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身份證將如何解決互聯網身份認證中的安全問題?
互聯網時代,如何在紛繁複雜的網路環境中證明「你是你」,如何解決身份認證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都當下需要關注的重點。
去年12月,微信小程序開通「居民身份證網上功能憑證」,移動支付網第一時間進行了測評體驗,據了解在一天之內,就20多萬人註冊申請了「網證」,創新的網路身份證應用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這個所謂的「居民身份證網上功能憑證」,是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設立在南沙的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示範基地藉助騰訊微信平台推出的身份證網上應用憑證,它以身份證制證數據為基礎,是公安部一所推出的國家信任基礎級身份憑證。
然而「網證」一經微信小程序推出,便被人們稱之為「微信身份證」,很多人以為這是商業機構推出的一種網路產品。其實不然,「網證」的微信小程序申請只是眾多申請方式和載體之一。對此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長於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微信身份證』其實是一種誤讀!身份證『網證』旨在解決人們如何在互聯網上通過身份證來認證法定身份。基於此,我們做了上百種應用,微信只是載體之一,同樣可以存在於華為錢包、支付寶等APP中。」
「網證」的使用原理也很簡單,即通過「網證+刷臉」的模式來進行信息驗證比對,從而證明你是你。「網證」的背後是公安一所的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平台(CTID平台),而這個平台在國家發改委的支持下,將上升為國家平台。
如今,基於移動互聯網的身份認證技術主要是通過本地認證+數字證書的形式,尤其是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諸如IFAA、FIDO等身份認證聯盟都加入了生物識別技術的支持,但是如何保證用戶的生物識別信息安全呢?
「網證」以公民身份證數據為基礎,也採用了人臉識別技術來進行認證,那麼如何保證人臉識別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又如何保證認證過程中個人數據的安全?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證件技術事業部主任、中關村網路可信身份認證產業聯盟(OIDAA)副理事長郭小波將於4月24日在「2018第二屆中國移動金融發展大會」上做主題為《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兩點問題的思考》的演講,全面解析網證和互聯網身份認證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嘉賓介紹: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證件技術事業部主任。
長期從事法定證件技術、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生物特徵識別等方向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主持、參加了多項國家級、部級重大科研與產業化項目的研發、實施工作,其中,「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制證系統v3.0版、v4.0版、少數民族版」獲公安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來,作為項目負責人組織了科技部13.5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法定身份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課題「法定證件關鍵技術研究」、「電子旅行證件國產高端晶元及晶元操作系統產品研發」、「現行主要法定證件防偽技術應用現狀調查及風險分析研究」等項目;作為項目主要參與人參加了「我國網路可信體系發展思路和政策研究」、「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網路應用方案研究」等重點項目。
※兩會的往昔與今夕,哪些提案改變了支付行業?
※靜態碼限額500到底怎麼回事?296號文你最關心的幾個問題
TAG:移動支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