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慶,有著不為人知的歷史,更有著你意想不到的歷史名人

安慶,有著不為人知的歷史,更有著你意想不到的歷史名人

歷史長河中,總有人來來去去,或被時間記住、或被時間磨滅,他們曾經努力的時光,留與後人的只剩感嘆和平和。走進一座城,我們總是會按耐不住去挖掘一下那些歷史塵埃中滲透著光芒的人和事,來為這座城鋪墊一些基調,或文雅、或豪邁。來到安慶,卻不知再怎樣去形容,說它豪邁,卻又不失細膩;說它文雅,卻是神奇,總之,認識這座城,你有必要先去了解這些人。

【趙朴初——佛教的傳奇的一生】

「生固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尋覓。」誰人會對自己的一生有著如此辯證的看待,新中國佛教界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趙朴初居士才能算得上吧。

「二十世紀的中國佛教界,有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假使他今天還活著,應該已過百歲了。」「他一生跨越三個朝代,生在最動蕩的中國,十九歲進入中國佛教界核心,三十歲揚名大上海,隨後,在大半個世紀裡帶領中國佛教在風雨浮沉中前行。」……這裡通通都在講述著一個人,這個人便是「趙朴初」。

如今,斯人已去,但追憶無疆。來到安慶市天台里一號的趙朴初故居里,真實的走進這個傳奇人物的生活環境中,似乎能夠看見他用盡一生致力於傳播佛教的發展。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他提倡人間佛教,重視僧才教育;幾十年來,他領導中國佛教界在協助政府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健全僧伽制度、佛教對外交往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趙朴初一生追求進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在近七十年的漫長歲月中,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親密合作,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造福社會、振興中華,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貢獻。

趙朴初出生在安徽太湖著名的「世太史第」翰林府中,他的祖輩連續四代入職翰林院,在清朝歷史上曾有過顯赫的地位和尊嚴。作為趙家翰林府里的長子,從5歲起,趙朴初便開始學習正統的詩書禮義、琴棋書畫。無奈的是,時局動蕩,家道衰落。為了兒子的前途,父母決定將他送出安徽的深山僻壤,到上海繼續讀書。

多年後機緣巧合下,他在圓瑛大師的介紹下,皈依佛門成了在家的居士,隨後不久淞滬戰爭爆發,國難當前,趙朴初與圓瑛法師一起,以上海佛教護國和平委員會的名義,收留轉移難民,救護前線傷員,佛教在那個年代的上海,發揮了普渡眾生的作用,趙朴初也因此被各大報紙稱為活菩薩在世,從此名揚大上海。

在大半個世紀里,他帶領中國佛教在風雨浮沉中前行。用他那那象徵和平的笑容征服所有人,毛主席敬重他,周總理視他為國寶,佛教信徒稱他是菩薩,對於二十世紀的佛教,他功不可沒。

【陳獨秀——一個說不清是政治人物還是文人的人】

陳獨秀,字仲甫,號實庵,一八七九年十月出生於安徽安慶、懷寧兩縣的縣界處,縣界恰好從他老家的中間穿過,這也許註定了他是一個一出生便要將爭議帶入世間的人物。陳獨秀一生嚮往民主,追求平等人生,說他是機會主義者就是說他企圖用無產階級專政實現西方式的民主自由。

陳獨秀在上海創刊《青年雜誌》,後改名為《新青年》。他勉勵青年崇尚自由、進步、科學,要有世界眼光,要講求實行和進取。他總結近代歐洲強盛的原因,認為人權和科學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兩個車輪,從而首先在中國高舉起科學與民主兩面大旗。不的不說,陳獨秀在時代的潮流中是導性的。

來到安慶,在安慶市大觀區內走進安慶陳獨秀紀念館,館內以大量的圖片資料和珍貴的文物史料形象生動地再現了陳獨秀的生平事迹,運用了音響、場景復原、高仿等現代陳展手段來更立體的展示他的人生軌跡。而該館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系統展示陳獨秀一生的紀念性展館。

在陳獨秀紀念館的一側遙遙而望,便是獨秀園。獨秀園是以陳獨秀墓為核心的大型人文景觀,陳獨秀病逝於重慶江津,其靈柩回安慶葬於安慶市北郊葉家沖。現在的獨秀園佔地 110畝,墓地1058平方米,進入獨秀園首先看見的便是驚雷浮雕、其次是石牌坊、柏林墓道、陳獨秀雕塑、新青年碑刻和陳獨秀墓冢。

陳獨秀銅像由青銅鑄成,高6米、底座3.5米。銅像展現了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抨擊舊禮教、舊文化,宣傳新思想、新學說的光輝形象及飽滿革命的開創精神。

新青年碑刻是目前國內關於書籍類的最大的雕塑作品。正面是該雜誌正式更名後的第二卷第一號的封面,背面是陳獨秀於1915年發表在雜誌創刊號上的《敬告青年》一文的六個標題。該文是陳獨秀髮動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貫穿於六項標準中的一條紅線是民主與科學。

【嚴鳳英——黃梅戲一代宗師】

從民歌小調到黃梅戲,從四、五歲到十五歲,一個人、一輩子,似乎都只剩下了一件事,這件事是只關於黃梅戲的表演,這個人是一代宗師——嚴鳳英。嚴鳳英是黃梅戲傑出的表演藝術家,也中國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更是「七仙女」的塑造者,中國黃梅戲傳承發展重要的開拓者和貢獻者。

嚴鳳英在四五歲的時候,去到祖父母居住的羅家嶺,學唱了流傳於當地的不少民歌。因為抗戰的爆發,她的父親嚴司明也回到家鄉,在閑居無聊時,教她唱京劇,這使她與戲劇藝術有了接觸。在她十來歲時,黃梅戲流傳到了羅家嶺一帶,嚴鳳英由此與黃梅戲結下緣分。開始她總是偷偷去學戲,繼而拜嚴雲高為師傅,正式成為他的女弟子,並學會了《送香茶》、《春香鬧學》等傳統戲。

十七歲的嚴鳳英在秋浦河兩岸前後共唱了三個月,憑藉靈雀般的歌喉和輕盈舞姿吸引了秋浦兩岸的百姓,不僅藝高,人也好,深受大伯大嬸們的喜愛。隨著舞台實踐的不斷豐富,嚴鳳英的表演藝術水平迅速得以提高。然而,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黑暗社會,藝術上嶄露頭角的嚴鳳英非但沒有得到扶助,反而遭到摧殘,她被迫一次次地離開她鍾愛的舞台,流落各地,無家可歸。

在嚴鳳英的故居,我們能在一處房間里聽一聽她的戲曲,亮麗沙甜、韻味濃郁的唱腔,更是以聲傳情,以情帶聲來感染在場的人。嚴鳳英的唱腔,首先貫穿著一個「情」字,即所謂"洞達事物之情狀",也便是有了有了「情」才能「變死音為活曲,化歌者為文人」。

不知一代黃梅戲宗師嚴鳳英,在煙波浩渺的菜子湖畔會不會暢懷所失,故居里朱紅的油漆已經駁落,年代的滄桑卻未能將這個名伶的一生全部細化的娓娓道來,留與後人的也只是那咿咿呀呀的唱調,迴響在小龍山的周遭,隨著風擺動、跟著雲舞蹈。

【關於作者丨乍暖】

(自媒體作者 · 旅行達人)

一個時而文藝、時而逗逼的我

一個想要從南走到北、再從東走到西的我

一個健忘卻又愛回憶的我

嗯~

就是這樣

一個想要撒一點野的我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暖妹子旅行記 的精彩文章:

廈門除了鼓浪嶼,這幾個小眾的地方你去過了么?

TAG:暖妹子旅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