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唐詩聖」杜少陵?2?品經典

「大唐詩聖」杜少陵?2?品經典

「大唐詩聖」杜少陵

魯迅先生晚年與友人討論中國文學史,認為中國古代的陶潛、李白、杜甫皆是第一流的詩人,繼而又說:「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的確,在我們祖國燦若星河的文學史中,唐詩是一串尤其璀璨奪目的明珠,在這串明珠中,杜甫的詩作以其強烈的時代感和深沉的人民性而獨佔鰲頭。本期的「經典有約」之旅,我們將對杜甫耳熟能詳的詩歌進行梳理回顧,重讀經典,再悟情感,讓杜甫的形象穿越時空,飽滿而鮮活地佇立在我們眼前。

杜甫出生於「守儒奉官」的官宦之家,雖然不是豪門,但足以衣食無憂。公元731年,二十歲的杜甫開始了他歷時十年,前後兩次長期的壯遊生活。此時的唐朝還很昌盛,詩人過著一種「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浪漫生活。公元736年,當杜甫遊歷到山東時,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於是,他揮毫寫下了這首具有浪漫氣息和豪情壯志的《望岳》詩。

望岳

 中國文學標準朗讀 古詩詞篇

群星 

00:00/01:14

泰山腳下那個瀟洒倜儻的翩翩少年,面對如此雄奇秀麗的泰山,他的雄心壯志和遠大抱負一下子被激發了出來,想要治國平天下的豪情也不自覺地流露了出來。

公元746年,杜甫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滿腔抱負來到長安參加應試,不幸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才得到了一個小官。755年11月,「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叛軍的鐵蹄踐踏了如畫的江山,也踏破了那個少年的青春、理想和希望。國破的痛苦讓長安城的鳥兒都成了啼血的杜鵑,思親的悲傷讓詩人滿頭的青絲一夜染上了白霜。長安十年的經歷,使得杜甫的詩歌少了一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萬丈,多了一重「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沉鬱悲壯。唐肅宗至德二年(756)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春望》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春望

 劉凱旋 作品精選集

劉凱旋 

00:00/02:43

這首詩圍繞一個「望」字展開。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感嘆憂憤。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很久,以致家裡音信全無,最後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環相生、層層遞進,創造了一個能夠引發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

759年,關內大飢,杜甫遂棄官西行至成都,760年春,杜甫在朋友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棲身。這個在戰火中一路逃亡的老人,終於能歇口氣了。在這裡,安頓下來的杜甫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曾經經歷過旱災折磨的他,對春雨的感情特別深厚。眼見「潤物細無聲」的小雨「隨風潛入夜」,他情不自禁地高聲吟道——《春夜喜雨》;在這段相對穩定的日子裡,他憑窗望去,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勃勃生機;他漫步江畔,是「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的繁花似錦。倘若日子就這樣平靜的過下去,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誰知公元761年八月的一場秋風,竟然將茅屋吹破,大雨又接踵而至。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由自身遭遇聯想到戰亂以來的萬方多難,長夜難眠,感慨萬千,推己及人,浮想聯翩,於是奮筆疾書,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歌行體古詩典範之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中國文學標準朗讀 古詩詞篇

群星 

00:00/03:06

秋風呼嘯,無情地捲走了屋頂的茅草,想起蓋茅屋的艱辛,怎能不讓他心急如焚?面對狂風破屋、群童抱茅、夜雨侵襲的遭遇,詩人焦慮、無奈、痛苦,但就是那個風雨茅屋中的瘦弱老者,面對著這苦難的生活,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的寒士。那個瘦弱的身軀里裝下了那麼多的人間悲苦,卻用最深沉的聲音唱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詩歌!

公元763年,唐朝軍隊終於打敗了「安史之亂」叛軍,相繼收復了河南河北。杜甫在四川聽到這個勝利的消息後,不禁驚喜欲狂,手舞足蹈,衝口唱出這首「生平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初聞喜訊的驚喜,急於返鄉的歡快都流露在了筆端。這不,詩人連回家的路都想好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倘若草堂就是他最後的歸宿,為何他的目光總是望向北方?大曆三年(768年),杜甫最終還是告別了浣花溪,順江而下,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想回到故鄉去。當他來到岳州時,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可是,當他登上岳陽樓之後才發現,時光改變了他,他變得如此衰老、凄苦、憔悴、多病,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在岳陽寫下《登岳陽樓》。

公元770年,杜甫流落到了長沙,落花時節,一位老詩人杜甫和一位老歌唱家李龜年在飄流顛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風光,點綴著兩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時代滄桑的一幅典型畫面。世境的離亂,年華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涼流落,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從而成就了杜甫晚年創作生涯中的絕唱:《江南逢李龜年》

時光能改變他的容顏,卻無法磨滅他的心志,只要他還活著一天,就會為蒼生歌唱下去。但病魔還是沒有給杜甫太多歌唱的時間,公元770年,杜甫病死在了湘江的一隻小舟上,享年只有58歲。

一路跟著杜詩走下來,我們發現杜甫一生都在現實的荊棘和泥水中行走跋涉,居無定所,行無定路,永遠在路上。詩人年少時,帝國正在衰頹,詩人青壯年時,國家正在內亂 ,苦難充滿了他的一生。但是,後人卻給了這個悲愁潦倒的詩人最高的評價。稱他的詩為 「詩史」,稱他為 「詩聖 」:南宋理學宗師朱熹認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五個人之一。

是的!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泰山到「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岳州,苦難將那個意氣風發的五陵少年磨蝕成了一個蒼老憔悴的瘦弱老人,但是 ,唯一不變的是他心中永遠的濟世情懷。讀讀品品中,我們發現杜甫其實離我們一點都不遠,近得我們似乎伸手就可以觸摸。他是真實的、鮮活的,我們可以感知他、解讀他、朗誦他,甚至想像自己就是他。

用這麼短的時間去解讀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我只希望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能夠在大家的心中播灑下一顆種子,讓它慢慢地生根發芽,長成一棵情感的大樹;我希望杜甫能就此走進大家的心靈,他不再是個冰冷的名字,而是我們身邊一個親切的朋友,陪著我們一路前行!

作者:魯冰花

編輯:子木

圖片: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營文學 的精彩文章:

TAG:東營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