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投融資新規將催生我國金融業新生態

投融資新規將催生我國金融業新生態

深改委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和《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簡稱產融新規)。隨後,財政部發布《關於規範金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金融機構投融資新規)。這一系列重磅投融資新規正式落地,旨在進一步規範企業和金融機構投融資行為、著力於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同時,或將推動我國金融業格局的新變革。

我國不斷加強金融監管的源頭,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銀信合作開啟了同業創新,2012年的金融創新更讓金融業進入了大資管時代,各類金融機構資管業務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一些非金融企業也是以產融合作名義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形成對金融機構的投資或併購。而金融機構資管業務的發展,在滿足居民和企業的投融資需求、改善社會融資結構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存在部分業務發展不規範、多層嵌套、剛性兌付、規避金融監管和宏觀調控等問題。所以,大資管5年之後,為規範金融機構資管業務,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監管標準,有效防範和控制金融風險,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更好地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我國進入了統一監管階段。總體而言,2017年至今的監管有兩個重要節點:2017年3月至4月監管層開啟的「三三四十」專項治理;2017年底至2018年初一系列監管政策密集發布。其中,最重要的要數央行行長易綱3月25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指出的三份文件,即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的指導意見、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簡稱金控新規)等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眼下,前兩份文件已在深改委第一次會議上審議通過,隨後將下發並執行。第三份文件,也就是有關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預計會很快推出。

據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資管業務的定性明確:資管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一旦遭遇兌付困難時,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不得開展表內資管業務。徵求意見稿提出了規範金融機構資管業務必須堅持的五項原則,即堅持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目標;堅持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的監管理念;堅持有的放矢的問題導向;堅持積極穩妥審慎推進。徵求意見稿的精髓概括起來有:銀行不能發保本理財產品;券商、信託、銀行全部打破剛兌,取消通道業務和資金池業務;公募基金不得進行份額分級;私募基金個人投資者門檻從100萬元升到500萬元,機構投資者准入門檻升至1000萬元;銀行理財+私募基金模式全面停止;保險資管非標佔比不超過30%等。按照深改委第一次會議提出的要求,資管新規將立足整個資管行業,堅持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按資管產品的類型統一監管標準,實行公平的市場准入和監管,最大限度消除監管套利空間,促進資管業務規範發展。

上述產融新規、金融機構投融資新規以及尚未推出的金控新規都與資管新規有著緊密聯繫。從金融機構的大資管,到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進而形成金控公司,再到金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可以說底層資產業務存在著多層嵌套、跨機構跨業態交易,非金融機構盲目投資、參股甚至控股不同類型金融機構。一些國有金融企業在服務地方發展、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建設中,過於依靠政府信用背書,捆綁地方政府、捆綁國有企業、堆積地方債務風險、參與地方政府違法違規和變相舉債,加劇財政金融風險隱患,弄不好就會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

再清楚不過,建立健全金融控股公司規制和加強監管,嚴格限制和規範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從制度上隔離實業板塊和金融板塊。只要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監管短板,明確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強化股東資質、股權結構、投資資金、公司治理和關聯交易監管,加強企業與金融業的風險隔離,防範風險跨機構跨業態傳遞等都能認真得到落實,我國金融業必將呈現全新態勢。

首先,「一委一行兩會+地方金融監管局」新架構的儘快形成,將實現金融監管全覆蓋。從防範系統風險的角度支持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新體制;完善金融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增強國有企業負債約束;深化銀行保險體系改革,推動銀行和保險業不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其次,將形成一個多元、系統、包容、競爭、合規發展的新金融格局。我國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PE/VC、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以及商業銀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將會在專業性、統一性和穿透性更強的金融監管制度下,繼續成為我國金融服務業中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行業,真正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資管業務也將會重新成為我國金融機構的支柱業務和主要盈利來源之一。

再次,上述新規逐步落地,也為我國金融業進一步開放奠定了良好基礎,創造了優越環境。

隨著我國金融行業進一步開放,一些優質外資金融機構將有更多機會進入我國,助推我國金融體系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證券報 的精彩文章:

社群經濟繁榮之本:精準把握人性
漸行漸遠,B站功成名就日,A站無家可歸時?

TAG: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