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貨幣的開始 財富的循環

貨幣的開始 財富的循環

關於本書

書名:中國是部金融史

作者:陳雨露 楊忠恕

出版時間:2013年3月

本書以我國的朝代、人物、事件為線索,用非常通俗、生動的語言,帶大家一起領略中華文明進程中的盛衰和進退,無論是海晏河清的「文景之治」「開元盛世」,還是渾濁紛亂的「五胡亂華」「五代十國」,背後都有金融的力量驅動。在盛世和亂世的交替中,以貨幣為工具的金融就是那雙看不見的手。一部上下三千年的中國史其實就是一部金融史,透過這本書,中國金融發展的脈絡就更加清晰的顯現在我們面前。

思維導圖

核心內容(1-4章)

第1章 此朝無錢勝有錢(周朝)

先從西周說起吧,西周是個混沌的世界,不要說金銀,就是青銅的產量也不大。在沒有金銀的世界,什麼才是錢呢?《詩經》有云:「既見君子,賜我百朋。」其中的「朋」指代的就是貝殼。和很多國家和民族一樣,貝殼是中國的第一代貨幣,對統治者來說,貝殼遠遠擔負不起駕馭天下的責任,那麼西周王朝用什麼方式統治國家呢?在西周,百姓淳樸,對王道和上天存在足夠的敬畏,周王朝實行的就是封君-封臣這樣的統治順序,所以,無錢的西周,「信」和「忠」才是血族時代的幸福觀。所謂「信」是對普通人而言,人們不能食言而肥,互相欺詐;至於「忠」,不是向誰效忠,而是家族之長要忠於家族、國家之君要忠於國人,它所強調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的理念,分封諸侯則是當時最公平公正的標誌。所以,周王室雖然孱弱,沒有金錢,但並沒有諸侯敢對王室動武。

在周王朝抵禦犬戎失敗而走向衰退後,原本維繫君臣之間的王道被破壞,周平王東遷至洛邑,中國開始了春秋時代,歷史上稱為東周。從時間順序來看,齊桓公是第一代的春秋霸主,擔任相位的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管仲。管仲用了三招,「均田」「鑄幣」「衡山之謀」給齊桓公穩定了春秋霸主的地位,他說,強國、弱國最大的區別是,強國的錢都在黎民百姓手裡,弱國的錢卻在國王的錢箱子里。所以,富民很簡單,創造一個輕徭薄役的環境,讓人民去創造財富就足夠了。

齊國之後的霸主是晉國,同時存在的楚國與之勢均力敵,經歷了「弭兵之約」四十多年兩國間再無戰事。歷史上有個成語叫「卧薪嘗膽」,講的是這個歷史時期越王勾踐為了保持諸侯封位,以國王之尊來吳國當奴隸,在謀士范蠡的陪伴下最終得歸故國,但回國後並不是我們記憶中的,越王勾踐勵精圖治,最後三千越甲可吞吳!勾踐回國後鑄了大量的蟻鼻錢,范蠡藉助這種錢幣搞活了對外貿易。「南則楚、西則晉、北則齊」,唯獨對吳國,只以蟻鼻錢高價收購糧食,最終在一次吳楚對戰中,沒有糧食、防備空虛的吳國就這樣被范蠡前期如流水般花掉的蟻鼻錢打敗了。

周王朝最重要的歷史時期是西周,只有短短274年,輝煌和榮耀似乎轉瞬即逝,但雖然王室衰落,諸侯仍秉承著「夏禹、商湯、周公」三代締造的社會夢想。無論君對民、霸主對諸侯都要有信義的,這個輝煌的朝代始終照耀著我們後世。

第2章 秦始皇統一了貨幣嗎?(秦朝)

經過春秋諸霸數百年紛爭,戰國時代,中原大地只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就是出現在這個時期。商鞅變法簡單說就是四個字:「重農抑商」。戰國時期,國人已經分為士、農、工、商四類,商人的本事在於身上有錢,而最不受約束,所以要「抑商」;而農人必須依附於田宅,最缺乏流動性,也是最容易管理的對象。所以商鞅重農抑商的根本目的就在於「利出於一孔者,其國無敵」,也就是說只有把分散在國人手中的一枚一枚的銅錢,集中到國君手中,才能讓這個國家變得強大。而大家熟知的給全國農人分配土地,也是以「富貴之家,必出於軍功」為前提的,也就是說,要從國家拿到土地的人,必須在戰場上拼過命、流過血,士兵砍一顆人頭是可以換取五十畝地的,「重農、抑商、戶籍、滅文、罰家……」商鞅在變法期間禁絕了貨幣,提升了軍隊戰鬥力,弱化了國人才智,卻沒有擋住糧價的一飛千里,不過很快,秦朝有了呂不韋,和商鞅的理論截然不同,呂不韋在農耕時代選擇了「重農兼末」,即所有非農業都要為農人服務。第一個末業就是金融,不僅自己鑄幣也允許民間鑄幣;第二個末業是商業,不剝奪貿易手段,沒有稅收,沒有勞役;第三是文化業,要廢棄愚民政策,積百家之長創立了「雜家」,繼承儒家天下為公的思想;第四個為農民服務的末業是「公務員」,提醒農民安排生產耕作,舉國郡縣官僚都為農人的服務。當秦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統一六國的條件,嬴政以百萬秦國虎狼之師對六國發動了滅國之戰。

統一六國後,嬴政知道,只有統一貨幣才能形成強勢的中央集權,於是宣布了兩種貨幣:黃金和銅。貨幣的取材在貨幣理論中被稱為「本位」,兩種幣材同時流通一般是貴金屬為主幣而賤金屬為輔幣,在生產力遠遠沒有達到金本位的秦朝,所謂的金餅成為了秦朝皇帝對下屬的賞賜,而以銅鑄造的秦半兩也並沒有成為秦朝統一的貨幣,而是用一塊被稱為「布幣」的破布作為秦人服勞役的薪酬。一面是嬴政一人佔盡天下之利,一面是無數秦人屍骨相枕。嬴胡亥即位當年,陳勝引爆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咸陽,統一的秦朝只存在了十四年。

後人稱:「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第3章 犯我貨幣者,雖強必銖(漢高祖-漢武帝)

第4章 迷失的貨幣(漢昭帝-新莽)

這兩章都是講述的西漢的歷史,漢高祖劉邦在「楚漢之爭」中贏得了勝利,為了重建帝國經濟,劉邦實行了貨幣減重,導致莢錢盛行,發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詳細記載的大通脹,他自己應該都沒有想到,他所推行的土地政策,奠定了此後兩千年的「皇權-封建官僚-小農」三位一體的社會結構。劉邦去世後,呂雉繼承發展了劉邦的土地政策,帝國中央政府把授田範圍擴大到了全體臣民,她所頒布的《二年律令》,明確了土地私有制度,實實在在實現了「耕者有其田」。

公元前180年,劉恆登基,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五十年的文景之治,劉恆放開了帝國的銅礦開採、冶鐵業、山林採伐、工商貿易、煮鹽業,就連鑄幣權也完全放開,只要你造的錢能花出去。但是,鑄幣賺錢是個很麻煩的事,在絕大多數人還要辛苦農耕的時代,冶鐵、畜牧、貿易、手工這些創新行業,比貨幣減重賺錢更快,沒有人會費時費力的再私鑄莢錢了,漢帝國的工商業迅速發展。憑藉從商稅中獲得的實力,漢景帝奪取了同姓王的權利,在平定「七國之亂」之後,徹底消滅了其對皇權的威脅。漢武大帝迅速花光了四代君王的儲蓄,於是想通過鑄幣聚斂天下財富,而官商的出現成為一種勢力,擠壓掉了小農最後的一點殘存空間,最終成為流民……

整個西漢循環總結下來,就是帝國搶佔富人產業-富人把小農從土地上擠走-封建官商又從土地上擠出了富人-富人中的強者成為黑勢力-小民成為流民。流程的開始是均田制,結束是普通人變成流民。而正是看到癥結所在,王莽終其一生銳意改革,他試圖以貨幣改革掠奪豪強財富,以皇權作為強大後盾再次將帝國扳回到耕者有其田的軌道。只是,王莽不能也不可能化解官僚利益與「天下大同」理想間的矛盾,他的努力最終無法挽狂瀾之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下一期將和大家繼續品讀《中國是部金融史》第5章到第8章,領略東漢、三國、兩晉和南北朝的歷史風采,並從歷史的視角追尋金融的脈絡。

領讀人:趙玉清

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徵信管理處

編輯:權麗

配樂:《 Awaken The Dawn》《Walking on Air 》《Captivating》

閱讀經典,體驗文字之美。分享觀點,促進知識傳播。啟迪心智,滋養浩然正氣。提升素養,助力成長成才。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行冀語 的精彩文章:

TAG:央行冀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