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為什麼要告訴劉備,自己後悔投靠公孫瓚了,卻不跟劉備走?
文學漫談第二十六期,點評的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不是歷史人物,不是影視劇人物,不是其他文學小說,請大家予以區別!歡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請先看下羅貫中的原著好嗎?
上回咱們說到,雖然董卓的所作所為,為天下人所不齒,但是他還是做了一件「好事」的,那就是讓意外消失的傳國玉璽,來到了孫堅的手中。不過,董卓的遷都,還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的,中原的各路諸侯,因為各自的利益,已經開始互相打起來了。
其中,以袁紹最為突出。在董卓走了之後,十八路諸侯一時間沒有了存在的理由,便作鳥獸散,而袁紹,卻想得到冀州,於是,在手下謀臣的出謀劃策之下,將公孫瓚拉下水了。
在袁紹與公孫瓚的戰鬥之中,有一個後來的大英雄出場了,這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一句「常山趙子龍」就能將敵人嚇破膽的趙雲。沒讀小說之前,小編一直以為,趙子龍是仰慕公孫瓚的名望,才投靠公孫瓚的,但是在讀過小說之後才發現,趙雲其實也是一個「賢臣擇主而事」的人。
原來,趙雲一直是在袁紹的手下效力的,只是看不慣袁紹的所作所為,這才轉而投靠公孫瓚。但是,話又說回來,既然要選擇離開,趙云為什麼要選擇投靠公孫瓚呢?也許,在他看來,此時正好碰上袁紹與公孫瓚交戰,既然他認為袁紹不可共事,和袁紹為敵的人,似乎就是他可以依靠的人。
但是,趙雲投靠公孫瓚之後才發現,原來公孫瓚和袁紹一樣,也是用人唯親。在對袁紹的作戰當中,只是讓趙雲統領後軍,在前面衝鋒打仗的人,都是公孫瓚的親信。因為這樣,趙雲失望了,恰巧此時,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來幫助公孫瓚。
在一次戰役當中,趙雲看到了劉備、關羽和張飛身上所體現出的那種英雄的氣質,於是,他真的後悔投靠公孫瓚了。甚至,不惜得罪公孫瓚,居然當著劉備的面,直接說出了自己後悔的話語。對此,在書中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玄德與趙雲分別,執手垂淚,不忍相離。雲嘆曰:「某曩日誤認公孫瓚為英雄;今觀所為,亦袁紹等輩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見有日。」灑淚而別。
不知道大家在閱讀小說時,有沒有注意到這段描寫。其實,這段描寫,包含了諸多的含義。
首先一個,就是趙雲是真的後悔了,他沒有想到,公孫瓚和袁紹一樣,看不到自己身上的能力。
其次,趙雲也在給劉備一個信息,那就是,希望劉備不是和袁紹、公孫瓚一樣的人。畢竟,這只是趙雲第一次見到劉備,前面兩次趙雲都吃虧了,這次也學乖了,不想冒然投靠劉備。
第三,劉備也給趙雲留下一條後路。「公且屈身事之,相見有日。」一方面,劉備不想此時挖走趙雲,以便別人說自己善於挖牆腳。另一方面,劉備也是告訴趙雲,隨時歡迎你來。
其中的第二條理由,就是趙雲沒有跟劉備直接走的理由。趙雲不能確定,表面看起來很有英雄氣概的劉備,是不是也和袁紹、公孫瓚一樣用人唯親,畢竟,在劉備的身邊,已經有了關羽和張飛。
另外,此時的趙雲,只是屬於剛出場,還沒有確立自己在江湖上的名望。現在先跟著公孫瓚,一來,可以藉助公孫瓚的力量,來讓自己闖蕩出名望,二來,可以利用這個時機,來探聽下劉備的為人,三來,也可以讓劉備知道,自己不是一個朝三暮四的人,一旦確定了要投靠的人,就會誓死追隨。
果然,在後來的故事中,趙雲在離開公孫瓚之後,投靠了劉備。在劉備的麾下,才有了更加有名氣的常山趙子龍。那麼,誰又能說,趙子龍沒有心計呢?
那麼,接下來,在《三國演義》當中,還有哪些你沒注意到的有趣的故事呢?咱們下回再說!
歡迎關注蟲子天下,看更多有態度的原創文學點評!
※黃子韜再發正能量雞湯文,卻遭網友瘋狂吐槽:能別這樣嗎?
※隋唐演義:李白與唐玄宗李隆基同祖同宗,為什麼得不到重用?
TAG:蟲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