開外國文學研究,不同於傳統意義上對具體兩種語言之間轉換的研究,其宗旨在於通過對每個特定歷史時期所翻譯的有代表性的外國文學家及其作品的梳理,以揭示這些翻譯活動背後的深層動機和影響這些翻譯活動的深層動因。它還注重與國外同期研究進行比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指出研究的未來趨向,以此推進我國的學術史建構和文化建設。
本文作者:張靜(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
叢書信息
新中國60年外國文學研究(第一卷上): 外國詩歌與戲劇研究,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