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襄城明清古街舊貌換新顏,千年古驛道魅力再現

襄城明清古街舊貌換新顏,千年古驛道魅力再現

明清古街是襄城千年古縣的歷史見證,曾是「南通荊襄、北達京洛」的千年古驛道,如今舊貌換新顏、重鑄新輝煌,汝水紅城,千年「再現」。

南北大街是襄城古城的中軸線,南起南城門,北達北寨門。包含南大街、北大街和北關街,全長五里多,也就是老襄城人常說的「五里長街」。

襄城,春秋時名「氾城」。公元前540年,楚靈王於氾之西北隅築新城,因周襄王曾避難於此,故易名「襄城」,規模狹隘。

歷史上,曾多次對其進行過擴修。清順治六年(1649年),總鎮高第駐節襄城,偕知縣佟昌年重修。當時,城內有大小街道35 條,東西大街和東西拐街如兩條平行線分別與南北大街、北關北街相交,形成了大、小兩個十字街。主要街道以紅石鋪砌。清光緒年間曾事翻修。

據民國二十五年《重修襄城縣誌》載:襄距首山、令武皆僅數里,取石極易。歷來城內街衢,均以紅石砌成,堅固便利。歷經失修,凸凹崎嶇,有礙交通。民國三年,知事王金相,乃以華洋義賑會所撥荒災賑款,雇民修理南北大街、南北關及署前街,一律平坦,行旅便之。至民國二十三年,又多傾側,縣長夏秋陽議組建設委員會,逐段重建。及各闢巷土路,中間培高,兩旁設溝。舊觀恢復,民行便利焉。

新中國成立後,縣城街道多次鋪修,改良路質。1958年,拆除南北大街紅石路面,築為礓石路基。

1966年後,南北大街、東西大街、東西拐街和石羊、生產、利民、市場前等街相繼鋪修柏油路面。

明清古街修復改造伊始,聘請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規劃設計院,高起點編製了古城發展與保護規劃和明清古街修建性詳細規劃。

該項目北起無梁殿,南至北汝河渡口,全長1806米,計劃修繕改造沿街房屋927間,配套改造建設城門廣場、沿街牌坊、精品院落、紅石道路、城牆遺址公園、戲樓、遊客服務中心、南城門、瓮城及北汝河渡口等設施。同時,逐步推進文廟、古城牆等區域開發和水系建設。

項目建成後,將成為襄城縣一張獨特的歷史文化「名片」,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繁榮發展,補足現代服務業發展短板,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新活力。

襄城縣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名人輩出,為保護文化根脈,留住歷史回憶,正在對老城老街的廉潔文化、紅色文化、國學文化、民俗文化、院落文化、煙草文化進行全面挖掘收集、系統整理,舉辦了紅石文化徵文、雕刻和徵集大賽及紅石文化節,並將陳謝兵團指揮部舊址(梅家大院)、煙草農耕博物館、明清廉吏博物館、姚家花園等植入到這條老街,充分展示有美景、有故事、有印象的魅力襄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旅遊新生活 的精彩文章:

貝爺都沒嘗過的野味,阿五時令「野菜」美味上市

TAG:河南旅遊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