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交互設計師的發展瓶頸

論交互設計師的發展瓶頸

背景

最近1年,面試了近100位交互設計師,約談了十幾位相對資深的交互設計師,發現一個共性,就是:越資深的交互設計師,越感到自己的職業發展受限。

大家到後期最容易想幾件事情,比如轉產品經理,或者創業等等。這樣的選擇本來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至少,每一個互聯網從業者相信都想過類似的事情。

但想到是因為交互設計師這個職位帶來的天花板,而不是基於興趣做選擇,我個人倒覺得不正常了。我很想從幾個維度和大家討論一下交互設計師的職業瓶頸問題,有些事實和數據可能有誤,只為說明一下問題,大家多多包涵。

從交互設計的起源辯論交互是否可替代

大家都知道,從80年代貝爾實驗室的心理學家,到施樂帕克中心發明圖形界面,到轟轟烈烈的互聯網浪潮,再到目前接近尾聲的移動互聯網,狹義的交互設計也就是發展了近40年左右,早期的交互設計問題,都是工程師和心理學家聯合在一起解決的,根本沒有設計師什麼事兒。

包括最眾所周知的 Alan Cooper 本人的《About Face》奠定了交互設計「術」層面的基礎,尼爾森的「可用性10原則」奠定了交互設計「道」層面的基礎。大家都知道 Cooper 本人同時是C語言之父,而尼爾森也偏向於實用心理學家。

所以交互設計,本非從古典的設計學科細分出來,而是跨學科實踐先行而理論滯後的特殊學科。這個角度說,大家確實不該把自己想的太特別,是比較客觀的。

目前流行的一個觀點「交互設計師做的事情,產品經理也可以做」,所以交互沒有不可替代性,所以交互發展前景受限。按照這個邏輯,產品經理做的事情,工程師也可以做,所以產品經理的發展也受限?

顯然說到不可替代性,產品經理,交互設計師甚至視覺設計師,都沒有工程師具有不可替代性,說工程師創造了這些職位也不為過。早期確實是這樣的,但為什麼後來需要更多的角色?

是誰能做好這個事情,誰就更有價值?還是誰具有不可替代性誰就更有價值?我相信本質上沒有人不可替代。而是否能做好一件事,和天賦和投入更成正比。

所以,不可替代性不太可能成為也不應該成為交互設計師發展的職業瓶頸,其他職位同理。

從工作流程辯論交互設計的話語權

很多人和我聊天,反應交互最後感受到很無力改變現狀,很多重要的決策掌握在產品經理手中。

現實中,這種情況確實很常見,但我看到更多的是,產品經理也會有無力感,他們感受到很多重要的決策掌握在老闆手中;老闆呢,各個預期提不上去,實際情況是,就連老闆也有深深的無力感,無力改變廣大的用戶;廣大的用戶,非常希望設計呈現上給與他們想要的東西。所以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個循環,每個職位不可避免地受到上游的影響,但同時各個角色互相成為上下游。

所以,只是因為覺得產品經理是在工作流程的上游,就覺得交互設計師的發展受限,這可能是一種錯覺。

從德雷福斯模型辯論交互設計師的職業 title

德雷福斯模型創建於二戰後期,至今仍然適用於所有領域的所有職業。對應到交互設計師職位,目前可以說,大部分的交互設計師都是新手和高級新手(其實大多數職業也如此),有極少數的勝任者,精通者寥寥無幾,專家屈指可數。

因為我們能看到的優秀交互太少了,所以相對普通的交互設計師,自然就有了自己很優秀的感覺(感覺說這話容易被群毆...)。交互設計領域的專家,我個人覺得可以對標 Apple 公司 iOS 系統設計的負責者(儘管 title 已不再是交互設計師,可能是一個團隊,後面再述);精通者,可以對標一些行業頂尖的設計 VP。大家去看Facebook 設計 VP Julie Zhuo 的經歷,從實習生到 VP,在 Facebook 十幾年,不僅僅 title 做到了最高,也帶領 Facebook 改變了世界。

所以來說,交互設計成長為 VP 或者其他公司高管,這條路對比其他職位,這個上升通道存在哪些明顯的劣勢?我本人沒有看出來,有想法可以後面留言交流。

從設計總監大多數 UI 出身辯論交互設計師不是能力不行

title 的本質,是對職業發展的一種定位。過來人都知道,title 的巨大變化,更多來自公司的組織變化和發展機遇,而基本與個人能力無關(說這話感覺又會被群毆...)。

不管是交互還是 UI,基本的事實一般情況是這樣的。所以大多數公司的事實是,UI 身份早加入,自然獲得更大的機會,但我是不相信好的交互不能勝任總監這個假設的。至於 UI 為什麼早加入,相信大家都明白。

所以聰明的人不會把 title 定為工作目標,而更看重個人綜合的能力提升。不是因為你有一個 title,比如 XX 總監,XX 交互負責人,就一定會比一個 title 為交互設計師的人價值更大。

title 往往綜合了管理的考慮,管理和專業完全是兩碼事。常見職業的跨界成功案例,多數來自把一個領域做到頂尖,然後跨界;而不是自己在這個行業做不下去了跨界。所以我們看到更多的事實是,做管理的普通交互一大把(比如我自己就不夠優秀),而優秀的交互非常稀缺。

從職位 JR 和 problem-based 角度辯論交互設計師的價值

大家對交互設計的無力感,還有一些情況,來自於自己對交互設計師,這個職位 Job Responsibility 的界定,比如交互就是根據用戶場景,做需求,具體通過設計合理的信息架構、交互流程、界面布局等服務用戶和團隊。

所以遇到超出 JR 的事情,就會有「這是產品經理該做的事情」「這是 UI 設計師該做的事情」,到後來,因為遇上優秀的產品經理和優秀的 UI 設計師,自己的工作職責越走越窄。這就是根據 JR 做事的壞處。

前面說到,交互設計師發展成為設計總監、VP,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那麼,交互設計師怎樣發展?我的理解,可能從 problem - based 角度去看,而不是 solution-based 角度,更能得出相對準確的答案。

我覺得交互設計師,或者說任何職位,都不能去限制自己的 JR,而是儘可能擴大自己的 JR,只要公司和產品存在問題,我們就帶著交互設計的思路和方法頂上去,長期下來,JD 已經不再重要。你的優秀,即便 title 改為產品經理 or 其他,仍然是非常勝任的一個狀態。

交互設計師確實是可替代的,因為這個職位本身就是個設計的產出,只是一種可能性,但我相信,交互設計師解決的問題,不管 title 改成任何事物,都是非常有價值,值得投入一生的事業。

從尼爾森的預測看交互設計的未來

前兩天看了一篇 Jacob Nielsen 的文章,講到3個事實:

1.每個公司做 UX 的人都在增加;

2.專業做 UX 的公司在不斷增加;

3.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做 UX。

目前 UX 相關從業者,大概有百萬之多。據尼爾森的估計,未來的 UX 從業人員的增長,來自於這三個因素相乘。預計2050年 UX 相關工作的人達到1億,佔世界人口的1%。

註:此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且觀點會隨時變化,與任何組織無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沈夢辰舞台模仿張嘉譯「社會步」被網友罵慘,眾多「黑料」被曝出
夜跑的好處 堅持夜跑有四大奇效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