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教你幾招,如何制服太高的摩托車!

教你幾招,如何制服太高的摩托車!

近些年,購買摩托車的用戶除了解車況以外,車輛坐高不知何時也被列入選車必備條件中,畢竟每個人身高有異,一輛車無論性能再完美、操控再怎麼樣,腳夠不到地,心裡總會產生恐懼感,兩隻全腳掌同時著地會有一種莫名的安全感。

一個身材較為矮小的摩友駕駛一輛不符合自己身高的摩托車,每當遇到紅燈的時候,停車之前腦子裡想的全都是各種以什麼姿勢支撐住車,面對跌宕起伏的路況,更是如同即將面臨九九八十一難,而這一切根源來自於「心理恐懼」,能騎是一回事兒,能騎穩又是另外一回事兒,原地起步處於低速狀態,缺乏控車能力者很容易失去重心,或是身體浮動太大,不經意間碰到車把轉動方向,如果身手沒有李小龍般敏捷,相信只有「人仰車翻」這個結果。

而且摩界並沒有一個身高對應坐高的絕對搭配表,畢竟「脖子以下都是腿」體型騎士不在少數,同樣的身高別人恨不得大劈叉式停車,而我卻出現站著坐著一樣高的尷尬局面,不僅是座椅高度參數,坐墊寬度同樣影響到坐在上面的姿態。

如何判斷自己身高是否適合這輛車?

技術嫻熟的情況下,靜止時兩隻前腳掌能夠自然與地面親密接觸,只要不去那些挑戰自己的路況,日常騎行不成問題,剛接觸摩托車的用戶建議先從低座車型練起,全腳掌接觸地面二分之一及以上,遇到緊急情況相比高座車,雙腳能提供更多支撐力。

摩托車騎行三角是指由手把、坐墊、腳踏三個部位作為點,三個點連接成為的三角形叫做騎行三角,正是這三點之間的關係影響著騎行時的感受,決定著車輛屬於哪種車型,試駕、騎行過程中留意觀察,騎行姿態是否在這輛車設計的騎行三角範圍內,以及判斷該車騎行坐姿是否符合自己標準。

如果您現在已經擁有的車騎起來已經有些不適合,卻又捨不得換車,可以嘗試更換薄坐墊,壓縮減震行程,這種方法會影響到一部分車輛性能,只要不做一些奔著突破車輛極限的事情,對於日常騎行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同時很多車型廠家會提供原廠降座改裝件,調整好心態,選擇一輛適合自己身高的車,選擇一條較為平整的行駛路線,逐漸增加難度,隨著遞增的公里數,嫻熟的騎行技術將會頂替恐懼心理,開始這一切之前,穿戴好騎行裝備是必須銘記於心的前提。

有什麼辦法能解決自身條件問題

可以輕鬆駕馭高大的摩托車呢?

(1)增加鞋墊高度

雖然較厚的鞋底不適合騎車,但是停車時確實能讓腳更有力的支撐地面。如果這還不夠,在某寶可以買到內增高鞋墊,增加兩三厘米不成問題,不少女騎士都普遍用到這種方法,除了騎車,走路時也能顯得腿長,是不是一舉兩得了呢。

(2)增加車身重量

在車身上安裝儲物箱、保險杠等改裝件,能讓車身重量增加,車身高度也會降低。油箱保持足夠的汽油,也可以增加車重達到同樣目的,如果你有個全職后座,車身高度也會大幅度下降,畢竟增加一個人的重量相當於很多行李和改裝件。

(3)提升騎行技術

低速騎行時,用車把控制摩托重心,可以讓兩隻腿不用再那樣費力支撐車子的重量。等紅燈時,左腳穩穩地踩在地面上,右腳留在腳踏上,能讓摩托車停得更穩,腿也不會那麼疲勞。

(4)降低減震

多數摩托車後減震可以調節高度,轉動壓緊彈簧的大螺母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再把兩個螺母相互鎖緊,防止滑動。光把車尾降低,會影響車身姿態和重心,前減震也要相應調整。鬆開上下三星固定減震器的螺絲,把減震調至合適高度,再把螺絲鎖緊就可以了。

如果前減震頂端已經頂到車把,無法移動,可以在車把上安裝增高碼,增加車把與減震之間的距離,之後再調節減震位置。但是車把不要增加過高,防止電線和拉線受到拉扯而不能正常工作。

需要注意有兩點:調節減震高度並不是調節減震的軟硬度,軟硬度只是減震器壓縮、回彈的阻尼硬度,靜止情況下起不到任何作用;在降低減震以後,不要忘記車踢長度也要改變,不然停車時摩托車會向右摔倒。

(5)改裝坐墊

摩托車坐墊都可以獨立拆卸,對於比較厚的坐墊,只要把坐墊打磨得薄一些就可以了,拆下包裹坐墊的皮面,用木銼、鋼絲刷、砂輪機等工具,對坐墊的泡沫部分進行打磨,車座厚度會明顯下降。

如果這樣還不夠,或者泡沫厚度已經很薄了,也是有辦法的,把泡沫墊拿掉,會看到坐墊的主體,基本上都是由塑料製成。找一個電熱風槍(不是吹頭髮的吹風機)對準要改造的位置吹熱風,塑料會慢慢變軟,用較硬的東西用力壓就可以讓它變薄了,完成了上面的步驟之後,按照順序把坐墊組裝好,如果找不到固定皮面用的專業機器,用訂書器和小釘子也能達到同樣作用。

跨坐上的瞬間,對坐墊的感覺不好的話,就會讓人覺得哪不對勁,甚至還會無法集中精神騎乘,首先是坐起來的感覺,太硬的話光是想到接下來的路程就會讓人休克,要是坐墊兩側還突起的話那可真是糟透了! 彷彿可以想見騎乘途中光是腳著地就會讓大腿內側會越來越痛。

坐墊是騎士最直接能馬上感受到差異的,所以坐墊的舒適度會直接影響到騎乘感受,雖然正廠坐墊幾乎沒有這種最糟的情況,不過改裝坐墊倒還蠻常有這種情況的,比如想要降低坐墊高度,結果只削掉裡面的泡棉,也就是俗稱「挖空」的作法,這就是造成剛提到坐墊問題中最常有的情況,削掉的緩衝泡棉,不僅坐起來不舒服,坐墊兩側突起腳變得不容易放下,反而造成著地性變差的反效果,這可是經歷過許多的失敗後,才能夠這麼斬釘截鐵的告訴大家。

挑選坐墊的方法與個人優先順序間的平衡點,順帶一提,如果同一車款推出低坐墊和高坐墊兩種規格時,建議一定要實際試乘比較看看後再做決定,確實低坐墊的著地性應該會比較好,不過開始騎乘後,和摩托車之間自然而然的一體感、握把操控的輕快感、騎乘視野較好等因素下,有時反而會出現高坐墊勝出的情形。挑選坐墊時究竟應該以什麼為優先呢?不過這也只能由自己來決定,請各位確實的試乘比較後再來煩惱這個問題,因為這也是騎乘摩托車的趣味之一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摩托家 的精彩文章:

這個時代完美的車——BMW登峰造極之作HP4 RACE
白箭穿心:HUSQVARNA VITPILEN 401 實車鑑賞

TAG:摩托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