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對未來充滿想像力的人,學外語更快 | 影響外語學習的心理因素

對未來充滿想像力的人,學外語更快 | 影響外語學習的心理因素




也許大家不知道,KY的實習生甄選筆試題中,還包含托福英文閱讀題(部分崗位),作為一群研究心理學的人,我們對英文能力的重視,還不僅僅是將它作為一個工作的工具來看的。






其實,我們重視外語,也是重視一個人是否有著更加豐富的對世界的認識。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簡單訪談了一下主創的一位小夥伴,精通4門外語,一共了解8門外語的多語言者,目前這位同學在日本從事學術工作。


  


我們問他:「成為一門多語言者之後,你有哪些語言之外的收穫。」


 


除了更多的工作機會和結交到更多人這樣常見的回答之外,這位多語言者這樣說:




「語言,是一種『結晶體』,你可以理解為,每一個詞語都是某些文化內涵的一顆結晶。當我們讀取這顆結晶時,感受到的是背後的意指。而在不同的文化中,同一個詞語,背後蘊含的情緒、意象、感受都是不同的。


 


「如果不學習外語,你是永遠也想不明白區別在哪裡的。為了準確的理解外國的文化概念,我只能學習一種外語。」

 


「比如,日語的『寂しい』和中文的『寂寞』就會有區別。


 


日語的『寂しい』可能暗含一種根源性的悲哀。不是因為交流不暢,確少朋友導致的寂寞孤單。而是在時間的流逝中,人們發現,所有的美好事物都不是堅固可靠的,從而產生了一種眷戀和惋惜。比如看到冬雨淋在松樹上,或者看到空蟬的蛻殼,日本人會覺得這是『寂しい』。青松的美、蟬音的美,都是失去的、受到打擊的,這真是令人遺憾感傷但又感受到甜蜜的眷戀。這種區別,如果不學習日語,就沒有機會去感受,可能就體會不到『寂しい』背後那種不容易說清的情愫。」


 

「再比如說,德語有一個詞叫孤獨。黑格爾有一句話,說的是『在此孤獨中與自己同在的我,是已到達的彼岸。(Ich in dieser Einsamkeit mit sich ist zwar das erreichte Jenseits.)」




在德國思想中,孤獨是一種主體選擇。它認為,人需要孤獨,也只有孤獨可以帶給一個人真正的主體性。德語中的孤獨不是lonely(無人理解,孤零零), 而是自己理解自己,自己與自己對話的狀態。黑格爾說的很好,與自己同在的「我」,是已到達的彼岸。


 


哲學家阿倫特把Einsamkeit(孤獨)定義為「和自己在一起」、或「以自己為對象的狀態」。Einsamkeit(孤獨)和Verlassenheit(被遺棄,孤立)是不同的。

 


這個概念是高度德國性的,也可以說是高度哲學的。我學習德語的目的之一,就是分析這種概念背後的內涵。而語言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工具「。




KY曾經在一篇文章里介紹過

「情緒粒度」

。「情緒粒度」(emotional granularity)是Feldman Barrett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一個人區分並識別自己具體感受的能力。每個人「情緒粒度」的高低是不同的。



情緒粒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我們管理和應對情緒的能力。那些情緒粒度高的人,更能夠分辨並表達自己的情緒,也從而能夠更好地掌控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和情緒做朋友。情緒粒度高的人不容易被情緒控制。而提高情緒粒度,就能直接提高人們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Kashdan & McKnight, 2015)。


 


情緒粒度,和一個人的辭彙量首先有著重要的關係。這些多語言者,因為了解情緒辭彙,在不同文化內涵中的差異,本身也更精細地體會了微妙的情緒/情感差別。他們往往比單語言者感受、分辨、表達情緒的能力都更強。


 


最終,不同語言把我們帶向不同的世界與文化,讓我們的內在世界、讓我們活著的體驗,都變得更加豐富。讓我們成為更有複雜性和精細化的存在。







人們的心理因素,和外語學習能力顯然是有聯繫的。例如Robinson, Gabriel, & Katchan (1994)的研究就發現,神經質水平高的人,法語學得更好。




1. 自尊水平高的人,學習第二外語更快

(Ortega, 2014). 


 


作為一名曾經的留學生,我曾見過、聽過很多留學生表達,剛開始生活在英語世界裡,感覺自己都顯得變蠢了。說中文非常自信、開朗的人,因為語言限制,一下子顯得猶豫不決、甚至出現「一張口」就自卑的情況。


 


這是因為,曾經只使用一種語言的我們,沒有想過:我們和他人的溝通,是我們自我身份感重要的一部分。我們通過他人對我們語言的反饋,檢驗自身對自己的假設。能夠順暢地溝通,會讓我們感到,我們的想法是被他人理解和回應的,我們也有能力通過溝通表現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

 


當我們剛開始使用第二外語於他人溝通,我們會瞬間失去大部分的溝通能力。這在很多人身上,都會造成自信心的瞬間喪失。很多人都會感受到,自己在使用第二外語時,是更為自卑的、對拒絕更敏感的,是容易感到羞愧的。


 


這是因為我們的一部分自我身份感,在不使用母語時其實失去了,當我們缺乏自信時,我們是會對拒絕、懷疑等的信號更為敏感的。我們害怕的是一種「自戀的損傷「(narcissistic injury)。自戀損傷是弗洛伊德在1920年提出的概念,指的是那些會威脅到我們自尊感、有可能影響我們懷疑自身價值的事物。


 


焦慮、自卑、害怕自己受到「自戀損傷」,會極大降低人們學習和使用二外的動機。很多留學生因為這樣,即便在國外呆了幾年,第二外語的提升也仍然很有限。


 


Ortega (2014)就提出,原本自尊水平就更高的人,會更容易學好外語。因為他們發自內心相信自己的價值、相信自己「夠好」,即便有一些方面暫時表現不如意,並不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他們沒有一個「嚴苛的超我」,不會因為一時在任何方面的表現,就徹底對自己感到否定和厭惡。他們到了新的語言環境中,會更多受到環境幫助提升第二語言。


 


2. 一個明確的「理想自我」,會帶來學習的強烈動機


 


Al-Shehri, (2009)的研究則指出,我們對於未來的「理想的自己」,是否有著清晰的願景,會影響我們的語言學習。


 


如果一個人對於未來的自己,有著明確的想像和期望,例如,理想的自己應該是外語流利的、ta對於自己在外語流利後、能夠打開更大的社交、學習和娛樂的新體驗,甚至包括旅遊會更佳方便,都有著清晰的願景。研究認為,

人們經常反覆「看到」那個未來的「理想自我」,會幫助人們不斷把當下的自己體驗為一個「進步中」、「值得做出努力有所進步「的自我。而這會帶來更強的學習動機。





 



3. 利用模仿和表演的方式學習外語


 


有一個研究結果已經成為了普遍的嘗試:學習第二外語時,是否投入到語言的使用情境中,對學習動機有很大影響。那些性格中更開放、更傾向於把語言和語境充分融合在一起考慮的人,有著更強的學習動機,學習結果也更好(Gayle,1981)。


 


小時候看三毛的書,她提到自己想短時間內學會一名外語,就把家裡每一件物品都貼上了對應那種語言中的名字,她遇到的每一件事和東西,都會放到新語言中去想,就這樣短短几個月,就很流利地掌握了新語言。


 


三毛的故事,是否有可能是真實的?


 


也許在三毛的故事中,環境的整體調整還只是快速學習語言的一個方面。心理學家已經發現我們說的語言和我們的身份意識交織在一起。就比如法語讓人更浪漫,或者義大利語讓人更熱情。

讓自己,和環境,一起投入到組成一種語言環境中,對學外語是非常重要的。


 


在說一門新的語言時,想像自己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看待環境、體會情緒,都是通過新語言的角度,就會讓人更快習得第二外語。


 


Michael Harris是一名演員,通過模仿他人,他精通了10種外語,而且還能基本地理解另外12種。Harris說自己:當在內心把自己扮演成一個「那個國家」的全新的人時,幻想自己在那個環境中生活,它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Keely的理論指出,一個人人格特質中,是否具備「自我滲透性」,即根據他人改變自我表現的意願,對學外語至關重要。

「我覺得體會他人的感受很簡單」,「我能按別人的印象行事」,「我能夠根據周圍的人改變我的觀點」,在這些問題上得分較高的人,新語言也能說得更流利

(Harris, 2003)。


 


為什麼會這樣?研究者認為,是因為具備這些特質的人,更容易認可和模仿別人。

而通過模仿一個說外語的人,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改善語言學習

(Keeley, 2014)。


 


所以,想學習一門新語言嗎?是到了要拼演技的時候啦!

你有什麼學習第二外語的妙招么?記得來留言區給大家分享~




正文到此結束。




準備好用語言打開更大的世界了嗎?今天給大家推薦

一檔跟明星合作的英語乾貨教學的欄目——

英孚明星課堂

英孚教育1965年在瑞典成立,有著超過50年的行業經驗,在全球多國設立分部,

致力於打破語言、文化和地域上的障礙。




從2月開始

,英孚每月都會邀請一位明星大咖,

當月大咖會以播客的形式來

教讀者一些常用/實用英語

,他們也會親口向讀者分享自己學英語的經歷與趣聞。

「明星課堂」每天1個主題,每期2分鐘,

沒有時間、地域的限制,沒有嚴肅的氛圍,也沒有枯燥的課本,

隨時隨地體驗輕鬆無壓力學習

。主題

涵蓋生活、職場、娛樂等等各個方面,比如:如何用英語優雅點餐?Cute為什麼不僅僅是可愛的意思?林志玲都有什麼保持正能量的小秘訣?




4月的明星大咖是正能量女神

林志玲

,還有更多的神秘大咖等你來解鎖。想

跟著多位明星大咖環遊世界,去感受中外文化碰撞,傾聽明星們學英語的逸聞趣事嗎?




點擊

【閱讀原文】

掃描二維碼

,立即訂閱明星課堂,還有機會領取驚喜好禮:林志玲、王珞勇、楊紫等明星大咖親筆簽名照,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哦~





References:



Al-Shehri, A. S. (2009). Motivation and vision: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deal L2 self, imagination and visual style. Motivation,language identity and the L2 self, 164-171.


D?rnyei, Z., & Ushioda, E. (Eds.).(2009). Motivation, language identity and the L2 self (Vol.36). Multilingual Matters.


Eysenck, H. J., & Eysenck, M. W.(1987).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New York, NY:Plenum.


Gayle, G. M. (1981). Personality, motivation,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Revuecanadienne de l"education, 55-67.


Harris, C. L., Aycicegi,A., & Gleason, J. B. (2003).Taboo words and reprimands elicit greaterautonomic reactivity in a firstlanguage than in a second language. AppliedPsycholinguistics, 24(04), 561-579.


Kashdan, T. B., Barrett, L. F., &McKnight,P. E. (2015). Unpacking emotion differentiation transforming unpleasantexperience 


Keeley, T. D. (2014). The Importance ofSelf-Identity and Ego Permeability in Foreign Culture Adaptation and ForeignLanguage Acquisition. 九州産業大學経営學會経営學論集, 25(1), 65-104.


Ortega, L. (2014).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utledge.




以上是今天的廣告時間






@KY主創們


微博




mkt@knowyourself.cc


商務合作請洽





搜索文章/招聘/測試/轉載/請戳公號菜單欄



「在經歷了重大的人生變故後,我搬進了寺廟裡居住」 | 這些有宗教信仰的年輕人
KY實習:運營中心、市場部 | 成長計劃第四期

TAG:KnowYour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