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攝影如何服務故事,以《華盛頓郵報》為例

攝影如何服務故事,以《華盛頓郵報》為例

電影是流動的影像,通過一個個鏡頭奠定視覺風格,向觀眾講述故事、傳遞情緒。一個優秀的鏡頭,勝過千萬句台詞、畫外音。

攝影究竟如何服務電影敘事?本文以9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華盛頓郵報》的部分鏡頭為例,一探究竟。

《華盛頓郵報》是斯皮爾伯格現實主義作品,對這種風格的電影來講,攝影的要求應是不顯山漏水,恪盡職守的為故事服務。

影片以越戰戰場為切入點,使用偏綠色的濾鏡,渲染越南叢林的危險。復古的色調,以及有意為之的顆粒感,有助於將觀眾帶回1961年動蕩的越南。

鏡頭切回華盛頓,梅姨出場的第一個鏡頭便轉為暖色調。這一變化,對應她後面做出的勇敢決定,象徵意味昭然若揭。色彩天然帶有情緒性,電影的色調具有不可忽視的表現力和烘托氛圍的作用,觀眾往往是在無意識中接受了色彩表達的情感與氣氛。

另外一個例子,雖然戰地記者丹在偷盜越戰機密,但斯皮爾伯格給了他一個仰角面部特寫,巧妙選擇的濾鏡使背景燈光散發出泛黃的光暈,給人神聖的感覺。這一鏡頭清楚的表達了導演的立場與態度。

而當丹一頁頁複印這些機密文件時,印表機的藍光映在他凝重的臉龐,危險似乎正在走近。

除了顏色,燈光的明暗、強度也能準確的表達意義。事實上,拍電影所花的時間大部分都耗費在調整每個鏡頭複雜的燈光。下面一個鏡頭中,因表現失常,受到資本家歧視的梅姨眉頭緊鎖,側光打在梅姨右臉龐,整個左臉處於陰影之中。

而在爭分奪秒處理材料的記者們,即使在室內,充足的光線、高亮的背景光,顯示著他們從事事業的光明。這一場景中,導演使用手持攝影的方式,讓觀眾親歷這份緊張。

物體被攝的角度由攝影機的位置決定,與被攝對象無關。但是仰角和俯角所攝的人物意義卻是相反的。雖然是同樣的人或物,但觀眾得到的信息卻截然不同。當國務卿在討論中得到事實支持,倏地站起來,鏡頭隨著拉高,角度向下調整,形成了這樣一個壓迫性的鏡頭。

同樣的,當湯姆漢克斯在氣勢和心理上佔據優勢時,仰角鏡頭強化了這種優勢。

除了標準鏡頭,創作者有時會根據需要,採用長焦鏡頭或廣角鏡頭。長焦鏡頭可以在拍攝時調整焦點,指導觀眾的視線。例如丹剛從越南回來,聽著高層的謊言,神情恍惚。鏡頭對準丹,其它人則被柔焦抹殺,突出了情緒重點。

突出重點的另一種常用方式是特寫。比如當華盛頓郵報的記者,電話找到知曉內情的線人時,激動、緊張的情緒,巧妙通過經鏡子反射變形的臉部特寫來傳遞。

鏡頭的景別、色彩、機位、角度、焦點都深刻的影響著創作者要表達的故事。對於電影這種藝術形式而言,形式即是內容,內容也是形式。當觀眾觀看一部電影時,如果能意識到鏡頭語言的含義,或許會獲得更多的樂趣。本文寫的比較亂,屬於想到哪寫哪型。借著觀看《華盛頓郵報》總結一點看電影的經驗,大家就將就看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onderPicture 的精彩文章:

TAG:WonderPic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