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起義軍紛起時,南方秦軍趙佗為什麼不帶兵北上救援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後,作出了北方防禦匈奴,南方統一嶺南的決定,開始了平定南越的準備。
秦始皇統一南方的戰爭,總共進行了三次大戰。第一次南越之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雎為主將,趙佗為副將,共率軍五十萬,進攻南越諸地。公元前214年,屠雎在廣東西江的三羅地區率軍作戰時,中了埋伏,身中毒箭而亡,軍隊也損失巨大,五十萬大軍只剩下了二十萬不到。
第二次南越之戰公元前214年,屠雎戰死後,秦始皇命任囂接替屠雎,加派十萬軍隊,和趙佗一起,繼續對南越諸部作戰,並在名義上完成了嶺南各地的統一。注意,此時在嶺南的秦軍,名義上也只有三十萬不到了,更不要說實際的軍隊數量。
第三次南越之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於沙丘,胡亥繼位,趙高主政。同一年,趙佗率嶺南的秦軍,開始了平定嶺南甌駱地區的甌駱之戰。陳勝、吳廣起義揭開反秦戰爭的序幕公元前209年,即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這年秋天,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項羽、劉邦等義軍相繼起義,中原地區陷入混亂。
我們了解了當時的情況,來嘗試分析一下,當時駐南越的秦軍,為什麼不北上救援。個人認為主要因為以下幾個原因。一、嶺南初定,民心不穩。在前210年時,趙佗還在打甌駱之戰,說明當時南越地區的部分部落並沒有完全臣服秦朝。當時,那些已經被征服的部落,也有可能隨時反叛。因為屠雎在世時屠殺了不少南越本地人,屠雎戰死時,雙方軍隊都損失慘重,加上任囂後續的征伐戰爭,仇恨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完全平息的。任囂、趙佗為了穩定南越的局勢,也在不斷的請求秦政府遷徙中原民眾到南越地區,與南越本地人雜居、通婚,用以穩定局勢,他們需要時間來解決這些遺留問題。
二、嶺南秦軍不足,沒法分兵。我們前面已經介紹了,第一次攻嶺南時的五十萬秦軍,在屠雎戰死時,損失了三十餘萬。雖然任囂又帶來十萬軍隊,南方軍隊總共也不到三十萬。根據相關史料的綜合分析,在嶺南的秦軍,其中有五分之一以上是徵調的楚人。如果帶這部分士兵回去,會不會趁機反叛;如果這部分軍隊留在嶺南駐防,那會不會趁主帥北上之機,在嶺南反叛作亂。而且嶺南區域也非常廣闊,這些秦軍留下穩定局勢,兵力也並不是非常寬裕。嶺南兵力的不足,讓嶺南秦軍沒辦法分兵回北方救援。
三、任囂在糾結。陳勝、吳廣等的起義,任囂是知道原因的。他非常清楚秦二世的殘暴行為,以及趙高把持朝政,污衊陷害排除異己的情況,所以,他非常擔憂,如果自己率軍北上,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再加上我們前面所說的兩個因素,任囂是非常糾結的。任囂非常清楚,如果率軍北上,不一定能起到預期的作用,卻很可能被趙高陷害致死。如果他知道自己深得信任,比如始皇帝還在,那麼放棄嶺南,全力北上救援,是有可能的。正是這個原因,他把守衛嶺南放到了第一位,但是內心還是在煎熬的。推測任囂正是因為這些煎熬,很快就病倒了。下圖是位於現在廣州越秀區的任囂墓正門
四、任囂囑託趙佗割據固守。公元前208年,即陳勝、吳廣起義的第二年,任囂病情加重,做出了以保住嶺南為主的決定。任囂把趙佗召到了面前說,秦朝推行暴虐無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對此感到怨恨,現在義軍四起,中原紛亂,強盜的軍隊有可能會來侵佔我們的土地,攻打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因此,任囂讓趙佗封鎖從中原進入南越的道路,並讓趙佗做好割據一方的準備。之後,任囂就任命趙佗代理了南海郡的職務,並頒發了任命文書。這時,任囂作為南方秦軍的主帥,已經不打算北上了。
五、趙佗有自立之心。趙佗在接受任囂的任命後,如果他有北上的想法,也是可以實施的,但是他沒有。趙佗聽取了任囂的建議,封鎖了進入南越地區的各條道路。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公元前206年,任囂病死。同一年,趙佗開始誅殺秦政府之前任命的官吏,並在當地人民的擁護下,自稱為「南越武王」。下圖是南越王博物館珍藏的南越王金縷玉衣
南方的幾十萬秦軍之所以沒有北上救援,正是當時的南方秦軍主帥,任囂和趙佗,在綜合分析各種因素後,認為守住嶺南才是最佳的行動策略,進而作出了原地駐守的決定所導致的。
TAG: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