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從東京到北京,距離到底有多遠?

從東京到北京,距離到底有多遠?

這幾年,內地影視公司非常喜歡購買日劇IP翻拍,但是,好像反饋都很一般。

就好像,當初遭遇群嘲的內地版《深夜食堂》

評分倒過來都沒人家高,也是可憐

還有,完全沒眼看的內地版《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

當然,這事也得分兩面看,畢竟,翻拍本就是特別容易被質疑的,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照搬會被說沒有新意,出新又會認為背離原作。

同時,日本文化的本土壁壘實在很強,這也是為何喜歡日劇的人喜歡得要死,而不喜歡的一眼都不會看。拿日劇來翻拍,並不簡單。

在翻拍之初妄圖要蹭的熱度,之後是會被反噬回來的,就好像上面提到的兩個劇。

而《東京女子圖鑑》,最近也被翻拍了,也就是最近有些朋友也會聊起的《北京女子圖鑑》。

從評分上,這差不多是日劇內地翻拍最佳成績了,竟然都及格了。然而,這個劇到底如何呢?

我們倒也想趁機聊聊,並希望,從這個劇,引申出更多,關於都市劇、女性題材以及翻拍的探討。

不過,首先還是先從當初大熱的《東京女子圖鑑》說起吧。

日本人對「東京」有著近乎迷戀的執念,從小津的《東京物語》就開始了。和國人對北京的嚮往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東京女子圖鑑》看似是「縣城女孩的東京夢「為主題,想講的卻不止於此。

《東京女子圖鑑》的戲劇結構非常簡單,是一個「闖關遊戲」式的設置。

女主綾帶著「成為讓人羨慕的人」的目標來到東京,就不停通關:從秋田縣的女大學生——東京的商品銷售——Gucci的銷售經理,住所從東京郊區到中心CBD。

最終,從一無所有到「中產階級「。

有人說綾升職的經歷太過魔幻,但劇中想展示的,恰恰就是「通關成功」後帶來的無解的「真正困境」。

困境是什麼?

首先是綾的女性身份。

綾確實用自己的 「女性身份」得到過便利,比如靠和服店老闆登上時尚雜誌。但這些便利條件就像沼澤,反而帶她陷入更深的困境。

因此,如果你只在這些經歷中看到三觀不正,或渣男鑒別,那你真的太小看「日本的編劇們」了。

劇中綾每一階段遇到的男人,都不是為了被她利用而出現的,他們是她慾望的一種鏡像。

因此,只有當綾自己達到特定階段,才會遇見特定階級的男人,她不會在還是小職員的時候就遇到和服店老闆,更沒機會因這個男人拿到好的資源。

無論是富家公子、和服店老闆、初戀男友,這些男人是作為「綾」情感狀態而存在,是她慾望的補充。

而綾在選擇男人的時候,也在選擇女性的最終定義——是做一個有價值的個體,還是作為男權家庭的附庸?

比如,綾終於成為奢侈品經理,並拿到高薪後,卻發現身邊的閨蜜們早已沉浸在身為人母、家庭的喜悅之中。

但此時綾是上層人士的小三,於是她分手,回歸家庭——找了一個差不多水準的老公。

可是,當綾也過上「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住在曾經艷羨的高層建築里時,丈夫出軌導致離婚,家庭生活破滅。

不僅是綾,綾人脈網中女性的生存狀態,也在補充這個問題。

因為和教授不倫戀,卻患上「小三」綜合征的女人;以婚姻為「職業」的女人,最終離婚;看似不屑婚姻的女boss,卻早已生子。

都很諷刺。

這是一幅東京女子的白描式圖景,綾和她身邊的女人們付出了青春、肉體,卻依然在「社會身份」(職業)和「家庭身份」(妻子、母親)間不知所措。

這就是「女性身份」帶來的最大悖論,也是每個女人掙扎的困境。

女性可以有慾望,可以改變自身生活狀態和階級,但這種改變,必然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東京女子圖鑑》展現的,就是這樣的女性慾望與困境,而且沒有答案。

而這些,身為女性,都會遇到,再看看微博的熱搜,多大的惡意?

劇中的另一個困境,是階級。

綾出身秋田,卻一直試圖融入東京。她的母親是東京人,因此她的心中,也覺得自己應該屬於「東京」。

但實際上呢?

她親口承認「東京是殘酷的城市」。

這種殘酷,不在於你幾頓沒吃,或是失戀,或是沒工作,who cares!

這種殘酷,是因為東京這個看似沒有任何門檻,充滿著各種機遇的城市,其實有著最深,最高的壁壘。

在剛進入的時候感受不到,但越往上走,才越發現,再努力也有天花板。

綾在劇中只哭過兩次,每一次都直戳人心。終於要逃離東京,卻發現已被家鄉人當作榜樣時,年近40歲的綾哭了。

此時她是一個沒有歸屬的人,她不屬於東京,卻也回不到家鄉。

可是依然有人前赴後繼著綾的人生,不是嗎?總有人在努力,試圖打破規則。

這是一個只會存在於「現代都市「(都市的階級層次最分明)的悖論,而悖論之所以是悖論,因為它無解,結局只能靠自己。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沒有。

所以,《東京女子圖鑑》講的根本不是「過程」,而是「後果」,是女性和現代都市的無解悖論,而它在整個亞洲引起共鳴,適合翻拍,也是因為這點。

說白了,東京只是「慾望」的隱喻,它有「躍上枝頭「的可能性,但也不乏「慾望」後的困境,對現代女性來說,看你怎麼選擇。

而回到《北京女子圖鑑》(以下因作者情緒失控,可能有點混亂)

我承認,本劇有部分內容是現實的,相比其他翻拍日劇的雷與蠢,這部還是有些看點的。

比如合租、地下室、地鐵, 都在訴說「北漂」的艱難。

但這些太表面,一旦涉及到主題,就原形畢露了。

如果要展現「北漂」的困境,就不要讓女主在08年(注意是08年,不是現在)拿著大學本科的畢業證,還靠猥瑣老鄉幫忙找一個「前台」的工作?

找工作是不容易,北京也確實人才濟濟,但你哪怕演一下女主找不到預期工作,最後找了個不合心意的工作也好啊,為什麼一定依靠男人,才能找個前台工作?

好,在離開那個老鄉之後,換了女性朋友——王佳佳。但,一轉身就穿上陌生男人買的裙子,去了陌生男人邀請的飯局。

(說著不要,穿上了)

不怕被賣了?還是本就有所圖。

我知道創作者是想藉此展現「飯局文化」以及「以為是交心的朋友結果只是陪酒「的這種」大城市「的殘酷。

但是拜託,人家吳總也給你介紹工作了(還是外企),也沒占你便宜。

更何況,這個吳總到底為什麼放著漂亮的小模特不帶,要帶一個素昧平生、在飯局上一句話不說的女孩?做慈善呢?

試問,哪個北漂姑娘剛來時候能有這種好運?

而對比一下原版的綾,好不容易爬到品牌經理才只能做小三,她要哭了好嗎?

本劇還充斥大量看似是「大城市守則」,但充其量是「成人世界潛規則指南」,以及「撈女指南」的教導。

王佳佳一口一個,撈金。

還有這個,

辦公室鬥爭當然是存在的,但「站隊「真的不是重點,在此之前,怎麼讓自己的能力提升並且不被新人擠走,才是職場女性每天最焦慮的吧。

試問,非北京的城市,辦公室就不鬥爭了?據我所知,越是小地方,斗得越激烈吧。光內鬥,一點業績沒有,能幹過三天?

好,辦公室文化是吧,那有沒有公司告訴你,禁止部門戀愛?

然後第三集女主就和「部門經理」好了。後來又因為lv把他踹了,北漂女性表示,我自己買lv成不?

本劇號稱不「瑪麗蘇」。可是從男閨蜜、到部門經理、再到吳總,跳槽全是靠男人,然後這些男人就下線了。

租房子也不是靠自己,一個顧總就解決了大房子,我們這些用工資的三分之一只能租在通州的真的不服啊。

而女主有了既得利益,就別再口口聲聲「我想靠自己」,實在是……

女人當然能有慾望,但無論是原版還是前段時間的《迷霧》(只前半段哈),都顯示著「有慾望的女人「如何成就自己。

但那是一種不斷向上的動力。而不是一種嘴上「不要不要」,一轉身就收下所有好處,OK?

劇里的北京也挺嚇人,路邊大爺賣玉米一塊錢只賣一半,但其實北京大爺們挺熱心的,所以,問,一塊錢在北京到底能不能買到一整根玉米?

面試總要問一句「你為什麼要來北京?」生怕不知道這是「北京」。

教你在面試里如何一本正經胡說八道。

都在妖魔化著北京,它真的很可怕哦,學學《厚黑學》再來吧。

如果說原版是「喪」,而這版就直接到了「黑」。如果原版是「後果」,這版就是赤果果的「上位「啊。如果原版用「綾的困境」拯救了三觀的略微扭曲,而《北京》則這些扭曲放大了。

沒有奮鬥的辛苦,沒有業績的來之不易,全是靠小聰明(比如哭一哭就得到合同、裝病不站隊,或者和領導睡一覺就上位了)得到利益,這就是想要呈現的北京和奮鬥?

而我們的女主,既沒有一個當代女大學生的自覺,智商也一會兒在線也不在線的。

和男性單獨相處不保護自己,差點被強姦。別人說什麼聽什麼。

居然還有好多人和女主學怎麼拒絕領導?這才魔幻好嗎?

本劇,一邊妖魔化北京,一邊又用「成人潛規則」教育你:要靠男人上位。

不僅三觀不正,還主題混亂。

對不起,這不是北京,都市女性也並不如此。

但我還是要感謝這個劇,讓我再次看到國產都市劇、女性劇的不成熟:「北漂」一個多好的主題,結果拍出來還是:

慣性「瑪麗蘇」泛濫——劇情不夠,男人來湊;

間歇性「灑狗血」——小三上位,婆媳大戰;

還有都市劇「屏蔽窮人,展現「上層階級」的慣例,女主得儘快上位啊,不然怎麼展現上層階級?

這些自覺或不自覺的習慣,其實已經在國產都市劇劇本之中深深紮根,就像慢性毒藥,會從根上腐爛。

到時候再改,真的就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桃淘電影 的精彩文章:

影向標第133期:《黑豹》關注一下
《第三度嫌疑人》|影向標

TAG:桃桃淘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