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泰坦尼克號背後的破產法故事

泰坦尼克號背後的破產法故事

歷史上的今天

泰坦尼克號是英國白星航運公司下轄的一艘奧林匹克級郵輪,於1912年4月14日23點40分撞上冰山。106年前的今天,15日凌晨2時20分左右,泰坦尼克船體斷裂成兩截後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處。

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讓傑克和露絲拋棄世俗偏見墜入愛河的凄美愛情故事流傳至今。耳熟能詳的愛情故事在此就不給大家贅述了,今天讓我們來看看泰坦尼克號背後的破產法故事吧~

1845年,約翰·皮爾金頓和亨利·威爾遜在英國利物浦創立了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由於長期經營不善,導致公司資金周轉困難,於1868年1月18日被托馬斯·亨利·伊斯梅掌握的國家航運公司(National Line)收購。

1899年,托馬斯·伊斯梅去世,他的兒子約瑟夫·布魯斯·伊斯梅接管家族企業,成為白星航運公司董事長。1901年,在老約翰·皮爾龐特·摩根(摩根大通的創始人)授意下,美國國際海運公司(International Mercantile Marine)向白星航運公司發出要約,提議將兩家公司合併以擴大經營規模。伊斯梅對這項提議表示贊同,公司短短一年後便完成重組,成為國際海運公司的子公司。兩年後,伊斯梅在老摩根的支持下成為了國際海運公司董事長。

由於摩根掌管著營運泰坦尼克的公司,公眾認為他理所當然得對這場災難負全責。「對這個垂老的人來說,海洋太大了。」一位記者這樣寫道。但這位財閥的兒子,小J.P.摩根——在父親去世前就掌管了摩根財團的日常業務。他強迫已滿懷愧疚的伊斯梅辭去國際商船隊主席的職務。但這個龐大的航運托拉斯巨頭仍沒有逃脫災難的懲罰,1915年,公司陷入債券危機宣告破產,很大一部分是源於泰坦尼克災難對公司財務的打擊。

英國白星航運公司,1934年由於大蕭條,在英國政府干預下,白星公司和他最大的競爭對手卡納德航運公司合併,公司更名為卡納德—白星航運公司。1947年,白星公司剩餘的股份也被卡納德全部買下,公司也徹底將白星兩字去掉而只稱為卡納德航運公司。

泰坦尼克號災難

泰坦尼克號所屬的公司經歷了收購、合併重組、宣告破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泰坦尼克號災難拖累了航運公司。可以看出一次致命性的錯誤對於企業的打擊是重大的。

最近大火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因為Facebook用戶信息泄露的事件,在美國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面前接受了長達5個小時的質詢。因為2011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曾經調查過Facebook用戶隱私的問題,當時雙方曾達成了和解協議。而如今如果Facebook被判確實違反了當時的協議的話,每泄露一個用戶的信息,將可能會被最高處罰4萬美元。而這次有5000萬用戶數據遭泄露,Facebook最高將會被處以2萬億美元的罰款。這次信息泄露有可能是Facebook的「泰坦尼克號」。

一次『泰坦尼克號』事故對於企業來說是可能產生致命性打擊的。此時能看出規範的《破產法》和完善破產程序是為企業提供保駕護航的重要支撐力量。破產程序能讓企業在經歷災難性事件之後,或退市,或重新揚帆起航~~

責任編輯:劉洋

敬告:本公號由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維護。我們將用最快的速度,定期向您提供世界範圍內破產法領域最新的資訊。既期待您成為我們的訂戶,更期待您成為我們的作者。

破產法快訊有您關注,一定更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破產法快訊 的精彩文章:

不宜誇大居民部門槓桿率風險

TAG:破產法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