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照這九個字看過去,一個人資質優劣與否基本瞭然

對照這九個字看過去,一個人資質優劣與否基本瞭然

中國自古甚重視識人之術,識人方略代有精闢。撫今唯學歷、唯資歷等識人之法,見末不見本,見表不見人,必為古今繼後人恥笑。

所謂:「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知人誠智,則眾材得其序,而庶績之業興矣。」事業興盛之要,在於有人才。

曹魏思想家劉邵在其《人物誌》(又稱《觀人經》)有察人「九征」之法,於今識人仍大有裨益。其核心要旨為:「性之所盡,九質之徵也。然則平陂之質在於神,明暗之實在於精,勇怯之勢在於筋,強弱之植在於骨,躁靜之決在於氣,慘懌之情在於色,衰正之形在於儀,態度之動在於容,緩急之狀在於言。」

具體地說,九個方面可以高度概括為九個字:

一神:《大戴禮記》曰:「陽之精氣曰神。」神乃人內精外化之無形物,亦為思維外溢之精華。人之平正或險邪大致可以從人之神色看出端倪。

二精:精乃稟受於父母的生命物質與後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成的精華之物。《易·繫辭》云:「精義入神,以致用也。」亦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大致講的是一個人的領悟能力。人的聰慧或愚鈍多體現為外在之「精」,俗話說:此人精明。概出於此處。

三筋:《孟子》曰:「勞其筋骨。」常評價人「一根筋」,或「膽量」,是否「有種」,即著落於此。故,勇敢或怯懦出於其筋肌。

四骨:以保護和支撐肉之內在之物質,引申為人之品質,人格及操守。人常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文人常以身有兩塊骨頭而不諂媚,不為五斗米折腰。觀人之骨,可得強健或柔弱、堅韌或脆弱。

五氣:人之氣為先天之精與後天水谷之精、自然界清氣融化而成,貫注心脈而行血氣。諸葛亮《出師表》雲「恢弘志氣。」倪元璐云:「試之諫以觀其氣,其正在鼻。」氣屬陽而無形,運行於全身上下內外。觀人之氣,可得浮躁或沉靜之性情。

六色:色有內、外、顯、表、形五色,顯色如青黃赤白等,多為相面者所注意。此處之色,為情緒外化之相,悲喜形於臉面之表色。《說文》云:「色,顏氣也。」顯露於臉色之悲傷或愉快之情緒,可知人心態。

七儀:《說文》解曰:「儀,度也。」《墨子》云:「置此以為法,立此以為儀,將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與不仁,譬之猶分黑白也。」儀錶可顯人端正或衰頹,其莊重輕佻、衰哀嚴肅等,可知其底蘊。

八容:《說文》云:「容,盛也」。引申為寬容、從容、儀容、容許等。此處觀人以容貌,從人舉止是否自然或做作、態度之變化,是否認真或心不在焉,知其心性。

九言:內心修為狀態,言語之間即是表徵。古人以「直言曰言,論難曰語。」《法言》曰:「言,心聲也。」從其說話,可知緩慢或急切心性,從其言之平和、流利、條理,可得其智識。

對於以上九個方面,劉邵指出:「其為人也,質素平澹,中睿外朗,筋動植骨,聲清色懌,儀正容直,則九征皆至,則純粹之德也。九征有違,則偏雜之才也。」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本性平靜淡泊,聰慧清朗,有勇有骨,聲清色悅,儀錶端莊,面容周正,就是屬於德才兼備的人,但有達不到的,就屬於偏雜之才。

以此九字察人,概能考究一人資質優劣,但是,也應該辯證地看到,觀人不是一撮而就,需要多打量幾次。故:「三度不同,其德異稱。故偏至之才,以才自名。兼才之人,以德為目。兼德之人,更為美號。」如此,將人才分為偏才、兼才、兼德三類,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時代不同,量才之標尺就會有所變化。

但是,對於那種模仿出來的某種特徵,這樣的人被稱之為「謂之依似。依似,亂德之類也。」九個方面,一方面突出,卻又與另一個方面完全相反,相互矛盾,這樣的情況屬於「間雜」。劉邵指:「間雜,無恆之人也。無恆、依似,皆風人末流;末流之質,不可勝論,是以略而不概也。」也就是說:間雜之人是無恆心常性的,與那種「依似」之人一樣,都是末流之輩,這樣的人太多了,不值得一一去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都聞道閣 的精彩文章:

太昊伏羲陵追思溯源
再不知中國古人賞櫻文化之美,那你就奧特了!

TAG:京都聞道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