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朱獻福:構建智慧生鮮供應鏈生態圈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劉建華 2017年被認為是中國生鮮產業互聯網元年。2018,是起跑的一年。全國人大代表、鮮易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獻福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小康》記者採訪時表示「要構建智慧生鮮供應鏈生態圈。」
記者了解到,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們在零售終端激戰正酣,鮮易控股提前3年卡住生鮮電商的命門,開啟了供應鏈這一新藍海,並把中國最難啃的骨頭啃了下來。
當記者向朱獻福問及「按照生鮮產業互聯網平台這個定位,通過全國統一分散式的生鮮產業布局,構建面向產業的智慧生鮮供應鏈生態圈,這個生態圈是一個怎樣的生態圈?」
朱獻福回答說,生鮮供應鏈不同於傳統的供應鏈,它的原產地涵蓋以農業種植和養殖為基礎的。我們的供給側改革呢生產融合談到一產的原料的種植和養殖和二產的加工製造以及三產的服務。那麼這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涉及到我們的用的食品產業鏈和溫控供應鏈,這正是提高質量發展的產業的問題。
在中國的經濟產業和經濟發展階段中,從過去的傳統產業,到過去的生產型企業,如何向生產型服務企業,物質向平台型企業,包括現在向生態型企業過渡。過去幾十年來,農業食品經濟主要是靠規模經濟,現在我們要做數據經濟,必須是對於產業鏈進行整合,對供應鏈進行優化。從過去的「互聯網+」到現在「產品產業鏈+」和「溫控供應鏈+」來構建這個構建這個產業體系。構建產業體系必須是以實體經濟為基礎,以實體經濟中的龍頭企業和骨幹企業為基礎,然後對產業進行優化,以分享的方式對於這些我們產業鏈的這些各個主體進行一些復能,進而形成一種共生、互生和再生的這樣一個生態中,去對整個提升全產業鏈的這麼一個社會的總體經濟效益。
「這個產業鏈具體來講就是一直從食品的生產型企業,到食品的生產型服務企業,到食品的專業的食品的一個平台型企業,現在我們正在向食品的生態圈的進軍,是我們的願景,是要構建智慧生鮮供應鏈生態圈,智慧就是對富裕的洞察,生鮮供應鏈就是一個載體。」朱獻福表示。
朱獻福稱,做生鮮產業互聯網,它就是一產二產三產的融合發展,融合發展的就是融合、協同和共享,必須建立這種分享的方式。這就是把產業鏈的這些各個主體進行一些按照這些產業的分工,進行優化分工,進行一些分析,內部形成一個生態圈,這樣才能夠有機的結合,才能夠形成這個共生效應和再生、互生。進行轉換新動能,新動能就是復能,從過去的我們單一的產品和服務,現在轉換為增值服務,以及延伸服務和科技結合和信息、技術、標準、金融、人才、智庫進行結合,尤其是現在和金融科技結合,跟數據的進行結合,進行分享,進行對接。
在朱獻福看來,作為新經濟背景下的供應鏈細分領域,生鮮產業整體呈現小、散、亂、差、准入門檻低等問題,制約了生鮮食品產業的現代化轉型升級,為此,今年兩會期間,朱獻福提交了《關於加快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建議》、《關於搭建智慧冷鏈物流綜合服務平台的建議》等建議,希望國家出台相關政策,培育全國性的智慧冷鏈物流綜合性服務平台。他的建議迅速得到全國人大議案組的回應。
本文刊登於《小康》2018年4月上旬刊
※明代著名皇家寺廟:雁棲湖定慧寺的昔日輝煌
※臉書創始人被「打臉」:每泄露一位用戶數據罰款50000美元
TAG:中國小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