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讀後感

這篇讀後感是自己先憑著殘存的記憶寫了一部分,然後又細細過了一遍書,看了一遍自己的讀書筆記後,添磚加瓦形成的。

我想先對朱元璋做個評價,一個是「造反」的農民領袖朱元璋,另一個是明太祖朱元璋。相比較而言,前者是十分成功的,而後者是有點失敗的。

朱元璋是一個心思縝密、深謀遠慮、善於觀察、高情商的軍事天才。心思縝密:在收到湯和拉他起義的信後,他選擇燒掉,而且這在朱作戰時也體現的淋漓盡致,成為他戰爭的勝利因素;深謀遠慮:26歲,兵精將強的朱元璋在奪下一個重要城池後,他並沒有驕傲,自滿,而是把眼光投向了天下的土地;善於從長遠的角度謀劃作戰計劃,能夠力排眾議,堅持自己的做法。善於觀察:他在起義初挑選的二十四個人,後來證明,都非等閑之輩,最終都跟隨他立下赫赫戰功,幫助他建立明朝;他還能審時度勢,元朝對稱王的政權進行鎮壓時,他主動屈於人下,埋頭造反,積累資本。高情商呢,則主要體現在他對士兵和賢士的態度上:對士兵,愛護有加,同甘共苦;對賢士,視其如金,禮賢下士;對戰俘,正確教育,讓其明白失敗的原因,以德服人。對於朱的軍事才能,作者給予了高度的肯定,我也十分驚訝,為什麼一個從沒打過仗,沒讀過兵書的人能有那麼高的運籌帷幄的能力。朱對一切事物都認真思考,從中獲益,為我所用,這就是悟性吧!

朱元璋,即明太祖,1368年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我認為朱的軍事才能遠高於治國才能,甚至覺得他治理國家的方法大部分是錯誤的!他為了把權利收回,廢除了歷代延襲的丞相制度;為了懲治貪污,製造了一起又一起斬首數萬人的案件;為了防止有人謀反,殺害了和他南征北戰的兄弟們!這是最令我氣憤的,這和卸磨殺驢、過河拆橋有什麼兩樣!他還事事躬親,甚至管到了每天街道由誰打掃!一個英明的領導人是懂得下放權利的!

從這本書中,我也悟到了幾個道理。

第一,天助自助者。每次朱處於絕境時,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人站出來、如在攻打南京缺少船隻時,一個海盜頭子俞通海攜船而來。或天氣原因幫助他(比如他在鄱陽湖藉助風用火攻陳友諒的大船),有人說,他的勝利一路充滿僥倖。但我覺得,朱對勝利的渴望以及他所做出的努力,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如果沒有這些,即使老天幫助你,你也會一敗塗地。

第二,成長環境決定一個人未來的行為方式。(或者說,性格決定命運。)朱元璋作為農民的一份子,在幼年飽受官吏的打壓,所以在他成為皇帝後,對貪官污吏嚴懲不貸,始終不信任那些為官者。陳友諒幼時作為最低等的漁民,飽受歧視,他認為,只有自己變得足夠強大,才能讓別人在自己面前低頭,在他心中,信義和忠誠蕩然無存。他才能夠毫不顧忌情誼、義氣,對自己的兄弟,自己的朋友和領導下毒手。

第三,重新審視成功。成功不簡單,大的成功難上加難!從朱元璋由農民變皇帝的過程,可以說他實現了巨大的成功!成功的過程曲曲折折,充滿艱難險阻。他的成功,用環環相扣,精打細算,抓住時機,審時度勢這些詞形容遠遠不夠,還有許多能力和方法,我文采不好,就不一一列舉了,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錯過了其中的任何一次機遇,弱化了其中任何一種能力,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就像一場實力相當的籃球賽,每一次的進攻和防守,每一次的傳球,都要把握正確的時機,一個細節就可能改變最後的結局。

這本書以一種完全不同於歷史教材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了真實的歷史,語言充滿現代氣息,生動有趣,而且可以看出作者是個心思縝密的人,能夠發掘真實的歷史現象,並且每個故事總結也做的非常好,感謝他,也感謝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忻州師院會計系 的精彩文章:

TAG:忻州師院會計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