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你把學習練成欲罷不能的興趣

帶你把學習練成欲罷不能的興趣

全文共2688字,約6分鐘可以讀完

允許轉載,無需通知作者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做有興趣的事,而不願意學習呢?

經過六天的主題閱讀,我結合自己一直以來的體驗,近四個月的寫作經歷和兩周逆向英語學習的體會。我給大家把這個問題掰掰清楚。

人,是很複雜的動物,從思維層面說,很多時候是短視的,卻又常常感知自己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短視和自己的感知,常常會影響產生人的各種行為,裡面就包含了興趣和習慣。

趨利避害,無可厚非

人的行為,可以從動機進行分析。

一、多巴胺

可能是為了逃避痛苦逃避困難,不要承擔壓力和責任的行為,寧願無所事事;或者寧願完成簡單的重複小任務(各人的情況很不同,如電子遊戲,麻將,聊天,刷朋友圈)以獲得感官刺激。

但興奮刺激的行為獲取不了自我認可和對未來有意義的預期,不可能產生真正的自我滿足。

趨利避害,以逸待勞,尋求短期反饋,這些是百萬年來人類大腦進化的結果,它們確保人類在自然界中生存的能力。其中大腦里有一個重要的獎勵機制,對渴望得到滿足,就會產生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讓人感到得到獎勵的物質。多巴胺並不會帶來快感,只是大腦「再來一次」的獎勵機制在驅使奴役著你。它帶來的是焦慮,而不是快樂。

成癮(英語:Addiction)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即使這些行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後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續重複。這種行為可能因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造成,重複這些行為也可以反過來造成神經功能受損(Wikipedia)

多巴胺的一些表象、分析和應用

有些人喜歡和人聊天,這也是一種興趣。聊天能夠互通信息,獲得認知,期間可以溝通情感,刷存在感。還能矯正自己的想法與大多數人一致。

刷社交媒體也是這樣,社交媒體的架構師利用了「多巴胺-人類心理的弱點」。每當你給一篇文章或照片點贊或留言時,Facebook前高管肖恩?帕克(Sean Parker)表示說,「這就是我們給你做的輕度多巴胺『注射』」。Facebook 這家互聯網巨頭,就建立在這個機制上。

最新的腦科學研究應用之一,「誘導技術」的發明是基於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的研究成果。斯金納通過研究發現,強化老鼠習得行為的最佳方式是隨機安排獎勵。大多數社交媒體平台都會創建一些不規則發放的獎勵,這是老虎機製造商慣用的手段。

「誘導技術」也是臉書、微信等社交媒體成功的秘訣。我們像得了強迫症一樣頻繁刷新網頁,忍不住隔幾分鐘查看一下朋友圈,就是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收到來自他人的評論和點贊。

直接購買獲得和通過努力追求獲得的滿足感不一樣。如果一件事開始就很痛苦,人本能就會逃離。真正可怕的是那舒適歡愉表象下的危險。溫水煮青蛙,滿足現狀的工作和收入是他持續維持快感生活的條件,只是這種狀態下的人生和家庭抗風險的能力極差,隨時會被風浪秒掉生活。

二、內啡肽

為了完成任務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內心獲得穩定感、成就感和滿足感。這樣的感受來自於另一種獎勵機制,大腦里一種叫內啡肽(endorphin)亦稱安多芬或腦內啡的物質。來自於目標達成時,如作品呈現時、或工作目標或學習目標完成時,大腦就會產生內啡肽,會體驗到愉悅。如果強度高難度大,目標完成時,會形成高峰體驗。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羅傑.吉爾曼發現,人體產生內啡肽最多的區域以及內啡肽受體最集中的區域,就是學習和記憶的相關區域。

內腓肽的作用:在內腓肽的激發下,人能順利入夢,消除失眠症,並使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讓免疫系統實力得以強化。內腓肽可以對抗疼痛、振奮精神、緩解抑鬱;還能讓我們可以抵抗哀傷,創造力勃發,提高工作效率等等;充滿愛心和光明感,積極向上,願意和周圍的人交流溝通。

所以愛學習愛工作的人更穩定、更健康。

內啡肽是神奇的,真正的幸福是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人類在基因層面決定了,只對感受的變化敏感,對絕對水平值很容易適應。所以,要獲得長期的幸福,我們所追求的不是一次性的巨大成功,而是持續的進步。

三、對比總結

在獎勵機制中,內啡肽,腦啡肽,內源性大麻素等屬於「胡蘿蔔」型,而多巴胺則屬於「大棒」型。前三者給人們帶來的是獲得後的滿足感,而多巴胺給人帶來的則是獲得前的饑渴感。動物其實都很懶,「大棒」讓動物保持想要吃到胡蘿蔔應該有的高度興奮的精神狀態(別以為興奮就是快樂!你被食肉動物追殺的時候就非常興奮)。

通過判斷行動是產生多巴胺還是內啡肽,就能知道是不是走在持續成長的進步里。同時要避免產生多巴胺的行為。

如何獲得內啡肽呢?關於運動有這樣的研究:

中等以上強度的健身操、跑步、登山、羽毛球等運動30分鐘以上才能刺激內啡肽的分泌,長期堅持體育運動的人常在運動後感到心情舒暢,就是由於運動促進內啡肽分泌的緣故。中等強度學習和筆記都是產生內啡肽的重要因素。

運動和學習都是良好的習慣,必定促成自己健康的身體和靈魂。打遊戲、消極怠工、無目的網上衝浪都會損害人體健康,帶來不良後果。

所以學習的過程,吃苦是必定存在的環節,但是獲得的成就和成就感、滿足感都是有益無害的。

明白了大腦對行動的反饋機制,我們再看看人聰不聰明,取決於什麼?在大腦里存在有神經元鏈接,而神經元鏈接數量決定了聰明與否的關鍵。

其實每個人的大腦情況最開始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人的大腦像人體肌肉可以通過鍛煉變得強壯,可以促使神經元鏈接數量增加。鍛煉方法就是通過高強度的學習,使大腦獲得鍛煉,同時通過高強度學習建立新的大量的神經元鏈接。我們可以通過鍛煉把大腦練成像施瓦辛格那樣的健碩,成為健美大腦,最美大腦。

學習變興趣的具體方法

一、尋找人生規劃里各個階段的指數增長領域,這是唯一的人生戰略。我們知道寫作能力、英文能力通過訓練背誦,是指數增長的,類似的,你自己的專業能力通過學習是指數增長的。

二、用70%的學習精力學自己的專業,30%的學習精力廣泛的尋找和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這30%可以發現自己新的發展方向,實現知識躍遷。

三、運用一萬次定律+杠鈴法則固化知識,無所不用其極的去掌握那些能使自己具備成長指數增長的知識。

1、一萬次需要切分任務,比如背英語,21天背230句。自己要估算一天能背多少句,比如十句或者十二句,這樣切分任務

2、杠鈴法則固化知識:杠鈴法則就是每天有規律的有節奏的練習和休息。完成一萬次為一個單位,一次性把開水燒開。然後進入下一個一萬次。

例一:英語課文,切分後,每天晚上密集進攻十句,先背一句,再背第二句,然後把第一二句放在一起背,默寫出來,就背第三句,然後把第一二三句放在一起背,默寫出來,如此類推。白天輕鬆防守安排時間至少一次默寫,記下錯了的。晚上加上再背。經過幾天你會發現記憶力提高了,可以微調每天的任務量。

例二:寫作也是一樣的杠鈴法則,20篇文字產生的威力,你要做出判斷,把你的估計寫下來。每次寫作密集進攻一次成形,再試著能不能1周里輕鬆防守用7次去修改。打磨清楚,文字效力會成倍放大。20篇後看看你當初的估計準不準,然後再估算寫100篇後你會具備怎樣的能力。

自己堅持寫作是一種方法,另一種持續寫下去的方法是通過團隊的力量持續進步。

上面的做法有嚴格的理論支持和案例。關鍵是去行動,去落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南思南國 的精彩文章:

TAG:圖南思南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