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末民初的北京是什麼樣?這些老照片告訴你真相!

清末民初的北京是什麼樣?這些老照片告訴你真相!

作為一座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

北京的歷史積澱可謂頗為深厚

每一段磚牆,每一片碎瓦

承載的都是北京獨特的歷史文化記憶

在攝影術剛剛誕生的100百多年前

世人用照相機紀錄了當年老北京的圖景

而其中很多照片甚至成了蘇富比拍賣行的精品!

想一睹清末民初舊北京的風采嗎?

就趕快看一看吧!

前門大街(1890年前後)

明代的前門大街曾是正東坊和正西坊的分界線,以街中心分界,東邊歸正東坊,西邊歸正西坊。由於正陽門是京師正門,所以前門大街一帶比其他城門大街寬。

而在城市建制方面,明代北京城突破了元代大都的「前朝後市」定製,於是前門大街的廣闊區域內就形成了大型商業區。

清軍入關後,東城的燈市被挪到前門一帶,統治者為了維護皇權的威嚴,更是只允許戲院、茶園、妓院等娛樂性場所只在城外開放,這樣一來前門大街就更加熱鬧了。

到了清末,前門大街已設置了夜市。光緒二十七年(公曆1901年),前門一帶設立了前門火車站,前門火車站一直沿用到1959年今日的北京站建成。在那個年代,前門大街就是北京的鐵路運輸交通樞紐。

民國初年的北海

北海地處故宮西北面,與中海、南海合稱三海,屬於中國古代皇家園林。遼、金、元三代曾在這裡置離宮,明、清兩代這裡則成為了帝王御苑,在照片拍攝時,這裡還尚未對外開放。1925年,北海公園才正式對外開放。

北海白塔始建於順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根據建塔石碑的記載,當時"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陰贊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在獲得了當時皇帝的恩准後,便在北海修建了永安寺與白塔。

約1890年前後的大清門(中華門)

這裡所謂的大清門就是今日的中華門,這是北京皇城的正南門,地處北京的中軸線上,明代被稱為大明門,清代則改稱大清門,民國時期則被命名為今日的中華門。

此門曾是明清兩朝的國門象徵,平常日子不得開啟。中華門與正陽門、天安門不同,不是城樓,而是一單檐歇山頂的磚石結構建築。

1860年前後的寶雲閣

寶雲閣位於北京頤和園萬壽山佛香閣景區西側,建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俗稱銅殿或銅亭。外形仿照木結構建築的樣式,重檐歇山頂。寶雲閣通高7.55米,重約207噸。殿構件柱、梁、椽、瓦、脊吻獸,連匾額等都像木結構。

1920年前後的碧雲寺

碧雲寺位於北京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西山余脈聚寶山東麓,是一組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的園林式寺廟。創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後經明、清擴建。其中立於山門前的一對石獅、哼哈二將,殿中的泥質彩塑以及彌勒佛殿山牆上的壁塑皆為明代藝術珍品。

1890年前後的戒台寺

戒台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馬鞍山上,始建於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時明英宗朱祁鎮賜名為萬壽禪寺,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壇寺,又叫戒台寺。

1910年前後的外城角樓

北京外城角樓不論是從規制上,還是體量上,都遠遜於內城角樓。但是從建築設計上又是非常巧妙,與外城牆的體量搭配也是非常的合理和勻稱。它那歇山十字脊出寶頂,方形堡壘式的獨特造型,也是中式古建築多樣性變化的典範。

1920年代街頭置辦年貨的老北京人

清末騎馬走過大街小巷的新軍官兵

清末民初時期的頤和園

清末抬轎子的官兵們

清末民初還是一片荒草凄凄的天安門

民國初年珠市口大街上遊走的商販。珠市口西大街路南有一條鋪陳市,所謂鋪陳就是指那些破碎、廢舊的棉織品,由打鼓的(收購廢品的)、撿破爛的收集、整理拿到鋪陳市上去賣,買的人用這些破布做鞋底,買賣雙方都是窮人,所以也叫窮人市和補拆市。

禮士衚衕里的商販。東四南邊有一條禮士衚衕,有禮賢下士的意思,其實以前叫驢市衚衕,是買賣毛驢的集市。北京南城有條騾馬市大街,明朝時是騾馬交易市場,清初廢紙,但街名一直這麼叫。

短短的一百多年光景

北京的圖景竟發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

對比今天北京城的光鮮亮麗

我們可一定要好好珍惜當下的生活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見聞記 的精彩文章:

北京這10個景點不容錯過,看過才算證明自己來過帝都!

TAG:北京見聞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