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能承認,這不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只能承認,這不是你一個人在戰鬥!

1

現在的孩子,尤其是初中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一天能夠吃幾頓飯,還真不好一概而論。

每天下班回到家,剛要繫上圍裙做飯,就聽得鑰匙插進鎖眼的聲音,接著門就開了,兒子從外面進來。換拖鞋、放書包、掛鑰匙,三個動作一氣呵成。一轉身的剎那,就看到他手裡攥著麵包往嘴裡填,狼吞虎咽的樣子……

類似的場景幾乎在每一個傍晚上演。大多數情況下,兒子比「標準的回家時間」要晚上10分鐘左右,這10分鐘的「標準路線」就是到樓下的商店去買上一種吃的,或者麵包,或者烤腸,或者速食麵,不一而足,總之是很少空著手回來的。

問他:中午在學校沒吃飯嗎?

回答常常是:吃了。一放學就餓得慌……

真到做出晚飯來,最快也是在半個小時之後,一是等不及,二是做出來的飯菜也不一定合他的胃口。

搖搖頭,看看那高高的瘦瘦的個子,想脫口而出的一些關於「營養」「按時吃飯」的道理硬生生地咽了下去。以前不是沒說過,但收效甚微。

潛意識裡,想到了自己上學那陣子:放學回家,猴急猴急地翻箱倒櫃,找東西吃,哪怕是一塊乾巴巴的饅頭,也迫不及待地往嘴裡塞。

那時候,外面沒有多少賣東西的,小鋪(也就是商店)里也不賣食物,即使賣,兜里也沒有零錢,只能等著父母從莊稼地里回來,做好飯後,有能夠坐在飯桌上狼吞虎咽。

不管做的是什麼飯,哪怕只是清湯寡水的一點粥,哪怕只是一點乾飯就著一點鹹菜,也覺得格外地香……

晚飯的當口,臨近結束時,兒子常常冷不丁來一句:

你們待會兒出去嗎?

幹什麼啊?我問。

買點吃的……然後就頭也不回地到卧室里做作業去了。

兩手一攤,無可奈何。答應吧,實在不大甘心這種在飯點上不好好吃飯,而總是抽空就「墊上點」的習慣;不答應吧,9:30以後肯定還要跑到廚房找吃的。

總不能讓他餓著吧。

02

中小學的門口幾乎都有一首獨特的風景線:

一輛輛三輪車橫七豎八,車上的琉璃罩煞是惹眼,不是賣肉夾饃的,就是賣煎餅果子的,不是做烤腸的,就是做「中式漢堡」的……一放學,人頭攢動,人聲鼎沸,人山人海,一個個擠在小攤前,伸長了脖子,伸直了手臂,喉頭蠕動著,舌頭添著嘴唇……那種渴盼,那種姿態,實在一言難盡。

小攤前面油煙瀰漫,街的轉角塵土飛揚,售賣者手忙腳亂,一手收錢,一手操作……你可以有足夠的證據,來說明這街頭食物所用的油品質量有問題,衛生條件不達標;你可以從健康發育的角度列舉出太多遠離這些油炸、速成食物的理由;你可以……

但是,你不能粗暴地命令孩子們立即離開他們眼巴巴地盯著的那些即將做成的「美味」,你不能告知家長沒收或者不供應給他們三十、五十甚至上百元的零錢。因為,即使他們回到家,家裡也是冰鍋冷灶,父母在莊稼地里勞作還沒有回來,而且回來的時間還不一定。

一邊是飢腸轆轆,一邊是不能及時提供的「服務」,兩者的結合催生了一個紅紅火火的市場,解決了需求,提供了就業,貌似合情合理。

如果你要說,大人要教會孩子理財,錢不是那麼容易賺的,要讓他們學著理解大人的艱辛,省著點花;

如果你要說,大人應該教會孩子做家務,這樣大人在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的時候,就能吃上熱乎乎、香噴噴的飯菜;

如果你要說,孩子要學會甄別,要有基本的保健常識,自覺主動地遠離那些垃圾——最起碼是不夠衛生的食品……

這些都有道理,都是百分之百的「理論正確」,但有多少家庭能夠真正做到呢?不是沒有,而是比例少得可憐。原先理所當然、司空見慣的事情,現在成了鳳毛麟角的稀罕事兒。

為啥?

時代變了。

生活水平提高了。

當時過境遷,當條件發生了改變,有些曾經那麼理直氣壯的事情,往往就說清道不明了。

人是環境的產物,教育孩子,顯然是個需要綜合施治的活兒,只有多管齊下才會奏效。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有爸爸媽媽,有爺爺奶奶,有姥姥姥爺,有老師同學,有朋友鄰居……雖然在一定的階段受某一方面的影響大一些,但基本上不是一張白紙,不可能由一種力量任意塗鴉。

無論你心裡有多麼不甘,孩子生長的外部條件和以前確實不一樣了,——都這樣,你拿什麼去對抗和改變那些「大多數」?孩子不是在一個實驗室的環境里,而且不只受你一個人影響。

說到底,教育孩子,不是你一個人戰鬥。戰略你可以定,戰鬥呢?具體到戰場上又是瞬息萬變,你顧得了東,顧不了西。

談這些,不是要你繳械投降,而是在焦慮與無奈之餘,能夠多一些釋懷與坦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這不是你以為的西遊記
珠寶,你如何抗拒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