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IBM Plex:一個關於字體與品牌的故事

IBM Plex:一個關於字體與品牌的故事

原標題:IBM Plex:一個關於字體與品牌的故事



如果你是一個正在紐約學習或者工作的設計師,那麼這裡最讓人激情澎湃的事情大概就是看不完的展覽,聽不完的講座和學不完的新東西。正如小編本人,前不久冒著趕不完deadline的風險任性的翹班去聽了一場紐約TDC (字體指導俱樂部) 舉辦的講座 「 Type Drives Culture (字體驅動文化)」。 本來剛開始只是抱著好奇和學習的心態,花了重金買了票準備見見大師洗洗眼, 沒有想到一整天聽下來, 讓我重新振奮了對字體的熱情, 燃起了想要寫文章開公眾號的慾望。從我真正開始了解設計到學習設計一共加起來也只有短短几年的時間,所謂幸運的是畢業了以後找到了一份與之相關的工作,也一直在不斷努力的向優秀的同行學習著,但對於字體設計的了解與認識,只能說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


真的非常感謝這一次男神Mike的分享,讓我重新改變了自己對字體設計的看法,他也再一次告訴了我什麼是真正的好設計。然而相形見絀的同時,卻也非常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其中一個我最喜歡的演講,更順便讓自己再重新深入的學習和思考。


▲ 爺爺Milton Glaser在作Brands and Custom Type部分的開場介紹(坐的有點兒遠,照片比較模糊)



好設計就是好生意


"Good design is good business"



說起IBM大家應該都並不陌生,它於Thomas J. Watson在1911年於美國創立,總部紐約,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IBM早上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關注好設計。從Paul Rand設計的經典logo, 到後來的品牌革新,對設計的理解與重視使得IBM不僅成為了現代企業的典範,它的設計理念更是影響了許多企業與機構



▲ 「Good design is good business.」 - Thomas J. Watson



雖然IBM的許多產品都有很高的識別度,但一直以來,IBM使用的字體卻是一個痛。Helvetica作為一個經典的,大眾熟知的現代字體,不僅很多品牌正在使用,而且也沒有蘊含任何自己的品牌特色。與此同時隨著時間的改變,IBM想從品牌傳達的信息也不再局限於純機器的理性,而是更多的是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

於是在這位新男神Mike Abbink上任IBM的創意總監以後,他們團隊決定設計一套屬於自己的字體 - IBM Plex! 在經歷了長達2年的艱辛創作以後,他們在2017年年底向世人推出了這一套新字體,官方也在今年3月份開源供所有人免費下載使用 (我們工作室也火速下載了全套)。 新字體將全面代替Helvetica Neue, 成為企業產品,網站,標識等通用字體,並且為IBM每年省下了巨額的使用字體Helvetica Neue的版權費 (大概一百萬美金)。



沉浸在字體海洋中的Mike



人與機器


"Man and Machine"



在過去的2年里,Mike與團隊回到最初原點,開始從自己的品牌歷史中尋找靈感。在他的演講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他分享這一段設計背後的故事。 當他剛進IBM的時候,他與團隊進行了一段超長的對話:」為什麼IBM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字體?為什麼我們如此的堅持在用Helvetica? 」 在他看來,Helvetica這個字體對於60年代的IBM來說是非常適合的,那時候的企業還是一個以製造先進機器為藍圖的公司。可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如今的企業更多的是幫助人與機器共同發展前進。



IBM一直都在關注著人與機器,自然與機械,以及永恆與獨特之間的關係。然而IBM Plex這套新字體就很好的詮釋了如今企業的核心價值,這個充滿了故事的字體不僅僅有硬朗的直邊,還融入了更為柔軟而自然的曲線,前者代表了機械和理性,後者代表了人性。獨特的細節和鮮明的特點,讓它成為了世界上的獨一無二,識別度超高的字體。


▲ IBM在紐約州的調研中心,像太空船一樣的玻璃室內融入了溫暖自然的石頭牆,很好的形成了自然與機械的對比



▲ 60年代五顏六色的IBM系統,有了溫暖的色彩機械大家再也不覺得冷冰冰



小細節


"Plexness"


這套字體主要包含了san-serif (無襯線字體), serif (稱線字體) 和專門給碼農使用的mon(等寬字體)三個版本,並且可供110種語言使用哦。



讓我們來仔細看看其中一部分特別的小細節:比如說字母 "g" 當中比較硬朗,機械線條的靈感來源就出自1960年IBM的Selectric打字機。


這一款IBM獨有的打字機非常厲害與驚艷,它創新核心就是採用了高爾夫球形的列印頭代替了傳統的打字機的打字桿支架。它不僅僅消除了打字桿會卡住的缺陷,還飛速的提高了打字員的速度和效率,成為了今後電腦印表機發展的雛形。



再比如字母 "a" 和 "l" 中轉彎處的線條,仔細看它們的形狀特別像是彎曲的運輸管道,根據這個鮮明的特徵,Mike的團隊也為此創作了一套配合字體特色的圖標,十分有意思。



值得佩服的是,這一套字體雖然很多細節設計誇張並且大膽,但確可以非常輕易的使用於各種媒介。無論是小到用於書面印刷,在電腦上打字,又或者是大到戶外的標語,都具有非常高的易讀性。



▲ 2017年IBM的一個會議,新字體第二次在公眾中亮相



▲ 即使在digitial的顯示器里,也非常易讀


▲ 戶外大樓上的新字體



這一套新的字體不僅代表了IBM這個多樣化和全球化的品牌,同時也像一個經典logo一樣對該品牌的建立起著巨大的作用。它不僅僅給人們提供了更方便的閱讀,同時也向大眾傳遞著IBM的品牌故事與信念。讓我們永遠都要像設計師一樣的思考與工作。



好好學


"Learn from the best"



我曾經也不理解,或者說根本不了解,世界上字體數不勝數,為什麼一個公司還要花這麼多的人財物力以及時間去研發一套字體。直到今天深入地了解了這些成功品牌背後的故事以後,我才慢慢發現,一套好的字體,和一個好的logo本就是一對密不可分的整體。一個企業,一個品牌想要傳達自己的理念,思想和特點,就必須從心底里尊重設計,重視設設計,以及理解設計背後的思考。雖然說沒有多少個企業能像Apple, Google, IBM這種大公司真正做到去研發一套美觀實用又精緻的開源字體,但是這種對品牌的高要求是值得很多公司去借鑒與學習的。(順便說一句,非常有趣的是上周美國最大的在線影片網站Nefliex也發布了屬於自己的字體,叫Neflix sans,有興趣的盆友可以上網查一查喲。


好吧,關於字體的學術新動向暫時先分享到這裡,下一篇還會分享更有意思的設計。上個月官方的正式版已經發布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去下載免費的官方版哦~ 撒花



最後,大家順手點個贊,能轉發就更好了~太久沒有寫文章了,陸陸續續整理資料圖片也花了一個多星期,本來中途有點想放棄覺得內容太小眾太學術,但是還是很想分享出來給熱愛或者想要了解設計的朋友,今後的高質量輸出還需要大家的鼓勵:)



本內容授權轉載自吃顆梨呀,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謝謝合作。


CONTACT U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俊毅_設計現場 的精彩文章:

春風十里不如你〔招募令〕

TAG:陸俊毅_設計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