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不應該是寫在試卷上的數字,而應是生存
近日,
幾張微信群截圖在網路上流傳,
幼兒園「神題」又刷爆了網路。
試卷上出現了這樣一道題,
一隻老虎面對著有山羊的五個山洞,
最終選擇了進入2號山洞,
請問為什麼?
苦思不得其解得家長們很是苦惱,
於是在群中討論起來。
答案自然是眾說紛紜,
但最終似乎也沒有討論出一個很標準的答案。
01
其實,這種神題我們已經屢見不鮮,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初中,這種看似無厘頭的試題經常出現在學生的練習作業乃至是考試試卷中。
但是似乎這種神題,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怎麼回答好像都有道理。
而大多數學生面對這種題目,自然用課本知識是思考不出答案的。難以作答的他們,會去求助老師和家長,而對於這種題,家長們是越來越不理解,學生在學校不好好學習「正規的」書本知識,為什麼老是要搞一些這種題來「為難」學生。
一道幼兒園的題,博士生家長都解不出來,那麼於情於理都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正像那位博士生家長在群里連續的幾個反問那樣,「這種題目的是什麼?能學到什麼東西?完全是為難家長的。」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這麼認為。
02
學東西都要有用,這似乎是我們大多數人對上學的認知。
從7,8歲開始,我們就要走進學校去讀書,
從最開始的aoe、1+1=2,慢慢到詩詞歌賦、函數積分。還要面對著大小不一的各種考試測驗,來檢驗我們學習的成果,還要將我們的成果分出來三六九等。
這個套路是我們所熟悉的,甚至說是深信不疑的。
記得小時候做題,會遇見一道思考題。
每到這個題的時候,老師都會說「沒用,考試不考,不用做」。
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我們做的題也好,考的試也罷,我們都是為了從裡面學到東西。
而學到的東西,就是我們課本上寫到的各種式子定理。
一旦跳出了這種認知,大家可能都會覺得是「背道而馳」。
但我們都忘記了,我們學習一樣東西是為了什麼!
03
從來不敢苟同成績就是一切的這個說法。
我們的成績的那個數字,僅僅是學習了課本上東西之後的一個檢驗,並不能證明出一個學生的真正水平。
而我們應該從學校得來的,不僅僅應該只有那個數字的肯定。
就像這樣神題背後可以窺探的想像,我們這種從小就接受了固有思維的模式,很難接受,這種題的出現。
就像其中那位家長說的,為什麼和我們差別那麼大?我們只學數數。
沒錯的,我們習慣了從小就熟知的1+1=2的模式,突然有一天有人問你1+1=3是為什麼,我們就會覺得這人腦子不正常。因為只要學會了1+1=2就有用了,考試就能拿分,你還管1+1=3幹嘛?
學習,不應該只是去學習固定模式,像一個機器人一樣,將書本上交給我們的印在腦子裡,考試了能拿到一個很高的分數數字,我們的任務就完成了,學的東西就有用了。
04
很多年前,有過這樣一個事件。
有機構在中美兩國的中學生之間進行了一次數學競賽,不出意外的,我們中國的中學生成績非常好,高出美國很多。
這件事似乎確實很能印證我們的學校教育是多麼的領先,我們的學生都能在學校學的很好。
但是,這僅僅是數學成績的體現。
我們如果做一個假設,把中美兩國的中學生扔在一個荒島上,大概美國的中學生會比我們的中學生生存的時間更長。
因為在荒島上,我們課堂中學到那些並不會教我怎樣生存下來,但是美國的書本是交過的。
當然,這絕不是崇洋媚外,僅僅是一個思辨。
其實我們是不難發現,現在的小學生和中學生的學習,似乎除了應對考試,沒有其他的用處。
各個學校也都開設了什麼技能課、素質課等等,但大多數都被邊緣化。
最明顯的實例就是體育課,幾乎都讓給了語數外等科目。
因為在我們的認知里,那些都是沒用並且學不到東西的課程。
那麼這樣的結果,自然就是除了文化知識,其他的教育我們很難接觸到。
就拿體育課來說,現在的中學生甚至是大學生,像最基本的仰卧起坐、引體向上,除了那些自身熱愛運動的學生,大多數學生都做不到。
因為這些都是沒用的課,是「學不到東西」的課。
05
我們上學的時候,如果有人提出想學習像舞蹈美術這樣的一門藝術課,
家長和老師可能都會說「學那東西幹嘛?沒用」。
於是大多數這樣看起來「不務正業」的愛好,都被扼殺在了搖籃里。
但是面對文化課的補習,家長們通常都是恨多,越多越好。
倒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都在上這種興趣班,因為大家的思想「轉變」了。
孩子多學一門本領,將來考學的機會就多一些;孩子拿到幾個證書,就會顯得優秀。
於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 心理作祟下,越來越多的孩子投入到興趣班大潮中,一天幾個,甚至十幾個,門門都學。
說白了,還是為了成績,而不是本領。
曾經在一個藝術學校做口才老師,遇見過一個四歲的小女孩。她報了那個班裡所有的班,舞蹈、美術、書法、文化課、陶藝……
有一次她媽媽帶著她來聽我的口才課,說是要學。
我基本聽了一下,孩子連一段自我介紹都說不好,字也不認識幾個。在課上,也是十分的機械化,因為不認識字,只能跟著瞎讀。即興口語的時候輪到她,她也是一臉茫然。
課間時候我問她,喜不喜歡口才課,她說不喜歡,我說那你喜歡什麼課?她回答說都不喜歡,喜歡鋼琴。而她並沒有上鋼琴課,因為她媽媽認為學鋼琴將來不好找工作,學了也沒用。
看似思想轉變了的背後,依然是無法取代的「有用說」。那麼試想,這種轉變,到底有什麼必要。
06
神題的出現,其實並不是出題者的無理取鬧,
它更是象徵著我們學習方法和思維的一種過渡轉變。
不再像原來那樣教條僵化的學習,讓學生能在思考中學習,才應該是最需要的。
這種神題當然不會有固定答案,但是只要是有理有據,就都是正確答案。
去年某地某學校開設的「性教育課」遭到家長們抵制,最終停課,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還是「無用說」在作祟。
可是我們想一想,在「性侵兒童」事件頻發的情形下,「性教育課」真的無用嗎?
所以,一切的學習,不應該只囿於書本的字裡行間上,更應該廣泛的去學習。
而所謂的有用與無用之分,也不應該只從學習成績上進行分流。
有用的,不應該僅僅是對那個數字來說,更應該是對我們的生存與生活負責。
原創作者:木兮
TAG:一地雞毛m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