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業 4992 小時學到的一點古玩知識,今兒和您嘮叨嘮叨

從業 4992 小時學到的一點古玩知識,今兒和您嘮叨嘮叨

如果以瓷器為例的話,在民國時候,古玩的真正含義指的是官窯中的特殊品種,也就是御窯,御窯僅見於明清兩代,是中央政府在景德鎮設立的專門負責御用瓷器生產的機構,這些瓷器專供御用,所以絲毫不存在隨意性,御窯的瓷器是不允許有疏漏的,它的精美並不是有特殊工藝保證,而是嚴格挑選出對大批不精美器物處理的結果。

明代御器廠對殘次品的處理辦法是集中銷毀並成坑或成堆埋,可見那時權力體系對瓷器的重視。

「琺琅彩」就是御窯的研發成果。

說起景泰藍,知道的人很多,而提到琺琅彩瓷器,恐怕就很少有人了解。事實上,這兩種器物所採用的原料——琺琅是相同的,只是製作工藝大相徑庭罷了。琺琅是古代琉璃的一種,屬於硼酸玻璃。琺琅工藝始於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在 12 - 13 世紀達到高峰,並向世界各地輸出,相傳早在唐宋時期已經傳入中國。

清代的皇帝,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人都很愛好瓷器,琺琅彩瓷就是在康熙時期引進國外琺琅材料創製的,並一舉成為極名貴的宮廷御用瓷器。當時身處中國的歐洲傳教士馬國賢在寫回國的信中,就記載了康熙皇帝熱衷將國外的琺琅彩品種引進中國的情形。

琺琅彩瓷的製作過程也與其他宮廷用瓷不同,是先在景德鎮用高溫燒成白瓷,然後送到北京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繪彩,再由造辦處琺琅作在彩爐中燒成。康熙琺琅彩瓷全用進口彩料,尤其是其中一種玫瑰紅或胭脂紅色料,因含有微量的黃金而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嬌艷效果。同時,中國傳統彩瓷的彩料都用清水或膠水調和,而琺琅彩瓷則像西方油畫一樣,以油來調配彩料,使彩繪更具有立體感和層次感。

詩書畫印被稱為四絕,提起古玩不得不說除卻前幾樣,剩下最快能想到的就是這些,而過去的人又偏愛吟詩答對,品茗論道。

在我國傳統的文房用具里,筆、墨、紙、硯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文房四寶儘管創始很早,但一直發展到唐宋時代,即傳統書畫藝術趨向成熟完善和文人士大夫集團形成以後,它們才真正找到並且實現自己應有的地位和價值,成為文人學士乃至帝王官宦書齋案頭不可或缺的器用。

拋開書畫本身屬於古玩類別下,後來達官權貴對硯台以及筆擱和章刻的高要求之下的產品,都處在古玩模糊不清的邊界。

明清以來文房用具有了更深入的發展。曾耳聞過乾隆帝是最喜愛把玩書畫珍品的皇帝,在養心殿一個不足6平米的小暖閣里,乾隆皇帝常常單獨在這裡,賞識著三件可謂絕世珍品的書法.它們是王珣的《伯遠帖》、王獻之的《中秋帖》,還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乾隆皇帝以為,整個大清帝國的宮廷書畫保藏中,這三件書法作品是最精美的"稀世珍寶",為此他特意將這間小屋改名為"三希堂"。

比起以上,從古至今傳統人士的玩樂更會是茶,「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葉一直是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樣東西,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明百姓,都對茶文化情有獨鍾。

茶的起始就被貫徹著強烈的文化意蘊,最為承載器具的紫砂器,更是在茶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引導了茶飲形式在民族文化中與藝術的緊密關係。

唐代,陸羽的《茶經》是對彼時茶文化發展狀況的完整概括與闡釋。《茶經》一書根據當時茶飲風尚和規律,提出一整套的茶具、茶器、烹茶、品飲程式,表現出嶄新的茶文化精神,這種精神正是通過茶器具在茶的呂飲過程中完成禮儀的需要所體現的。紫砂器,作為載體,它的出現是必然的,宜興市中國古代茗茶產地之一,據考古表明,自母系氏族社會起,宜興就有制陶業存世,並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明時期的大規模生產。而正是這種「絕無僅有」的茶環境和「得天獨厚」的紫砂資源,造就出紫砂技藝,隨著明代茶飲之風的變革,掀開了中國茶文化新的篇章,賦予茶飲藝術新的文化情趣。

無論是物件的精美承載體,又或是創作後的精髓,一件好的古玩,必須是一種精神的物化承載,或巧或拙、或大或小,經過歲月的裹洗,與歷史息息相通,涵養身性的同時,也彰顯文化品位。

書畫、茗茶、瓷器都與古玩解下不解之緣。這些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承載著古人的豐富信息,如古人的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等。了解古玩的境界,正在於體會其中博大精深的民族歷史與文化藝術。

最後,推薦一位品茗「能人」白老師 baigecanchi ,歡迎對茶文化感興趣的瓜子能夠從白老師那裡獲取更多的知識,開發自己的思維,打通閉塞已久的腦迴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aguage發現引擎 的精彩文章:

比起變化,關注「不變」更加讓人難以做到

TAG:Taguage發現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