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英遊記之市容建築
了解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是由表及裡逐漸深入的。上節說了英國總體風貌,今天想具體說說市容建築,這也是反映一個國家文明與發展程度的重要環節。
一到英國就意識到,東西方不僅僅是意識形態不同,其實說到底是文化和審美的不同。任何到過英國的人都會對這裡的建築留下深刻的印象。這裡的任何一棟古典建築,無論是學校、酒館、居室、辦公樓、城堡,似乎都是一件件藝術品,在英國人的眼裡,建築、音樂和文學都是藝術載體。當然中國也有這個因素,只是中國輝煌的建築絕大多數早就成為塵埃,近代以來對於中國來說,用藝術的眼光審視建築只屬於少數人,大多數人只求遮陽避雨,這種狀況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變。
先說說溫莎鎮,這是我們這次旅遊的第一站。溫莎小鎮是英國最著名的王室小鎮,位於倫敦近郊。說是小鎮,其實就其規模來說,應該算是一個中等城市。整個市區圍繞溫莎城堡和卡爾頓山而建,鎮上傳統英式住宅隨處可見,街道秀俊優美。雖然大街小巷終年被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擠滿,但是給人的感覺依然輕鬆愉快。
溫莎城堡:
城堡下面的街道:
遠望城堡:
全球第一台蒸汽機火車頭:
莎翁小鎮: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福德小鎮是英國最著名的文學戲劇家——莎士比亞的故鄉。這裡一共有五座房子與莎士比亞有關,其中三座位於鎮中心。這個小鎮古典而優美,來到這裡你會想到:只有這麼賦有詩情畫意的地方才能誕生莎士比亞這樣的大文豪。
莎翁故居:
街口小丑塑像:
古街風貌:
街道一角:
莎士比亞湖:
遊客倘佯在街道:
街道風貌:
中式餐館:
溫德米爾湖:與莎翁故里相比,這裡別有一番風韻。如果說莎士故里是一個經典的古鎮,那麼這裡多了一份天然之美,精緻的小鎮融入湖光山色顯得風情萬種,不管此前你的內心有多少煩擾,來到這裡立刻就會得到一份寧靜:
溫德米爾湖:
湖邊小憩的遊客:
小鎮風情:
曼徹斯特:曼徹斯特在英國中部,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化工業城市,至今仍是英國第二大經濟體。據說,這裡是人類第一台蒸汽機的誕生地。這裡有許多愛爾蘭人,我們來到這裡正逢愛爾蘭的建國日,市政廣場搭了一個大蓬,裡面有成千上萬個愛爾蘭青年在狂歡。
曼徹斯特市政廳:
市政廣場:
街道:
狂歡的年輕人在大蓬內擦肩接踵:
狂歡的愛爾蘭青年和中國遊客分享快樂:
愛丁堡:愛丁堡就像一場中世紀戲劇的宏偉布景,尖塔、城堡、峭壁和古典石柱歷歷在目。 沿街排列的古典建築、精彩的博物館和優美的公園讓人流連忘返。 劇院、博物館、畫廊遍布城市,每年都會舉辦很多文藝活動。
愛丁堡:
堡前教堂:
遠眺古堡:
卡爾頓山天文台:
納爾遜紀念碑:
拿破倫戰爭烈士紀念碑:
街景:
街景:
火車站:
皇家公園:
街景:
街景:
街景:
街景:
都伯林:都柏林是愛爾蘭 首都,也是愛爾蘭最大的城市。有很多高技術企業聚集於此,所以有歐洲矽谷之稱。都柏林是一個古色古香、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式都市,建築風格與英國沒有什麼不同。這裡是愛爾蘭最大的港口,其進出口貿易佔全國的一半。
來到都伯林,看的第一個景點竟然是「都伯林之門」,這裡沿街一溜的房子十分相似,只有門被裝飾得五顏六色。愛爾蘭人酷愛喝灑,據說當年主婦們怕自家男人喝醉了敲錯門、上錯床,於是就把自家的門漆成特別的顏色。
而這個46號門特別大,據說是當年女王來參加晚會,由於她的裙子鋼圈太大進不去,一怒之下叫人把門拆了重做。可見還是有權好哇!
都伯林和英國的大城市一樣,市區有有軌電車:
也有公用自行車:
十字碑:都伯林的鳳凰公園有一個十字型紀念碑。據說這是為了紀念當年大饑荒時因維多利亞女王見死不救餓死100萬愛爾蘭人所建。就是那時埋下了愛爾蘭人仇恨的種子,最終導致愛爾蘭獨立。可見世上的事因果循環,公平得很!
美麗的都伯林港:
愛爾蘭是一個快樂的民族,這是我們參加一個踢踏舞晚宴:
都伯林之夜:
最後來看看倫敦
倫敦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與紐約、巴黎、東京並肩號稱世界四大名都。其實,至十八世紀以來,倫敦已經不是一個城市,就像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一樣,實質上是一個宏大的經濟區。進入倫敦市區,那種大氣和富貴感覺確實不同。
白金漢宮廣場:
倫敦塔:
倫敦街景:
倫敦街景:
倫敦街景:
倫敦街景:
倫敦計程車:
倫敦之夜:
泰晤士河風情:
倫敦塔橋:
玻璃尖塔:
軟橋:
天眼:
往來船隻:
街心電話亭:
唐人街:
總的來看:中國的建築方方正正,以示「正大光明」,英國的建築尖頂圓角,是在顯示「高貴華麗」嗎?我不明白英國的房頂為什麼那麼陡,難道是因為雨水太多?英國高檔的建築藝術加工非常厲害,有些塔頂複雜得難以想像。但是不管怎麼複雜都沒有飛檐,而是喜歡雕塑。很多建築上塑有人像,是立體的,我想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他們比較重視個人的貢獻吧?
把不同的城市進行比較,大城市和小市鎮還是區別很大的,就像中國一樣,鄉鎮就是鄉鎮,再怎麼牛也整不出上海那種感覺。例如倫敦、愛丁堡、曼徹斯特和愛爾蘭的都伯林,不但整座城市雄偉,就是街面和建築也非常雄壯大氣。而像斯特拉夫德、溫德米爾湖小鎮、格特納格林小鎮,雖然非常漂亮,總歸是小家碧玉。不過倫敦再怎麼大氣,建築並不是很高,原因是這些基本上都是十七至十九世紀的作品,總體上顯得莊重、典雅、精緻,但也很顯舊,不像我們上海那麼高大、亮麗,我想再過些時日,也許真正吸收人的地方就會轉移到東方。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一些重要的景區例如牛津,專門為中國人建了商業街,商店裡還專門聘請了華人員工做導購,可見中國人真的是有錢了。
TAG:諸行是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