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彩鑒定小經驗

三彩鑒定小經驗

《唐三彩展·洛陽の夢》提到「唐三彩是流行於唐代的低溫鉛釉陶器,也是唐代陶瓷手工業的一個新品種」。陝西考古研究所孫鐵山先生在《西安西郊出土的唐三彩》(《收藏家》2000年9期),中寫道「陝西地區唐三彩的發現最早見於唐麟德元年的鄭仁泰墓中。武則天至玄宗時三彩器大量湧現。這是唐三彩的主要流行期。」

唐代盛行厚葬之風,因「事死如事生」,故將人世間能享用的,能顯示其生前社會地位的東西搬入地下陪葬,那時唐三彩被主要用作貴族墓中的陪葬品。

近兩年筆者收集了一些小件三彩和三彩瓷片,通過對它們的細心觀察,以及和其他愛好者的交流對這些小件唐三彩陶器的鑒定有了一點經驗,願和收藏愛好者共享。

一、看胎:

瓷器露胎處是新老瓷器鑒定的一個要點,瓷土經過窯火的烘焙,會有一定的反應,例如:窯紅或窯黃的出現,好多收藏愛好者看胎的「干與濕」,這個形容詞對於普通收藏愛好者很不好理解,但胎紅或胎黃人眼很好辨別,初學者只需注意這種窯變的自然過渡以及後期人為色料作假就可以了,重點是把握「自然」二字。

二、看釉光:

一是收藏愛好者說的「寶光」,寶光是三彩釉面由於一千兩百多年的氧化會有一種自然的柔光,這種光滋潤不刺眼,陽光反射到器物釉面後反射光是物理現象的漫散射不是強光直線射入你的眼睛,有時候看新買的瓷盤你會發現這種刺眼的感覺,而夕陽下的水面就是一種柔光。二是「蛤蜊光」,蛤蜊光是一種多彩的反射光,當手中的三彩在手中把玩時,有時候就會有這種蛤蜊光出現,特別是三彩中的綠彩部位極易出現。

筆者收藏的唐三彩女胡人抱拳俑,釉面寶光自然滋潤,人物形象生動

三、是看返鉛現象:

收藏愛好者形象的叫它「銀片」,仔細觀察三彩器,經常會發現一個一個特別小的銀白色的小圈圈現象,特別是在器物的凹陷處,例如人物小俑的脖子下邊,胳膊腋下部位基本都會出現,而且不分哪種釉彩,因為這是唐三彩助溶劑「鉛」經過上千年變化的析出。

筆者收藏唐三彩胡人男僕俑,面部返鉛出現小圈圈狀的「鉛片」現象

四、看「土沁」和「水沁」:

唐三彩沒有傳世品,所以土沁、水沁都可能出現,而這種沁不會因為你長時間水泡沖洗而消失。收藏者切記土綉不是一塊土粘在上邊,那是作假,膠水粘的。唐三彩土沁在釉表面表現為在部分凹陷處薄薄的一層,在露胎處表現為胎表有灰塵的感覺,即便你用水泡上幾天幾夜,當晾乾後,露胎表面依然是布滿灰塵樣子,那是因為塵土已經沁入胎的氣孔裡面,所以這種現象總會出現。特別提示的一點是「許多白釉表面土沁現象要比其他釉色嚴重」這也是一個鑒定要點。水沁表現為一片銀白,這種銀白深深的沁入釉層裡面,也是永遠不會去掉的。

五、看製作「工藝」:

唐三彩單模、合模、手塑工藝都有,例如合模有合模接縫的痕迹;單模有背面手指紋或其他墊襯的痕迹,老一輩人脫過煤坯,炕坯的會有感覺,手塑會有手塑的痕迹;修坯有竹刀修坯的痕迹,這種工藝痕迹也是重要的參考,現在的工藝基本都是模具灌漿,這種原始手工的痕迹基本沒有。

筆者收藏宋三彩童子抱球俑,側面合模接縫及接縫竹刀修坯痕迹,露胎處胎紅明顯

六、看三彩的自然流淌和融合:

唐三彩一般是坯模製好後採用點、塗、蘸的工藝把各種加入成色劑的釉料繪在器物上,在助溶劑鉛的作用下經過窯火的熔煉各種三彩色料會相互融合流淌,這種融合顏色過渡自然,不「楞」,不僵硬,特別是胎釉的結合處色深但沒有釉的堆積形成淚痕。

唐代三彩以其色澤絢麗,造型優美享譽中外,又以其流行時間短而更加珍貴。唐三彩的鑒賞方法多種多樣,這篇介紹僅僅是對一些小件器物的個人歸納總結,今把心得體會分享出來,也是希望能為廣大愛好者對唐三彩的收藏盡一份綿薄之力,望各位方家批評指正,也希望越來越多的愛好者欣賞唐三彩,喜愛唐三彩,保護唐三彩這一幾千年的古代文化遺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一路向前,無問西東
油豆腐的新吃法,太香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