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封面人物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資本是助推你的,最後你都得還回去」

封面人物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資本是助推你的,最後你都得還回去」

文 | 南方

編輯 | 閆寶

4月4日,暗流涌動了許久的共享單車,迎來了新的整合,美團以35%美團點評股權(11億美元)、65%的現金(16億美元),共計27億美元全資收購摩拜單車。A、B輪投資人及創始團隊,共計套現 7.5億美元現金。

胡瑋煒本人並不認可她「套現15個億」並「出局」的傳聞,發布朋友圈表示,「大家都更喜歡戲劇性,然而我更願意積極看待一切。謝謝所有人把我們捧到改變世界的高度,也謝謝大家對摩拜的重新審視。並不存在所謂的『出局』,在我看來一切是新的開始」。

共享單車肉搏戰,從三家對壘,到巨頭進入,很多局內人已經不能堅持自我。對於資本,胡瑋煒坦言:「沒有一家真正成功的企業最後的成功的原因,完完全全只是因為資本。所以,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後,其實你都得還回去。」

摩拜被收購後,不少人很關心創始人團隊到底變現了幾個億,要怎麼花,甚至還衍生出爆款文章《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大肆兜售毒雞湯。這顯然並不該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比起「同齡人」「拋棄」這樣製造恐慌戳人痛點的關鍵詞,如何實現職業轉型,如何說服優秀的人與自己合作,如何在共享經濟的風口成為獨角獸企業,這些胡瑋煒所經歷的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所在。

在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看來:「從企業來講的話,很多創業公司,可能3年剛剛把商業模式想清楚,團隊第一輪淘汰完成,剛開始跑,但對摩拜來說,好像3年走完了一輩子的路。」所以,是時候了解一下,胡瑋煒和摩拜究竟是如何用了三年,就走完了一輩子的路。

1982年,胡瑋煒出生於浙江東陽。在創辦摩拜之前,她曾是資深媒體人,從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新聞專業畢業後,先後在《每日經濟新聞》、《新京報》、《商業價值》等媒體擔任汽車記者,一干就是10年。

一直以來,胡瑋煒偶像是戰地記者法拉奇,但在她身上,並沒有法拉奇的辛辣冷峻,不過她和法拉奇一樣,相信獨立思考的價值,相信常識和邏輯,並且行動起來超乎尋常的果敢。「摩拜單車」就是最好的證明。

2014年對於胡瑋煒來說,是人生重要轉折點。這一年,她創辦了摩拜,胡瑋煒多次在對外的演講或採訪中表示,當她發現無論是在杭州還是瑞典哥德堡,想租一輛公共自行車都很麻煩,不是操作繁瑣打不開,就是辦卡很麻煩,而且取車還車要到固定地點,她有些不解:「互聯網發展到現在,難道不是應該平等、便利、共享,哪怕我在地球另一端要輛單車也能實現嗎?」

在與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談話時,被反問道:有沒有想過做共享出行項目。胡瑋煒聽了這句話後,有一種被立刻被擊中了的感覺,她馬上就對李斌談起曾夢想過做無樁借還車的模式,李斌隨後就投資了胡瑋煒。

創業的路上免不了別人的冷嘲熱諷,年輕的女記者,真能帶著公司做到這件事情嗎?胡瑋煒選擇在否定聲中前進,她說:「我可能比較軸,我會主動排斥掉所有這些跟我說不靠譜的東西,你說做不到,我現在沒辦法證明,我最後會做出來給大家看。」

帶著對單車的喜愛,在設計的時候,胡瑋煒提了幾個要求:一是實心輪胎,不用擔心爆胎;二是沒有鏈條,不用擔心掉鏈子;三是車身要全鋁,不用擔心生鏽。更重要的是,車需要上一把聯網的智能鎖,能接受移動通信網路的信號和軟體後台交流,能接受指令開鎖,報告上鎖,定位,同時還要在四年時間裡不斷自動充電。

他們找到了國內最強的自行車生產企業,她發現,他們相對來說已經不太願意創新了,「工業是有惰性的,造自行車100年不變都能賺錢,我為什麼要去改變呢?他們沒有那麼大的動力去改變。」

胡煒煒沒有研發硬體、軟體的背景,沒有做過系統,所以她把這些人全部找齊了。她沒那麼自信,也不覺得有多難,「你用常識也能判斷出來,我又不是造火箭。」

為了設計出符合自己構想的單車,胡瑋煒續請了多位設計師設計摩拜單車的最初模型。最終在2015年夏天,開雲汽車創始人王超為胡瑋煒帶來一個手工打磨拼合而成的單車模型。

除了在設計上的執著,胡瑋煒還堅持摩拜自建自行車生產工廠。在早期摩拜單車資金短缺時,胡瑋煒一度靠借高利貸來維持自有工廠的建設。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那是瘋狂的舉動,彼時她已經是一位5歲孩子的媽媽,需要承擔家庭的責任。

摩拜單車的成本確實高於競爭對手,可在後續的維護上確實省了不少運維費用。經過不斷的產品迭代,在用戶體驗上的優勢也逐步領先。在競爭對手利用資本打價格戰,還沒有盈利,單車就快報廢完成生命周期時,摩拜在單車質量上領先了所有的競爭對手。

如今,摩拜單車不僅建設了年產能500萬的自有工廠,還與富士康合作建立了獨立生產線。雖然自建工廠讓摩拜負重前行,但這無疑是為共享單車戰爭奠定了根據地,自建工廠讓摩拜單車的產品質量得到了保障,同時生產的一些特殊零部件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壁壘。

胡瑋煒做摩拜的初心是希望通過技術創新結合新型商業模式,解決城市「最後一公里」的出行難題,讓自行車回歸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置身於今天中國的創業環境里,胡瑋煒對自己創業初心的解讀多少有點理想主義。

資本市場為這個解決出行最後三公里問題的絕佳產品興奮。在摩拜單車發布的不到半年時間內,摩拜頻傳融資新聞,一口氣拿到了B輪、B+輪、C輪融資,熊貓資本、創新工場、高瓴資本等機構陸續進入。特別是從2016年10月份,騰訊出現在C+輪投資人列表中,隨後騰訊又領投了D輪,並創造了共享單車領域單筆融資最高紀錄,6億美元的E輪融資。與此同時,市場上也湧入了眾多的共享單車。

可隨著摩拜突飛猛進的同時,胡瑋煒面臨的挑戰和焦慮感也是做記者時無法企及的。共享單車又像過去的團購、o2o等概念一樣,硬生生被中國的創業者和投資者們做成了典型的風口項目:創業者蜂擁而入,資本拚命砸錢,短暫的瘋狂過後,「死傷」無數,一地雞毛。

當被問及身處共享單車浪潮之巔內心的壓力大不大時,胡瑋煒說:「我們每天都在面對挑戰,不是面對焦慮;你說會不會遇到自己的瓶頸和問題,我也想說,可能每天晚上回去的時候都覺得自己碎了,然後又重建。」

共享單車的戰爭也延續到了海外。胡瑋煒是摩拜在海外拓展的主要推進者,一路陸續進入新加坡、英國、義大利、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美國、韓國等國家。胡瑋煒印象深刻的是,當進入義大利時,米蘭和佛羅倫薩的兩位市長同台騎行摩拜。在歐洲古城鋪著巨大石板路、充滿歷史建築的城市中,胡瑋煒非常欣喜看到這種和城市和諧共生、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為人們帶來的便利。

但共享單車終究是一個剩者為王的遊戲。所幸的是,胡瑋煒和她創辦的摩拜經過一路廝殺,成為勝出的兩輛自行車之一。

「人生就像騎單車,想要不跌倒,就不能停下來」,這句愛因斯坦的名言,似乎完美地詮釋了胡瑋煒與共享單車、創業之間的關係。「外界只能看到光鮮的一面。最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拼了命地去做這件事情。那種難以言表的欣慰與快樂,或許只是艱難創業、艱難人生中微不足道的插曲。但是你似乎可以理解,為什麼總有種想為它拚命的衝動。」

成功套現,實現財務自由,算是創業成功嗎?或許是吧,但是從創業之於一個人的意義上來看,從一個想法到全情投入,再到克服困難……這個過程中閃耀著更耀眼的光芒,就像胡瑋煒的初心:種下一顆種子,然後它就會不斷地發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OLO精英 的精彩文章:

美人在骨不在皮——奧斯卡的選擇
裙擺飄飄,不負春光,時髦又有女人味的春季穿搭

TAG:YOLO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