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劉備要封自己為「漢中王」,而不是「蜀王」?三個原因

為何劉備要封自己為「漢中王」,而不是「蜀王」?三個原因

要明白為什麼是「漢中王」,而不是「蜀王」,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漢中是高祖劉邦的龍興之地、漢朝的得名之地

楚漢之際,劉邦正是以漢王的稱號,自漢中發兵,一舉還定三秦,東向爭楚的,而後歷經四年楚漢戰爭,方才把項羽消滅,並由此建立了長達四百年的劉氏漢朝。由漢王國到漢朝,漢的名號最初便是來自漢中,所以劉備在佔據漢中後,立馬自稱漢中王,便是在呼應當年漢高祖的事業,試圖把自己打造成四百年後的劉邦,並將曹操比作項羽,以古人深信的天命輪迴思路論證自身的合法性。

以漢中為王號,自然要在漢中設置官署,那麼在政治意義與軍事意義上看,便是一種興復漢室政治姿態的表現。質言之,以漢中為王號以及日後諸葛亮、蔣琬以漢中為基地,都是一種堅持北伐、興復漢室的軍政姿態,這就提升了原本偏居一隅的「國格」。


二、劉備劉禪政權的政治定位是「第三漢朝」,而非蜀地政權

劉備此時之所以自稱「漢中王」,而不是「漢王」或「蜀王」,一來是因為漢帝尚在,不能僭越,所以不稱劉邦當年的「漢王」稱號;一來是因為在漢代,「蜀」與「漢中」的地位並不一樣,兩者雖然都是地名,但「漢中」因其前漢龍興地的身份而與漢朝的聯繫更為緊密,稱漢中王,更能體現出劉備政權的全國性,以免劉備政權在創建伊始便淪為一個不思天下的割據政權。

劉備稱帝以後,「蜀」始終是曹魏、孫吳出於不同目的用來貶低季漢政權政治地位的稱呼,而非劉備劉禪政權的自稱。「漢」始終是劉備劉禪政權的國號,質言之,劉備在稱帝之時便已表現出向二祖(劉邦、劉秀)看齊的政治態度,並以興復漢室為目標。那麼,劉備劉禪的政權自始至終便是以第三漢朝自居的,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會流行用「季漢」稱呼劉備劉禪政權的原因。


三、劉備稱王的程序是在模仿漢家故事:河西推竇融

「漢家故事」是足以供晚輩君臣援引的先輩典範級的重大政治事件,換言之,只要是曾經有效執行並有良好效果的「往事」,便能構成一定程度的「合法性」,供後人仿照,這是我國古代特有的政治文化現象。

劉備「稱」漢中王的程序,仿照得是新末亂世之中被河西牧守推舉為共主的竇融(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是經由如下《勸進表》中次序排列的漢臣「推戴」而成的,惟其如此,方能通過兩漢之際以竇融為主角的「漢家故事」,來具足自行稱王的合法性,順道把曹操比附成當年的王莽。

綜上,劉備之所以稱漢中王,而不稱蜀王,大致便解釋清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智囊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中國有機會能進入資本主義,但為何最後還是沒有成功?七個原因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