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里有名山——秦州「西五台」探跡
白尚禮
提起五台山,人們首先會想起兩座久負盛名的五台山:一是中國佛教名山之首山西忻州五台山,一是「京東第一山」天津薊縣東五台山。除此之外,小說中頻頻出現過的五台山,也早已使「五台山」的名號成為了一個文化的象徵。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天水境內也有以「五台山」命名的山峰,並且一出現就有三座。
秦州西五台,位於秦州區藉口鎮(原鐵爐鄉)蘆子灣與朱家廟兩村交匯處,是當地有名的一處道教文化聖地,與玉泉鎮縣家路北山的「北五台」、麥積區曹家埂南山的「南五台」同列「古秦州小八景」之一。
4月8日,一個由作家、攝影師和媒體人組據考證,藉口鎮五台山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10年左右),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據當地老人介紹,「西五台」從古至今一直有廟,經當地民眾不斷擴建,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可惜因地震多次損毀,且保護不當,特別是上世紀60年代,五台山在「文革」中被作為「四舊」拆除毀壞,記載「西五台」歷史沿革的石碑及通體鑄滿銘文的大鐘均不知蹤跡,使得對五台山的歷史考證變得模糊不清。
如今的「西五台」經兩次重建,已初步形成上下兩處殿宇群。進入山門是第一處殿宇群,正對山門供奉的是「磨針婆」(當地人又叫「磨針爺」),山門右側供奉「七娘娘」。拾階而上,便來到第二處殿宇群,也是「西五台」的主殿。主殿群呈四合院形式,由東南西北四座殿宇組成,正殿三間,坐南朝北,供奉無量祖師。整個建築群起脊瓦獸,廊檐鉤翹,巍峨壯觀,門框木雕線條精雕細刻,美觀大方。
在殿宇建築的中心,生長著一株虯枝盤曲、枝葉郁蔥的紫丁香,當地人稱它「菩提樹」,現已被林業部門確定為文物樹,編號187,含苞待放的花朵,使「西五台」充滿了靈氣與活力。據秦州區古樹名木管委會測算,此株紫丁香樹齡已有六百多年,當是為五台山道觀初建時期的見證者了。
丁香本為灌木,俗名龍柏,在天水範圍內分布較廣,但在海拔1900多米的「西五台」之巔,經歷了600餘年的滄桑巨變,依然枝葉繁茂,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這在全國也屬罕見。
在這裡,老人們流傳著磨針爺點化無量祖師的故事。傳說無量祖師當年曾在「西五台「修行,祖師爺本是皇室子弟,他經過九世修行,仍不能修成正果,登上帝位,便有點心灰意冷,逐漸放縱自己。一天,他又下山遊玩,在路邊看見一位老婆婆拿著一根胳膊粗的鐵棒在磨刀石上不停地磨,他弄不明白老婆婆磨鐵棒有啥用,好奇地上前詢問,老婆婆說她有個女兒要出嫁了,臨行還缺一根繡花針,她要將這根鐵棒磨成繡花針,送給即將出嫁的女兒,方便她以後做針線。
祖師爺感到很可笑,老婆婆卻說:「鐵棒磨筘針,功到自然成。」說完便不見了蹤跡。祖師爺一聽,恍然大悟,原來是菩薩點化他要潛心修行,才能終成正果。於是,祖師爺立即返回五台山,靜心修行,最終修成正果。
這個故事,也有不同的版本,據另一位老人講,無量祖師當年並非在這裡修行,而是路經這裡,碰見菩薩點化,才返回原處修成正果。也有老人講,當年點化無量祖師的並非菩薩,而是確有這樣一位可憐的婆婆,為女兒出嫁拿鐵棒磨繡花針,祖師爺碰見了,從中大徹大悟,終成正果。還有人說,祖師爺為了感恩婆婆點化,後來又點化這位婆婆成了仙。
無論這個傳說有多少個版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從這個傳說中,人們悟出了「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的道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被五台山文化熏陶著的村莊,民風淳樸厚道,民眾誠實善良,對生活時刻充滿了感悟、激情和創造。千百年來,他們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著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也創造了當地特有的五台山民間民俗文化。
TAG:天天天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