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的邊界:程維向右,王興向左
程維與王興,滴滴與美團,專業主義與多元化兩條路,背後是理想主義與實用主義差異。
兩個人其實都是「賭徒」,血性,幹練且彪悍。79年的王興、83年的程維,以及,今日頭條張一鳴、淘寶蔣凡、拼多多黃崢等,互聯網新勢力的代表。80後的一代正崛起,儘管60、70後牢牢掌控互聯網,但裂縫總歸是有的。
大家都盯著阿里與騰訊,卻不想有了滴滴、今日頭條,又有了抖音、快手、趣頭條,大家都在「流量+轉化率」的思維下做電商,困獸猶鬥,騰訊把流量給了京東,又不想拼多多成為微信電商贏家。
互聯網,沒有終局,沒有邊界,總有機會。
滴滴與美團的戰略分野,本質上是程維與王興的個人意志的差異。滴滴的路徑,很「矽谷」,專註做出行,美團的戰略,很「中國」,也很「騰訊」,什麼有利可圖,就做什麼。
同樣是社交帝國,Facebook沒有Facebook門戶,也沒有Facebook支付,更沒有Facebook遊戲與Facebook商。騰訊卻是既做新聞,又做視頻,還有支付與電商、零售,還有「微商」。馬斯克,為什麼不像賈躍亭那樣,特斯拉與Space X之外,再搗騰個「生態化反」?
這是差異,市場、文化以及價值觀的差異。
滴滴的理想與戰略終局是,「智慧出行」,從打車到專車、快車、順風車,以及未來的「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美團的戰略,沒有「終局」,業務更不設限,餐飲、旅行、電影、支付、新零售,以及當下最熱的話題——出行。從2010年創辦美團,直到2017年才有了「we help people eat better,live better」的使命提煉,這是一個「比較級」,美團的業務切入邏輯,都是有「標的」的,虎口奪食,火中取栗,搶生意。
重新審視程維與王興的成長路徑,更能理解,滴滴理想主義與美團實用主義的差異。
程維出生在江西上饒鉛山縣的普通家庭,因高考漏答數學最後一頁考題,調劑到了北京化工大學,畢業後賣保險、足療店打工,前後換了七八個工作,再後來,程維拿著簡歷「闖進」阿里巴巴HR辦公室,6年後,成為阿里巴巴B2B最年輕的區域經理,再後來又去了支付寶B2C部門——阿里巴巴,做銷售,練就的是「執行力」,這其中難免遇到一次又一次的拒絕與打擊,面對拒絕與打擊,全憑自己的信念支撐,以及,「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感召——另,程維在支付寶,老闆是彭蕾,阿里HR價值觀的標兵。阿里的「理想主義」氣質,深深影響著程維。
程維的人生,用「逆襲」概括,再恰當不過了。滴滴與他一樣,有著某種「理想的偏執」。
滴滴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生存」,從上線滴滴打車,到專車與快車等業務,以及與快的合併,靠的是程維的執行力,與柳青的融資能力,第二階段是「理想」,也就是過去一年裡,滴滴在「智慧交通」、「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布局,很顯然,這是太過前瞻性的布局。
王興算是富二代,清華畢業,自然是有底氣,有視野。當然,與王思聰這般超級富二代不同,王興更為內斂。王興算「連續創業者」,從校內網到飯否、海內,再到美團,細數他的連續之路能夠看出他的「路徑依賴」所在:校內、海內是抄美國的Facebook,飯否是效仿twitter,至於美團,則是Groupon。王興在「財經」雜誌對話中說到,美團與騰訊個性與氣質更近,說到底,是因為,美團與騰訊一樣,王興與馬化騰一樣,都屬於後發制人的流派,擅長學習。
美團在百團大戰中得以勝出,除了投資人(包括阿里)的耐心,有兩個關鍵人,一個是干嘉偉,一個是王興,干嘉偉用阿里的管理文化讓美團成為了一支「鐵軍」,強大的地面執行力,直接成就了美團,這支鐵軍直到今天,也是美團的核心競爭力,干嘉偉是美團的四肢,那麼王興便是美團的大腦,洞察力與決策,靈魂。
飛鳥盡良弓藏,干嘉偉離開美團與美團同阿里的決裂,是故事開始就寫好的結局。
王興喜歡籃球,同時代的男生,大都受NBA的影響,崇拜喬丹。王興個子與體格在球場上算一般,但投籃特別准。或許因為曾在球場上受過挫折,高中時一個暑假,王興決定練好籃球。他買來一本籃球教科書,按照教科書里的方式,拆解動作,一個個動作重複練習,王興說,他忘了自己每個動作究竟練了多少次,一個暑假的揮汗如雨,一個個簡單動作的拆解,機械地重複千萬次後,他成了一個投籃高手。
籃球給予王興有許多的印記,他也曾說過,「「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由領先者/勝者的啦啦隊帶頭喊比較合適。這是我在高中籃球賽時學到的道理」。
好勝,有目標,有耐心,重複性苦練,便是美團的核心。
美團的邊界是什麼?王興的擴張邏輯是什麼?
答案是,美團沒有邊界,王興的擴張邏輯就是填滿微信支付的「第三方服務」,甚至,微信支付的九宮格,也裝載不了王興的志向或野心。
先說一個故事,阿里巴巴從B2B到淘寶、天貓、支付寶,再後來有了阿里雲、菜鳥等,B2B業務一度式微,這是阿里價值觀、文化的根基所在,阿里上市前後,阿里B2B業務走了不少人(美團找到干嘉偉以及許多O2O公司都招了阿里B2B管理者),馬雲以及阿里高管後來反思,阿里B2B這群最有執行力的地面部隊該何去何從?再後來,2014年阿里提出了農村淘寶戰略,阿里鐵軍在原有的B2B業務之外,又一次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這是阿里2014年的時候做出的反思,2015年阿里農村淘寶業務負責人,孫利軍成為阿里巴巴合伙人——當時他只是個總監,是阿里一眾合伙人中,職位最低的。
另一個故事是,美團內部開會,干嘉偉會向他的下屬感恩阿里,誇馬雲,但王興進來後,便風雲陡轉,成了阿里批判大會。王興,很不喜歡阿里,但與此同時,美團的執行、文化與管理,又很阿里,向阿里學習。
美團的邊界,從餐飲殺入酒店、電影,以及外賣,從來沒有變的是,運動式的地面推廣能力。殺入出行,與滴滴虎口奪食,並非「以客戶為核心」,而是「以地推團隊為核心」,騰訊的擴張邏輯是騰訊掌握流量,可以分發給投資的企業,美團的擴張邏輯是美團掌握地面部隊,可以從攜程、藝龍、餓了么、滴滴手中搶下市場份額。
王興說,美團是「以客戶為核心」,其實用戶除了吃喝玩樂,也需要讀新聞、玩遊戲、聽音樂,美團為什麼不做「明日頭條」,不去做遊戲,說到底,美團的競爭力源自地面部隊,不是用戶的need it,是i can do it。
程維信奉的是「用戶心智」,只要與出行相關的產業鏈上下游,都做延伸;王興信奉的是「網路效應」,基於人的場景以及美團地面能力,吃喝玩樂衣食住行,一網打盡。
程維與王興,滴滴與美團,差異還在於它們對「安全」的邊界理解。
滴滴做到了中國市場第一,絕對的領先。與此同時,美團在餐飲領域有口碑、外賣領域有餓了么、電影票領域有淘票票、酒店領域有攜程,任何一個領域都只是伯仲之間,沒有絕對優勢,說到底,美團缺乏安全感,「以戰養戰」,運動中才能獲取安全感。
這其實也適用於騰訊。騰訊做的是,「流量最大化變現」,美團做的是,「地推團隊最大化變現」。不同的是,騰訊的擴張,有遊戲業務、媒體業務兩大「暴利」業務,現金奶牛做支撐,美團的核心業務如餐飲、外賣,都屬於「微利」行業,它依舊需要融資。
程維與王興的出行競賽,長遠來看,核心能力還將是「融資」。從千團大戰,阿里入股,到貓眼獨立,以及吞併大眾點評,和當下的拿下摩拜——美團一路走來,其實也是「資本為中心」。美團上海一天補貼1000萬拿下30萬/每天的訂單量,但如果是全國開戰,不知道美團是否有足夠資金支撐。補貼一旦停止,最終能夠沉澱多少用戶,是個未知數。
王興喜歡讀書,對於自己與公司的決策與行動,也總是引經據典,既是強化自身信念的需要,也是對公眾講述故事包裝上的需要——說到底,王興的骨子裡,是工具理性,他其實是個缺乏想像力的人,美團的戰略也是如此。阿里會提出「網商」、「新零售」等等帶著理想主義色彩的戰略,滴滴也會提出「智慧出行」的願景,但美團的戰略,跟多的是「尋找敵人」,基於自身能力不斷地「尋找敵人」、在現有市場做存量競爭。
工具理想,王興之外,還有攜程梁建章、百度李彥宏、騰訊馬化騰。當然,王興也意識到了自己與美團的問題所在——美團不能像攜程、百度、騰訊那樣,沒有靈魂。所以,才有了2017年的價值觀與使命的提出,「we help people eat better,live better」。
最近美團收編摩拜,王興舉出了「四王抬棺」的典故,隱喻摩拜與美團是「開拓者」。但其實,王興與美團從來不屬於「開拓者」,他們更習慣「尋找標的」,尋找對手。美團擅長的是better battle。
有人將王興與美團的擴張與賈躍亭與樂視的擴張進行比較:賈躍亭主導下,樂視多元化發展,除了通過上市公司進行融資外,也收購了「易到」作為現金收割期;王興主導下,美團也做多元化發展,與此同時,也拿下了「摩拜單車」,摩拜與易到,押金之外,還有「預付款」。
公允地說,王興美團與賈躍亭樂視,多元化還是有差異的——美團的多元化圍繞的始終是「人」,吃喝玩樂、衣食住行,樂視的多元化,是沒有如此強相關的業務主線。
沒有永久的安全,沒有毫無破綻的對手,也沒有「終局」,只有永不休止的戰爭與競賽。
程維決定投靠理想,滴滴將出行做透,這個遊戲縱向是的有終局設定;王興選擇接納現實,沒有終局,有的只是一個個現實的選擇,美團進入哪個業務,選誰做敵人,以及如何做。
另一個比喻是,程維更像馬斯克,做特斯拉,做space X,有理想,更極客;王興,學習騰訊,也在學習貝索斯,更像實用主義的商人。
2010年「狗日的騰訊」一文中,王興抱怨騰訊說,「有什麼業務是騰訊不做的么」,到現在,美團成為騰訊最重要的「盟友」,美團在重走騰訊的路。我們終將成為自己討厭的人,是實用主義者成長宿命。
最終猜想是,美團將推翻烏鎮的飯局,收編騰訊系需要地面支撐的業務,酒肉朋友,哪裡來的「友誼」,接下來,王興將美團觸角伸向58同城、58到家,以及京東的「智慧零售」,是大概率事件。58同城的毛利率是90%以上…因為美團能夠做,也需要新的敵人。
能夠阻止王興美團的「壁壘」只有一個:把毛利潤做低,將供應鏈做透。
無利可圖或費時費力。
企業的本質是什麼?盈利。但更大的前提是活著。
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存在先於本質。
※高端了!小米這款螺絲刀竟然有兩副面孔!
※賽睿寒冰Pro發布,音質最好的遊戲耳機
TAG:科技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