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式的和態思維與和象藝術

中國式的和態思維與和象藝術

先看幾張圖片。

人與人的「和」

人與自然的「和」

人與社會的「和」

這裡,只關注圖中所顯現出來的「和態」(由和所生的諸多關聯的狀態,和為本)。和,這個質態是需要觀察與思考之後,才會有所感知,它並非能夠看見的實體。中國人一般總會說和為貴,由「和」而產生的諸多情感與理性的合體——和文化是歷史時空中的自然生成,這股歷史長河中的祥流緩緩地、輕輕地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關於和態的形而上學的探究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難題。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與話語權也在不斷提高,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關於和文化的深層研究應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這裡,思維並不局限在有限空間中的歷史傳統文化的表象視野。從可以感知的藝術入手,嘗試、細探民族情感中的和態中所蘊含的未知發現。


(圖片來自網路)


(圖片來自網路)

情感,來自個體自身,離不開個體本能的理性認知與反應,也來自情感社會。一般來講,每個鮮活的個體在其短暫的生命過程中,情感都會有起伏、波動,我們很難想像每個人的內在情感是一個不變的恆態的事物。六合(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左、右、前、後)。 八荒指天地八個方向,即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北、西南,八荒指遠離中原的地方。進而,可以引申為帶有情理相合的東方時空觀,這由八荒二字,可以真切感受情的分量。八與六隻是粗略、大概,並不是精準的空間坐標,但卻是中國文化與科學時空觀的原初要素之一)之中的個體間的情理每時每刻都在相互間發生著什麼,二者和合的結果是難以預料的未知事件。

把上述的這些外在的人的情感、社會與自然現象等統統去掉,只是和(huo)其塵(塵,有風塵、塵世、塵俗、塵埃、塵垢等意,這裡的塵指代人的情感、社會現象等,是這個漢字本身的質料),那麼和字本身的思想性、哲學性無疑是存在的。這也就是開頭我們說起的「和態思維「,這是中國智慧,也即「和態原理」

西方人講抽象(其實中國人講大象無形,這裡的象亦是超驗、超自然的一類)。這是從「和」中的諸多「象「中汲取質的過程。和態,進而即是和象,那麼抽象與和象二者中的互反性,我們或可以說這是「象的二律互反」。自然的和象較之抽象似乎有更大的思維延展空間。若是搞抽象藝術的人,從此,或許可以打開腦洞。和象或抽象在於對生命、自然現象的思考。這或許是所謂中西合璧的虛無、茫然無措的終結理論!!!!這也或許就是中國思想的未來進路,下一步,只需從理論上細化、展開即可。

和象或和態中,缺少的是成熟的理論定見,虛無的傳統文化或民族情感滿天飛,叫得震天響,或完全照搬、直超西方的理論。

和態中含括的不僅僅是象的二律互反,和象自身的象這是很快可以直觀到的。

上面這張片子,算是傳統沿襲下來的一種美的共識。並沒有什麼創新之處,有的也只是一些有限形式的變異。至於精細似乎也只是智識乏陳的借口而已,它停留在感官上。感官暴露並掩飾內心的虛弱,陶醉在美的外像之下。

解構(deconstruction)一詞來自西方。為何解構?百度上有很多解釋。從我們自身出發,獨立思考,才算是真正的思考。淺度、淺層次的思考等同於表面。

(這張算是較為清晰的解構)

審「丑「是一種境界,一種高度。丑不過也只是一種外在,如同美。醜陋的外表其深層的美有時也是如同其外表一樣。我們不妨去掉這種丑,取其僅有的內在的智識形式,丑與美不過是一種智識的工具罷了。人類也只有深度的思考才不同於豬狗吧。思潛藏著,緩慢地運動著。

在人對其所感外像(頭部)的自然智識驅動下的轉換過程中,會自然生髮一種「和或合」的東西,這是不分東、西方的一種自然認知,當然也只是少許人可見,這不同於我們「正常「的思維模式。這個「和或合」是個體身體的內感官,即體悟而來的,並非表面的百度解釋。知識這個表象,有時會欺騙並阻礙我們的思維及其想像空間。

人的自然智識在於本能的快速識別物象(頭),並繼而有一種直覺的感知,這是伴隨著思的同時啟動下的感知。現實中的這個瞬間的視思過程,即是我看見這個頭,並進而讓其轉一個角度。轉一個角度,也即變換一個視野,兩個不同的視角下,即會產生一個頭部圖像經轉動過的、混合的疊加狀態,這很簡單。這即是自然智識的一種驅動功能。那種停留在技巧之上的思,並未驅動思,它只是一種本能的熟練下的精緻。

繼續驅動我們的感知,繼續思考。頭腦中會自然跳出、閃現一個「和或合「的印象,這是自然智識的一種語言抽象本能。進而,我們可以聯想到老子所描述的一個萬物混成過程中所自然呈現出的道。從思的一個維度看去,這裡的道是「和或合「(頭部轉動併疊加,進而引申至萬物運動、混成),這也不妨稱為一種西方式的觀念或主義吧,這是東西方在面對此類感知採取的思維方式的不同所產生的叫法差異。如果說成是由於抽象與解像的思維差異而產生,似乎是有這一層含義的。這是面對直觀時的思的分野!!!!!如果非要搞清楚東西方的思維方式存在的差異,這算是一種情形吧,這稍有些扯遠了。不過,這裡出現的「和」,從東方人的感受上,似乎更多的是讓它停留在一個美好的「和態」之上,這是東方的一種特有的主體意識。只是從外邊感受這種相對的穩定,並未更深地去解像、解構。這似乎是思的不完整與性情慵懶的惰性下的不成熟。由《禮記?中庸》中的:「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似乎也多少驗證這個說法。這是一種有靈性的思維。

自然地觀察人的頭部,從不同角度。頭本身轉動過程中,一種連續動態下滋生著超越我們視覺感官的一類思,這思是視像疊合之後的再思,它紛擾著看見,遮住我們的雙眼,即使用盡我們全身的氣力,仍不能完全看透、看懂。「和」,虛無縹緲的、難以覺知的思之幻影,徹底擊碎現實中的惰性的表象與假象。由虛無的「和「,延續思,必將與更多的物象及其「和」相遇、碰撞、混合,諸多關聯的「和「文化,其思其想渾然天成,大和之美!!!!物之玄妙!!!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和」之能指來自關聯中的物與物所呈現的「和」態。這個和」態看上去是一種朦朧的美景。1+1=2,如果把其中的1與1看成是具有相同屬性的兩個事物,那麼2則是一種和態。這樣說起來,2不是一個數字的簡單加和,這是思的幻影的玄妙之處。這種不甚確切的「和」,在思的過程中對其解構一番,打開其中的奧秘,也未可知,這非是情感上的。

頭部轉一下,出來一個角度,位置有了變化,交織的兩種狀態的「和態」會呈現諸多的視像邏輯。視像何以有邏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子語),這是一個古老的「自明」的命題。這個視像所折射出的邏輯,似乎也應驗了公孫龍的:「實以實其所實而不曠焉,位也。出其所位,非位,位其所位焉,正也」。頭部的位置轉動一下,實而不曠,這裡的「位」是一種思,語言中的邏輯意味濃厚。如果非要用西方哲人慣用的空間這個概念去詮釋「位」,也就跑到解構的理性的語境中去了。感性與理性,二者之和實難調和!!!!

讓思飛速跳躍,如果用我們母體中自帶的「和」來替代西方的「抽象」,可否成立???從直覺上看,似乎」抽象」較之「和」更直觀,這是否因為用久了一個外來的概念,而忘記了傳統,這是思的丟失和遺忘????對於一個文字本身所衍生的理念的深入細分與研究,這或許是傳統文化的一個斷裂和缺憾,而只是停留在僵死的知識上,並未把思導向深處。

老子說(道德經56章)的很明白: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老子這是在教導人們如何交流、說話,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層意思上,則失去繼續思考的能力,也只是記住而已或是照著做罷了。「和光同塵」成語對「和」的豐富想像和哲思,不能不讓人折服!!!!!這種「和」的思維模式是一個運動的狀態,並未僵死。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對一些古籍、古文、古詩等可以倒背如流,但卻未見得有深思。或許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日常的學習都圍著這些打轉轉,眾多「和」文化中的分支吸引著人們,駐足膜拜。這些橫向的知識點所串聯起來的「和」其實也不過是思的進程中的一個瞬間停留,而我們卻往往走入這樣的誤區,這或許是某種情感的需求。

百度一下跟「和」這個字的出處有關的:「 樂」的最主要的功用就是「和」。「和」的概念就是從音樂中來。「和」的古字「龢」,由「龠」與「禾」兩部分構成。「禾」表音;「龠」表義。「龠」是上古就有的樂器。「龠」字中有三「口」,下部的「冊」字代表橫排,說明此樂器是多管橫排。「龠」演奏時可能多管同時發聲,構成和音,這是古人對「和」的一次印記。

從「和」的樂音之緣,繼之,我們可以大膽想下去,樂聲與文字相合的情與思的性狀中的「和態」之美怎樣影響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這是怎樣的一種構成???古人也不能夠具體地說透它,這又怎麼可能???自然中的無數的「合和」之物之象之音之數之理,窮極而不可得!!!!!也只是大致說一個道理罷了,似乎也總是玄而又玄的神秘感,無以作答。這與西方哲學中(換個角度說,這是西方人的精神世界)的充滿實證精神的思是不同的,他們的「和(抽象)」似是純然與「龢」割裂的,邏輯展開,並未在和態的淺層停留,從其文字中看,這是很明顯的。對於我們日常普通的一些概念、現象進行深層的透析、論證,這或是對模糊的「和態」的一種更深入的探究吧,並非止步在宏觀的層面上。

空間中,我們可以看見一雙手和一個杯子在一起,他們之間的意味並不是很清晰。面對一個僅存的可以感受的場景圖示,我們進入這份純凈的帶有一絲戲劇性的空間,把種種主體(手)的下一步情境推演懸置一旁,我們不啟用發達的心理,直接進入思,即進入此時這個場景中的理性層級,從情感一維跳至理性,探尋場景中的可能有的通過直覺可察的經驗性理性或超自然一類的理性神秘。

此時,一雙手和一個杯子,因為「和」的橋接,他們關聯在一起,這是人類自身想像力可以感知到的虛(語言)實(物象)相合下的一個合理的形式推演;進一步延續「和」的感受,可以進而發現另一個形式推演出的概念「」,這是兩層形式推演下遞進的結果,即「和」與「態「的和合併輔以外物刺激之下的直觀的又一次升華。由此,我們會較為自然地得出一個和態思維的印象,亦或是一種思維與想像的合規律,這是一種智慧,並非僅僅停滯在感性層域,這包括對當下藝術、娛樂影視圈的厭倦。

我想,這對中等以上智力的讀者,或許,可以感受到「和態」此時的意指。純思中的和態,再讀《道德經》,則有「合道」或合理,較之西方的邏輯——Logical,這似乎才是符合中國人應有的關於思維習慣的規律性總結,這是屬於民族的某種靈魂解藥。

和態中的單獨的每個物象是符合傳統視覺認知的,是自然的美。而合在一起,卻顯突兀。這即是題目所要探尋的,這動機源自對當下中國藝術圈的泛濫的畫面及其情感與文字評論的合法性的質疑!!!具象與抽象(和象囊括抽象)之合體——和象,這是一個顯見的直觀公理。簡單說,美與丑、簡單與複雜的合體。我去問趙無極先生,那些漂亮的神秘物象是何指???講不清楚!!!!那我可以說你是在盲目的空想,這是藝術家的感性局限。另外,康德先生也在《判斷力批判》中表明他的態度,觀念、概念僅僅是表明一種善,一類闡釋的愉悅、快感,而並非是美的,這也即是他對當代藝術的態度。

對和態中的兩個物象之合的美與不美的爭執可以停止了。

似乎是,圖中二者合在一起帶給人一種恐懼感、神秘感,並非是愉悅心靈的。但這恰恰是進一步探尋下去的關鍵所在。對抽象實踐的諸多感知,你會發現,它會簡到無法再簡,並難以自圓其說。藝術家們,也只是玩弄一種精緻圖示的某種重複形式的組合,哄騙老百姓罷了。這言辭或許對藝術家們過於苛刻了,他們的理性很多時候是零,但感性異常敏銳,技能高超。

現實世界中,美(美自身亦是一個和態)與丑(同上)合在,他們有各自價值所在。美的和態在此不論,丑的和態是什麼???

手與杯子,這些帶著生命溫度的物象以某種神秘的方式合而為丑,亦可以說美的並置的某種神秘,這似乎亦是當代藝術的困境。依人類的智慧,我們可以原子,發現分子、質子、中子直到量子,這些似乎並不奇怪,順理成章,這是西方直觀解構的思之魅力,這似乎是對某種單體的進一步抽象思考的唯一思維模式???但是,來自中國智慧的和態或和象思考,許久被人們遺忘了。這種古老神秘的宇宙智慧中的諸多未解之謎,需要對諸多和態之象的進一步解構,這已然距離未知的和象更近了。(草,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象亭 的精彩文章:

TAG:和象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