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中醫辨證法虛症篇——陽虛
養
生
Regimen
當人體的五臟六腑遇到問題時,就會出現中醫所說的「虛證」。中醫把體虛分為氣、血、陰、陽四種類型,陰虛發熱,陽虛怕冷,血虛發燥,氣虛無力,不同的虛弱類型癥狀不同,也由不同的原因引起。今天中醫養生劉藥師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有關於陽虛的知識。
中醫
虛證篇
陽虛
「陽虛」
1、脾陽虛:脾陽虛,往往胃陽也虛,故亦稱「脾胃虛寒」。本證是脾氣虛的進一步發展。在脾氣虛的基礎上,尚有腹中冷痛、喜溫喜按、口泛清水、大便稀溏、白帶量多、清稀、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等寒象。脾陽虛=脾氣虛+內寒。
2、腎陽虛:腎藏先後天之精,腎精化為腎氣,其中對機體有溫煦、激發、興奮、蒸化、封藏和制約陰寒等作用者稱之為腎陽,亦稱為元陽、真陽、真火;對機體有滋潤、寧靜、成形和抑制過度陽熱等作用者稱之為腎陰。腎陽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即氣化過程,促進精血津液的化生並使之轉化為能量,使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進程加快,產熱增加,精神振奮;腎陰則抑制或減緩人體的過度的新陳代謝過程,使精血津液轉化為能量減少,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進程減慢,產熱相對減少,並使氣聚成形而化為精血津液,精神也趨於寧靜內守。二者相輔相成,共同調節控制著人體的臟腑功能活動和精血津液的代謝過程。
簡單來說,腎陽讓人亢奮,腎陰讓人節制。就像雌激素和黃體酮一個支持子宮內膜增生,一個抑制子宮內膜分泌。身體為了維持陰陽平衡,總會在一個功能促進時,另一個功能抑制。拿人性格來說,大部分人是平和的,但是也不乏,過於開朗和過於內斂的人。腎陽虧虛時,功能就會衰退,表現出:腰膝酸軟而痛,或陽萎,精冷,婦女宮寒不孕,性慾減退;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或浮腫(腰以下腫脹),按之凹陷不起,甚則腹部脹痛,心悸喘咳,面色晄白或黧黑,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頭暈目眩,精神萎靡,小便清長或夜尿多,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或弱等癥狀。
3、心陽虛:心陽不足多是心氣虛進一步發展而來;亦可由於寒濕、痰飲之邪阻抑心陽;或素體陽虛,心陽不振;或思慮傷神,心氣受損;或久病失養等所致。陽虛則寒自內生,氣虛則血運無力,心神失養。故心陽虛的基本病理變化主要表現在心神不足、陽虛陰盛和血運障礙等。臨床有胸悶胸痛,心悸冷汗,惡寒肢冷為主要癥狀。常見於心悸、胸痹及現代醫學的心律失常、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等疾病。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陽虛怕冷,用艾取暖
※中醫上有個名詞,叫「命門火衰」。簡單點理解,就是腎陽虛,是因為元氣虛弱或腎精損耗導致的
TAG:陽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