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麻黃三兄弟
大致所有學中藥的娃娃對麻黃這味葯都應該是記憶猶新的,中藥書上他在最前面,方劑書里麻黃湯是第一個方子,什麼叫記憶猶新就是畢業兩年我還能隨口背出麻黃湯的方歌: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之宜,這大致是真愛了吧。
麻黃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中被稱為「龍沙」,列為中品。2015版《中國藥典》記載本品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Stapf 、中麻黃Ephedra intermedia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賊麻黃Ephedra equisetinaBge.的乾燥草質莖。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莖,晒乾。味辛、微苦,性溫。歸肺、膀胱經。主治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常用於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先後在傷寒論中運用了14次,主要運用於麻黃湯、小青龍湯等中,發汗,瀉肺火。常和桂枝、甘草、附子等配伍運用。
長相平平的麻黃
陶弘景說麻黃「色青而多沫」,認為麻黃用表面為青色的質量較好。個人認為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中藥外表面的顏色和加工方式以及貯藏方式有直接關係。一般麻黃如果採收後,陰乾或迅速烘乾則是青色的,如果麻黃採收後晒乾或貯存時受潮,麻黃就為黃色的。至於「多沫」,麻黃煎煮的時候都有許多泡沫。
以現在市面上常見的草麻黃為例:
表面淡綠色至黃綠色,有細縱脊線,觸之微有粗糙感
節明顯,節上有膜質鱗葉
斷面略呈纖維性,周邊綠黃色,髓部紅棕色
氣微香,味澀、微苦。
性格迥異的三兄弟
古代對植物外形的記載並不是十分明確,但是究其所有從《名醫別錄》的「麻黃生晉地及河東。立秋采莖陰乾,令青。」 陶弘景云:「今出青州、彭城、滎陽、中牟者為勝,色青而多沫。」到《酉陽雜俎》「麻黃莖端開花,花小而黃,簇生。子如覆盆子,可食。至冬枯死如草,及春卻青。」蘇頌云:「今近京多有之,以滎陽、中牟者為勝。苗春生,至夏五月則長及一尺已來。梢上有黃花,結實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莢子,味甜,微有麻黃氣,外皮紅裹人,子黑。根紫赤色。俗說有雌雄二種,雌者於三月、四月內開花,六月內結子,雄者無花不結子。至立秋後收采其莖陰乾,令青。」到在《證類本草》所繪製麻黃相互印證得出以上記述的產地與現在麻黃產地基本一致,所述植物形態極似草麻黃。
(紅色的是麻黃的果實)
對比草麻黃這種根基頗深的來源,木賊麻黃和中麻黃就顯得弱了一些,根據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麻黃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物鹼,而草麻黃和木賊麻黃中含有的麻黃鹼含量最高,偽麻黃鹼較少。中麻黃中含有的偽麻黃鹼含量較高,麻黃鹼含量少。
而現在市場上,其中木賊麻黃基本沒有什麼產量,主要為草麻黃,中麻黃有少量的產出。這大致和草麻黃的生物鹼含量較高有直接原因,哦,對生物鹼是它的有效成分。
END
聲明
本公眾號所發布文章均已獲得相關作者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該文章可能侵犯其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繫。轉載本微信文章請註明出處!我們保留相關權利。
種葯吧,從每一粒種子開始
TAG:種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