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細說左方框漢字——「匹」

細說左方框漢字——「匹」

細說左方框漢字——「匹」

鄉里老農

匹,會意字。許慎釋為「四丈也」。古代布帛,在織造過程中,幅寬二尺二寸,長四丈,每五尺為一折,共八折,完工後置於櫃內。所以本義是表示成匹的布,後來匹作為布的長度單位,即今天說的量詞。

後人也有釋為:金文是古代的石磬斷裂之形,表示只有一塊石頭斷裂的兩半,才能紋絲相合地匹配。所以,最初的意思是匹配。(下圖為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石磬)

本文取布匹的意思。匹的本義表示布匹的長度,在古詩中經常用到。《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有句「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把小媳婦對家婆的埋怨表現得淋漓盡致。這裡所謂「三日斷五匹」是說三兩日就織完了五匹布。白居易《賣炭翁》「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宮使把整車炭都搶走了,隨便給點諸如半匹紅綃一丈綾之類的布匹,就算是買炭的價錢了。其實,在今天的城管可能啥都不給了,拿走就拿走了。

因為對摺的過程都是偶數,又指配偶。曹植《贈王粲》有「中有孤鴛鴦,哀鳴求匹儔。我願執此鳥,惜哉無輕舟。」這裡的「匹儔(chóu)本意是指配偶、伴侶,這裡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又引申為指配偶,如說「這對夫妻很匹配」。也用於指對手,如「兩方勢力匹敵」。還用於指普通人,如「匹夫之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借用表示騾馬等的量詞。為什麼馬總是用「匹」作量詞?如「一匹棗紅馬」,不說「一頭棗紅馬」。

這裡有個故事:

據《韓詩外傳》記載,有一次,孔子和學生顏回一起去旅行,登上了泰山。師生二人向東南方向眺望。

孔子問顏回:「你有沒有看見蘇州的閶門?」(閶門是蘇州城的西門。)顏回看了一會兒,說:「看到了!我看到了!」孔子又問:「閶門外有什麼東西?」顏回答道:「門外有一匹練,練的前面有一束生藍。」(練是一種白色的熟絹,生藍則是馬吃的草料。)孔子哈哈笑道:「那不是一匹練,那是一匹白馬在吃草呢!」孔子又問:「你知道為什麼要用匹來計量馬嗎?」顏回搖搖頭。

孔子解釋說:「在陽光下,馬的影子有四丈長,四丈為一匹,於是就用『匹』來計量馬了。」故事有趣,姑妄言之姑妄聽之。也是因為馬用「匹」來計量,於是就有了「馬匹」這個馬的總稱。

「匹」在現代漢語的使用中,既可單用,也可作偏旁。作偏旁時沒有常用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人農語 的精彩文章:

說說左方框「匚」組成的漢字

TAG:鄉人農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