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敗123年祭:戰略大環境造成的完敗!
為何說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甲午戰爭大清全面戰敗,是戰略大環境造成的完敗?
筆者認為,是歷史大背景造成:
當時的中日兩國,都處在歷史大變革中,但是變革程度不同;
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已經全面的完成了內部的整合,走上了中央集權的近代化對外擴張的道路;日本本來就是一個野心勃勃好戰島國,兩千年來,一旦完成內部的變革和整合,就會立即發動戰爭對外擴張;只是被唐朝和明朝兩次打敗;但是事不過三,這次日本人在完成內部整合,再次走上擴張道路後,面對的國際大環境和中國大陸的統治環境,都非常有利於日本的大陸擴張政策,日本第三次主動出擊,也是第三次豪賭國運,事實證明日本人這次賭運不錯;
當時的中國,中央政權名義上還是滿清統治下的清王朝,但是實際上經過太平天國以及附屬的系列農民戰爭和動亂,滿清的中央統治已經千瘡百孔;
通過鎮壓太平天國而起家的湘軍和淮軍,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為代表的漢族地主人物,已經有實力問鼎中央最高權力(比如後來,庚子之變,慈禧失蹤後李鴻章就準備當中國的大總統);可惜漢人被滿清統治兩百多年,殺的自信心全無,曾國藩完全可以自立為王而選擇放棄,被慈禧太后耍耍手腕就解除了兵權;
而當時能還能打仗,主張維護塞防(左宗棠收復新疆)和海防(李鴻章建立北洋海軍)的,只能是漢族的這些新興人物;傳統的滿蒙大臣,能帶兵打仗的幾乎絕跡,但以慈禧為代表的滿族貴族仍然把持中央政權,形成了滿族貴族在內享樂,漢大臣在外苦苦維持的奇怪局面。總的來說,大清末年的變革,非常不徹底,腐朽的中世紀統治集團還在苟延殘喘,而新興的漢族大員們也不思進取,全國仍然維持表面的統一,其實是一盤散沙。
日本已經進入近代化的國家,軍令政令完全統一,民眾思想也開始開化,而大清仍然暮氣沉沉,軍令政令混亂,民眾更是被滿清200年的屠殺和統治,導致相當愚昧,分不清西洋紅毛夷的刺刀、東洋人的太刀、和滿清的屠刀對漢人老百姓到底有什麼區別?反正都是來禍害老百姓的,愛咋地就咋地,他們相互打起來才好!
總之,甲午年間的大清,還不是一個現代國家,老百姓更沒有現代國家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思想,這都導致了甲午戰爭中的派系隔閡,地域隔閡,和民族隔閡——北洋艦隊在威海衛與登陸的日軍苦戰,而百里外的煙台地方陸軍裝作不知道;當時大清還有福建水師和南洋水師,都沒有參戰;至於甲午戰爭戰區的廣大百姓,除了逃命,就是被屠殺!
TAG:人物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