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通感給書法插上翅膀

藝術通感給書法插上翅膀

原標題:藝術通感給書法插上翅膀

錢鍾書在1962年《文學評論》上發表的「通感」文論引起我的注意,他總結道:「在日常經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眼、耳、鼻、舌、身的領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體質」。我在多年書法的研習中有許多類似的感受。

音樂節奏、旋律與書法的互動

書法和音樂的基本要素有許多相似和契合點,跳動的音符給了書法活的、運動的、一波三折、隨性致變的筆法、章法、墨法以韻律之美;而無聲的書法韻律通感音樂,生髮有聲的節奏、旋律之美。二者是多麼相似並能產生有趣的互動。書法的韻律,和音樂的節奏、旋律產生的藝術佳作,都給人以美的享受。

聽一曲好的音樂,欣賞好的書法之作,雖是視覺和聽覺的不同,但在韻律和節奏、旋律、音符和書法的點劃共振跳動著。我回山東老家探親,看到家鄉美麗鄉村建設使農村面貌變化很大,欣喜之際,我與月庄村書記高名生共同撰寫了村歌《月亮·月庄》的歌詞,浙江省音協主席翁持更為之譜曲。之後我又隨著歌曲的節奏、旋律,把對天上月亮和地上月庄美麗交相輝映的遐想融匯到書法線條的律動中,創作了以村歌《月亮·月庄》歌詞為內容的大幅書法作品。

生活對書法的滋養和啟迪

任何藝術家的創作離不開現實生活、自然界、社會給人的感受和觸發,這是一切藝術的源泉。書法是十分抽象的藝術,但同樣離不開生活的滋養。

漢字是中華文明之源,傳承著中華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每個漢字都積澱著人們的智慧,凝聚著民族的信仰和精神。寧夏賀蘭山崖壁山刻畫象形的「日」字,是文字也是圖像,像一幅旭日東升的畫,也像一首美妙的詩和音樂。中國的每個漢字都有講頭,這種獨有的特質使每個字甚至每道筆畫都是活的。漢字本身具有通感生成效應、接受和承載能力,點劃在書法中的組合不是機械的一成不變的,是隨著創作人員的情感而千變萬化,這種情感是書法的精髓。通曉了這一點,藝術的通感,在以漢字為對象的書寫過程中思路就拓展了。

從許多書法大家的躬身實踐中,我們也可以受到許多有益的啟發和教益。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從長袖曼舞上下翻動的舞姿,悟得筆法、書藝大進;黃庭堅從擔夫爭道、船夫盪漿中悟得其道,成就一代大家;衛夫人教習王羲之書法,把自然界中的現象與書法中的點劃相聯繫,這種形象的比擬,揭示了書法線條美的屬性。《書譜》中孫過庭曾用「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若若乎猶眾星之列河漢」,來形容筆畫形式的美。他又指出「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書法與大千世界各種各樣的美是相通的,教育引導人們善於觀察,體悟自然的美,遵循自然規律,反映出自然本質之美。生活滋養了書法,書法也豐富了生活。

生活是一切藝術的源泉,藝術通感之形成匯聚到同一根源上。各類畫家、文學家、音樂家等藝術家有哪一個能脫離現實生活的滋養和大自然對其藝術的哺育?「弘羊之心,預乎無際」、「庖丁之目,不見全牛」。國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等人,都有深厚的生活基礎、豐富的經驗積累所開啟的悟性,加上天賦的睿智,通過藝術家人生感悟捕捉自然、社會世界之變化,幻化成其心境的流露,創造了各類藝術。現代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促使生活在新時代的藝術家思想觀念、思維模式隨時代而發展,既要有傳統的學習和繼承,又不能使自己的思想觀念落伍於時代。前兩年我受書法與音樂之藝術通感的啟迪,創作了《書法之歌》歌詞,翁持更譜曲。我又以歌詞為內容創作了236×408cm的大幅書法作品。

國學積澱讓書法靈感迸發

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大量臨習歷代前賢留存下來的各類碑帖等書跡,從中吸取傳統的精華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必須經歷的過程。但僅止於此還是不夠的,還要有較深厚的國學、文學藝術等儘可能多的各類知識和藝術修養。「讀萬卷書」,有了這種積澱,心裡才有了底氣、才氣。許多知識本質上是貫通的,或者說有它的旁通性。

書法是藉助文字、詞章、詩賦等來表達的藝術,不能把書法從文學、哲學、歷史等中間剝離出來,作為一種純點線技巧的操作去追求。文理相通十分重要,即:文能達意、字能傳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僅16個字就把時間的逝去、空間的改變、人事感情的滄桑、景物的變更,表達得淋漓盡致。我在實踐中體會到,文字內容本身的文理性和思想性對書家的心理有響應和暗示作用,這種來自文字內容的美感力量衝擊著我,影響著我的情感波動,自覺與不自覺地融入筆端。而作為欣賞者,從二者有機的統一中,心靈可以感受到美的享受。歷覽中國書法史上有建樹的賢達,他們都是飽學之士,有著豐富的生命體驗,人文情懷落於筆端。

情感聯結藝術

大文學家韓愈對張旭書作描述曰:「喜怒、窘窮、憂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韓文對張旭情感融入草書說得精闢細緻,張旭草書《古詩四首》就是典型的體現。蘭亭文人會聚修禊,曲水流觴,興會之際,王羲之靈感迸發,撰文作書,留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書法與情感完全融合到了一起,過後他重新再書,達不到那種韻味和境界。

書法是生命情感的一種激發和迸發,它超脫一般的筆墨技巧,或無病呻吟無情無感的應酬之作,它必須要動真氣、元氣。如果感受不到這點,就不能悟到書法的真諦。

書法的本質是要展示美,在書法研習和創作過程中,通感是生活、藝術修養的綜合反映,有時短暫而易失。書法創作要善於捕捉通感生髮的心理變化,並迅速作出反應,把生成的美趣情感融泄於筆墨之中。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很好地體味藝術通感,給書法添加美的因素,善於把這種藝術通感轉化為書法藝術創作的互動效應,給書法插上美麗的翅膀,使她飛得更遠更寬廣,讓書法藝術之光灑向全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氣溫降至進入冬季以來最低
這是餡餅最好的做法,花錢都買不到,挑食的孩子一口氣能吃5個!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