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岡——中國寶玉石界一代宗師陸子岡
一代宗師「陸子岡」
陸子岡,一作子剛,明代蘇州玉雕大師,子岡琢玉作坊的創始人。
具太倉市文史資料記載,陸子岡生於1522年太倉州(今江蘇太倉市)。在蘇州橫塘學習玉雕,年近18歲的陸子岡,已經出落成一名琢玉技藝相當全面的好手,1539年,陸子岡在蘇州專諸巷開辦了自己的琢玉作坊。
陸子岡所制玉器均琢有「子岡」或「子岡制」,並開創了「詩書畫印」於一體的獨特形制「子岡牌」。其高超的技藝在當時為文人徐渭、張岱等推崇,被譽為「吳中絕技」。在當年,世人將「子岡玉」與同時期唐伯虎的「仕女圖」相提並論。
《蘇州府志》贊:「陸子岡,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瓏奇巧,細如毫髮」。徐渭《詠水仙簪》:「略有風情陳妙常,絕無煙火杜蘭香。昆吾峰盡終難似,愁煞蘇州陸子岡。」 張岱在《陶庵夢憶》中則說:「吳中絕技,陸子岡之制玉,鮑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鑲嵌,趙良弼之治梳,朱碧山之治金銀,馬勛、荷葉李之治扇,張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無敵手。」陸子岡在吳中絕技中排名第一。高濂在《遵生八箋.燕閑清賞.說文房器具》中,對陸子岡的玉器有兩個評價:一是「法古舊形,滑熟可愛」;二是「工緻侔古」。從這12個字中,可以看出陸氏治玉首先很講傳承,而且恰到好處;其次,他的工藝非常精緻,不是人們慣常以為的「粗大明」可以相提並論的。
【「嘉靖辛酉陸子剛制」白玉圓盒(1561年),現藏於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成就中國最早的寶玉石「名牌」
明代時蘇州、北京和揚州為全國三大琢玉中心,蘇州尤為突出,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說:「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據史料記載,明代蘇州的玉雕業十分發達,當時的治玉高手有賀四、王小溪等人。明嘉靖十八年,陸子岡學藝出師後,在蘇州開辦了自己的琢玉作坊。憑藉書香門第出身的優良文化素養,陸子岡突破了傳統琢玉技藝和題材,創造性的將中國文人擅長和鍾愛的吟詩作賦、書法繪畫巧妙的運用到玉雕中,推出了一面繪畫、一面詩文,並以印章形式將「子岡」落款其中的腰佩。在現代,乃至方形玉牌,都被世人統稱為「子岡牌」。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陸子岡治子岡牌)
因卓越的工藝和全新的題材,子岡玉受到了京城官員富甲和文人雅士的追捧,並與同時代唐伯虎的仕女圖相提並論,還曾成為皇家御用的專利品。雖然當年規制工匠不能在自己作品上留名,但陸子岡將其名字巧妙的運用印章形式配在詩文下,與中國書法形制相得益彰,完美的創意終被達官貴人和皇家接受。
陸子岡的治玉手法
陸子岡琢玉非常講究,在選料上不僅貴精而崇尚適用,所用玉料大都是新疆玉,少量為白玉。造型則多變而規整,古雅之意較濃,有所謂「玉色不美不治,玉質不佳不治,玉性不好不治」之說。而玉質越佳往往硬度越高,雕刻的難度也越大。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陸子岡制子岡款「方盒」)
陸子岡製作玉器時對玉料反覆研究,然後根據玉料天然狀態決定取捨,因器施藝,藝隨器現,治玉造型規整,製作器型多變,並發明了俏色的方法和工藝,所做玉器無不精美絕倫,構思巧妙,顯示一代巨匠功力。陸子岡擴大玉雕題材,以高超的玉雕技法將印章、書法、繪畫藝術融入玉雕藝術,把中國玉雕工藝提高到一個新的藝術境界。飛禽走獸無不入畫,杯盤壺爐皆可製作,將玉器從神秘走向與世俗審美趣味相投的自然主義和浪漫主義。所制玉器更加同生活、實用相近,凡山水、人物、漁翁、嬰孩等,花果植物紋有水仙、松、竹、梅、荷花、山茶、靈芝、石榴、桃實等,圖紋設計極其巧妙,刻劃生動,法古真實,手法獨到,皆盡其妙,尤其擅長平面減地技法,表現淺浮雕藝術效果。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陸子岡制子岡款「玉簪」)
陸子岡除了根據玉料的天然狀態決定取捨,又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賦予玉石活的靈魂。陸子岡熟練運用玉器的立雕、鏤雕、剔地陽紋、淺浮雕和陰陽刻紋等傳統琢玉技法,線條流暢,琢磨工細,古雅有致,所琢發簪、壺杯、水注、水丞、洗印盒、香爐、尊、觥等無不規整清雅。陸子岡把功力融會貫通於一物,創製刀雕刻使作品更加纖巧,所雕水仙簪花葉肥厚,玲瓏奇巧顯出花之嬌態,花托下莖枝細如毫髮而不斷,至今為玉雕匠人稱道,張岱給出「可上下百年保無敵手」結論。
玉牌子是古人經常佩掛的一種垂佩飾件,它在明清時期極為風行,尤其以陸子岡琢刻的玉牌子最為盛名,至今仍被藏家譽為「子岡牌」而珍藏。陸子岡用玉的平面牌塊作為載體,以淺浮雕和線刻作畫,以剔地陽文或陰刻寫詩,玉牌一面刻詩文,另一面刻畫,輕鏤細刻,清新淡雅,詩文畫面融為一體猶如書寫作畫時的布局,玉雕界無人出其右。所製成的融合文人畫之美的玉牌很快風靡明清兩代直到現在還是許多玉雕藝人喜愛的創作形式。
陸子岡對藝術的追求極其嚴謹,現代人很難以圖畫來分辨新月與殘月,而陸子岡「凡刻一新月,必上弦而偏右;刻一曉月,必下弦而偏左。」新月的弦(直邊)一定是朝左上方,殘月的弦一定朝右下方,這和現代科學道理完全一致,可見其嚴謹程度。
陸子岡的藝術成就
在故宮博物院里,至今珍藏有陸子岡的青玉嬰戲紋壺、青玉山水人物紋方盒等玉雕佳作。其中的合巹(jin)杯,高7.5厘米,寬13厘米,杯由兩個直筒式圓形連接而成,底有六個獸手足,杯體腰部上下各飾一圈繩紋,作捆紮狀,一面鏤雕一鳳作杯把,一面凸雕雙螭作盤繞狀,兩紋間的繩紋結紮口上刻一方圖章,上有隸書「萬壽」兩字;杯身兩側,一側雕有「濕濕,既雕既琢,玉液瓊漿,均其廣樂」之詩句,未署「祝允明」三字,詩上部刻有「合巹杯」名,另一側雕有「九陌詳煙合,千番瑞日明,願君萬年壽,去醉鳳凰城」之詩句,詩上部有「子岡制」三字篆書款。這件玉雕作品充分體現了子岡琢玉古雅精妙的藝術風格。
(陸子岡為明代皇帝大婚所制「玉合巹杯」)
成書於1642年《太倉州志》關於陸子岡的記載「五十年前有州人陸子岡者」,佐證陸子岡於1600年前後離世。其開創的「子岡牌」與文人派玉雕風格,成為中國玉雕界的典範,生生不息,流傳至今。
陸子岡離世,或因膝下無子,技藝無嫡系繼承,但專諸巷自發效仿的匠人將其技藝傳承下來,「子岡牌」成為其技藝主要的傳承載體,並被專諸巷後世傳承者發揚光大。至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專諸巷內的琢玉作坊再次興盛,這時的子岡牌技藝以超越明末,蘇州博物館資料顯示「子岡牌,清乾隆時圖案文字皆精,一面刻景,一面刻詩文,器形方正厚實,做工渾厚,習慣上還稱子岡牌」。
TAG:都市財經資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