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舊時廣綉「花佬」咁架勢!

原來舊時廣綉「花佬」咁架勢!

廣綉,與蘇綉、湘繡、蜀綉並稱「中國四大名綉」,從事廣繡的男工叫「花佬」,他們曾是廣綉技藝重要傳承人!

點擊下方音頻,收聽《聲音廣州——廣綉》

01

廣州戲服的源流

廣綉,是廣州及其古屬地南海、番禺、順德等地民間刺繡工藝的統稱,具有一千多年歷史。廣綉構圖飽滿、色彩明快、針法多樣、綉工精細、層次分明,具有濃厚的裝飾趣味和南國民間藝術特色,與蘇綉、湘繡、蜀綉並稱中國「四大名綉」。

蘇綉

湘繡

蜀綉

廣綉

廣綉,史載可追溯至唐代廣東南海盧媚娘的事迹。盧媚娘自幼聰慧伶俐,工巧無比,被稱為「神姑」。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後集》卷五記載:「唐順宗朝,南海貢盧媚娘,稱北祖帝師之裔,自大足中流落嶺表,幼而慧悟,工巧無比,能於一尺綃上銹《法華經》,字如粟米;又作飛仙蓋,以絲一縷為蓋五重,中有十洲三島。」那時媚娘14歲。

明正德九年(1514年)一葡萄牙商人在廣州購得龍袍綉片回國獻給國王而得到重賞,廣州綉品從此揚名海外,每年有不少產品輸出國外。嘉靖三十五年,葡萄牙人克羅茲看到珠繡花鞋等一些廣綉工藝品而發出「絕妙的工藝品」的驚嘆。當時廣州刺繡藝人已達極高水平,能夠嫻熟地運用絨線綉,用孔雀毛、馬尾作線縷和勒線,用金線和銀線刺繡。明末到清朝中期是廣綉業的繁榮時期,英國商人開始來樣加工。由於來樣設計色調豐富,突出了西洋畫的藝術風格,運用了透視和光線折射原理,故對廣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到了清朝中葉,由於粵劇和粵曲的繁榮,使廣綉又增加了一類新品種———粵劇戲服。當時廣州狀元坊製作的戲服已享譽國內,連宮廷戲班也慕名前來定製。民國十八年在廣州舉辦的四省市綉品展覽競賽中,廣綉以「孔雀牡丹」、「番獅」、「雪地風景」等作品參展,被評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

三千「花佬」印證綉品出口鼎盛時期

02

「男男女女都可以學的,特別是清末的時候很多花佬,男綉工叫「花佬」,我們家裡也是男男女女都會綉,女生會做的男生一樣可以做,如果你用心做,不會比女生差。」

據廣綉第五代傳承人梁秀玲介紹,在廣州刺繡行業內,男工俗稱為「花佬」。在清末時,是「花佬」的興盛時期,約有3000名男綉工。男綉工綉精製品、藝術品,而女綉工是綉日用品、供神用品。或者是女綉工按圖稿綉上簡單的部位後,交男綉工刺繡重要部位,如人物的頭部、手部,動物的嘴、爪、眼及羽毛等。大塘、東圃、黃埔和珠三角地區有很多女工,女工基本是在農閑時在家刺繡。商鋪接訂單,然後再發到各家各戶的女工手上。而男工卻要專門學習四年半。當時還有行規:男工不得教女工。

廣綉大師「花佬」許熾光作品

「花佬」都有組織,有堂口——綺蘭堂,有行頭——錦繡行,有養老用的別墅,給年紀大的,沒有家室的男綉工度晚年,男綉工過世後行里的人會把他埋在義地。抗戰前夕,男綉工組織基本解散。到日本侵華,「花佬」餓死的餓死,轉行的轉行,無處可去的「花佬」就在城裡找活干。日本女人和服背後的背囊繡花,向土匪進貢有人也選擇綉鷹,這些都是「花佬」的收入來源。自上世紀50年代以後,基本上沒有男工學習刺繡,而女綉工則逐漸增多。「花佬」這個稱謂也逐漸被人淡忘。

03

廣綉題材變化

廣繡的題材豐富多彩,隨時代變化而發展。明清時期,廣繡的題材包括有龍鳳、花鳥、人物、動物、山水、博古等吉祥圖案,其中 「百鳥朝鳳」「龍鳳」「孔雀開屏」「三陽開泰」「松鶴延年」「鹿鶴同春」「玉堂富貴」是最具傳統特色的題材。外銷品除中國傳統題材外,有不少是外國人提供訂製的圖案,如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清代黑廣綉「IHS」徽章天主教神甫帽,帽上綉天主數堂紋樣、兩飄帶綉「IHS」徽章。

清末至民國時期,「麻姑進酒」「三星賀壽」「八仙賀壽」和以名人字畫為題材的綉畫逐漸流行。此類綉品普遍藝術性不強,多以紅色緞面為底,被稱為「紅貨」。此外,在繽華藝術學校(光緒年間工藝局開辦)倡導下,根據名人書法或國畫設計的綉畫,在題材上有所突破,綉制出人物、動物、風景、書法等新作品。如,宋銘黃綉制的《孔子像》,余德綉制的《瑞獅》等都是當時有名的刺繡作品。

挽袖廣綉圖案 清中期

當代,廣綉在繼承傳統題材的基礎上,設計出許多以嶺南風物為題材的綉畫,尤其是荔枝、紅棉、孔雀成為廣綉中運用最廣泛的題材。此外,還有利用國畫、油畫、攝影作品為題材進行再次創作的廣綉畫,代表作品有《李時珍採藥圖》《魯迅》《屈原》《蒙娜麗莎》等。

清同治、光緒年間的廣綉製品多為廣東官員入朝陛見、士紳子弟會試應舉、捐官拜門、祝壽送禮而專門製作。

廣綉製作難點

04

廣綉與蘇綉、湘繡、蜀綉並稱中國「四大名綉」。由於廣綉精密細微,針法多變,色彩濃艷,堪稱中國民間藝術的一顆明珠。綉針僅2厘米長、針孔約為0.5毫米,用的線則比頭髮還細,光穿針引線,都要在極好光線下,靠手眼的穩定性完成。而一幅普通的作品,至少也得數萬針,多的則數十萬針,一針一線間的功力,非心思細膩者不能得法。那麼,廣綉與另外三大名綉有何區別呢?來聽聽廣綉第五代傳承人梁秀玲的介紹:

廣綉在舊社會的時候最容易區別的就是流水線、分水路。在廣綉當中,我們會在中間留一條縫。令其花瓣與花瓣之間有一區域性的區分,不會看起來一整片,沒有了立體感。我們會在中間留一條白色的縫隙,繡的地方肯定是有色彩的,沒繡的地方則露出底部。那這條縫就叫做分水線。有時我們在綉雀鳥的羽毛會留出一些空隙,使其使其不會顯得一整片而無法分出區域,也不會局限說一定要分流水線或分水路。這樣就會融入了自己的審美元素進去和色彩的感覺,從而不斷創新。

其實很多人問我,在四大刺繡當中,哪個地方的刺繡最出色呢?我認為沒有說哪個最好。每一個地方都有好的師傅,也有手藝一般的師傅,不能說哪個好,只能說是各有各特色吧。

為了讓顏色更逼真,層次更豐富,有的廣綉藝人還要專門拜師修習美術功底。梁秀玲說,刺繡不是簡單的臨摹,必須要結合廣繡的針法,對畫作進行二次創作。

廣繡的第一個難點,就是必須要上架,不能拿在手裡綉。因為我們用的材料都是蠶絲線,我們繡的布是綢緞,綢緞非常軟而且很滑,而且沒有格子,並不像十字綉那樣可以數第幾格用什麼顏色。廣綉是真的要憑感覺去綉出你自己的花樣,自己的色彩。

我們教學員廣繡的時候,我們會教傳統的針法和技藝。但至於後期學員自己的創新和綉出什麼樣的水平,這個就要靠每個學員的天分、對畫面的理解、對色彩的理解、對畫理的理解,要多方面結合才能綉出好的廣綉。不同於十字綉,他們每個人綉出來的顏色圖案都是一樣的。廣繡的話,同一個人綉,也不能一模一樣,只能是大同小異。若是同一畫面分開兩個人綉,出來的效果是有著天淵之別的。

05

廣繡的發展

廣綉曾經是廣東出眾的出口商品之一,並且一度成為歐美社會的風尚品。直到今天,珠三角地區生產的廣綉大披肩,仍然遠銷海外。

廣綉披肩的流行也有歷史淵源。1514年,葡萄牙商人在廣州購得龍袍綉片回國獻給國王受到重賞,廣綉從此揚名海外。17、18世紀,出口英國的廣綉,不僅有批量生產的商品,還有貴族們訂製的獨特綉品。貴婦們穿著華麗的刺繡服裝,披上精緻的刺繡披肩,交換刺繡名片,炫耀財富。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和查理一世還積極倡導廣綉,稱之為「中國給西方的禮物」,要求英國採用廣綉作坊形式組織王室綉庄,加工綉制貴族服飾。在法國,刺繡匠師協會專門為皇室設計具有東方風格的刺繡紋樣。

廣綉服裝 清中期

由此可見,廣綉既可做觀賞品,又能附著在實用品上,增加品位與觀賞性。廣綉第六代傳承人曉曼認為廣繡的「出路」其實很廣闊,它不僅可以用於披肩、衣服上,還能結合室內設計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我自己學的專業是室內設計。所以我更多從一個專業的角度進行思考。我覺得刺繡是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也有很多方式可以結合。比如說室內設計當中,床後面的背景板,或者做室內的屏風、門等等都可以融入廣綉做一個裝飾設計。比如說我們的抱枕,窗帘。雖然不一定要用到蠶絲線,可以用其他的線。但可以用廣繡的形式去表現,使得它更有格調和更加高級。

時至今日,廣綉作為「三雕一彩一綉」中的代表性非遺項目,為人們熟知。藝術價值不言而喻,但品相好的廣綉藏品稀缺,廣綉大師後繼乏人,精品越來越難得。雖然目前在收藏拍賣市場,廣繡的表現並不算亮眼,但隨著政府部門的重視以及民間力量的推動,廣繡的價值將被持續深挖。

資料來源:FM96.2《老友記》節目、

第五代傳承人梁秀玲、第六代傳承人曉曼、

《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志》(上)、廣州文史廣綉

資料整理、編輯:泳怡

聲演:皓明

播出時間

廣州新聞電台 fm96.2 周一至周五

9點30分 11點30分

15點30分 17點30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新聞電台 的精彩文章:

酸爽加倍!脖子不舒服的時候試試大寫這個字……

TAG:廣州新聞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