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打孩子更暴力,父母這個做法…家長們都看看
父母在打孩子時,心裡都在念叨:「不打不成才,我打你都是為了你好」。相比於「熱暴力」,比他更殘忍的對待方式是「冷暴力」。
1「真丟人」
前段時間,與朋友嘻嘻哈哈地談起我的童年趣事,他蹙眉側著臉,緩緩說道,他上小學時,父母終日為工作忙碌,總是給他一把零花錢去街邊小餐館吃喝,很少有機會一家三口圍坐在飯桌前邊吃邊暢談,每次等到父母歸家已是深夜,整個家總是話語寥寥的沉靜。
朋友點了支煙,看著遠方的夕陽,嘴角輕蔑地上揚。他說那時候自己成績差,但是為了讓父母多關注自己一點,哪怕是抽時間罵他幾句,至少可以感到父母心裡是有他的。
每逢大型考試,他就故意考得很爛,拿著慘不忍睹的成績單回家給父母看,那次他都等得想睡了,父母還是沒回來。於是他給母親打電話。
「怎麼了兒子?」
「媽,我想跟你說這次考試的事」
「明天再說吧,我正在忙」
……
他有點失望,又給父親撥通電話。
「什麼事?」
「爸,這次考試我考班上41名」
「你班多少人」
「48個人」電話那頭傳來一聲輕蔑的冷笑
「真丟人。沒什麼事,我就掛了。」
……
夜幕降臨,周身似乎被低沉的天空披了一層寒衣,我不禁打了個噴嚏。
朋友說,當時他的感覺,就像是有一把很鈍的刀在他身上不停地劃,不停地劃,不會流血,但是痛感卻意外的真實。
給孩子「不在乎」的感覺,讓孩子感受不到愛,就是冷暴力。
大多數父母,也許你自己沒有察覺,但你正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灌輸了「冷暴力」,表現在:
1、父母只顧自己玩手機。
2、孩子叫父母的時候,沒反應。
3、只是回應孩子,卻不回應孩子的情緒。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被打了,看到他哭的很傷心,你不要急乎乎的想找人家家長算賬,你先要做的是理解並回應孩子的情緒。
你說「是的,我知道你很委屈,我們一起想想怎樣解決才好。」等你說完其實孩子已經感覺好多了。
如果家長只是幫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注意及時地回應孩子的情緒,雖然也幫助到了孩子,但也是一種欠缺,並不是最高質量的回應,也屬於冷暴力的一種。
2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請別給孩子——漫長而煎熬的被冷落的精神懲罰。
肉體上的創傷可以癒合,心靈上的創傷卻不容易癒合。
法國作家瑪麗-弗朗斯·伊里戈揚在《冷暴力》一書中,將冷暴力稱為「隱而不現卻真實存在的暴力」。
在教育孩子時,如果家長選擇冷暴力的方式,那就是選擇了一種逃避問題的態度。
因為冷暴力決定了雙方沒法把問題擺在桌面上坦誠溝通,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積累矛盾,造成隔閡與不信任,傷害最親的人。
不僅如此,冷暴力會影響孩子性格、心理和人格的形成。
國內首份《家庭親子關係報告》顯示,如果父母不與孩子進行足夠的交流,孩子很容易出現「缺愛」癥狀,孩子的人際關係以及思考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缺愛」癥狀嚴重時,可能引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常常遭受冷暴力對待的孩子,往往思想極端,愛鑽牛角尖,自卑、敏感、產生委屈感、被控制感,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感情變得脆弱易激動,心理上常常處於孤獨狀態。
3語言是打開心靈的鑰匙
孩子犯了再大的錯,父母請不要對他置之不理,或是冷嘲熱諷,杜絕冷暴力最好的方法是良好的溝通。
比方說手機對親子時間的「入侵」。
其實,家長可選擇與孩子商量:「媽媽需要半小時的工作或娛樂時間,你能接受嗎?」設定好時間、界限,又能平等溝通,即使是用手機也能得到孩子的認可。
總體而言,父母可從這三步做起:
1. 接納孩子的情緒,耐心地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2. 創造溫馨的環境,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
3. 坦誠溝通的基礎上,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最後,父母對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教育孩子時不苛求、更耐心、更講究方法。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愛和教育對他的影響是一生的,尤其是在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塑造的青少年時期。
成長
就是
父母給孩子播種一片雲
孩子長大後
就會留給天空一彎彩虹
……
家庭是一門藝術
您
將如何使其分外精彩?
歡迎關注我的企鵝號:三維學習法
TAG:三維學習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