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虛文太盛害實政

虛文太盛害實政

原標題:虛文太盛害實政


來源:八一評論微信公眾號 作者:劉海濤


虛文燁燁者,於本實必薄。崇尚虛文的人,對實事必不用心。

天下事,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這是歷史的告誡。虛風太盛,實政必亂;務真求實,政事日新。虛風的主要表現之一就是虛文。搞虛文,就留不下實政,創不下實績。



八股文


康熙年間,有一次,廣西巡撫陳元龍給康熙奏報,「桂林山中產有靈芝,時有祥雲覆其上」,聲稱採到一枝高一尺余、狀如雲氣的靈芝,並引用《神農氏》中「王者慈仁則芝生」的話。康熙在其奏摺上批道:「如史冊所載景星、慶雲、麟鳳、芝草之賀,及焚珠玉於殿前,天書降於承天,此皆虛文,朕所不取。惟日用平常,以實心行實政而已。」看來,就是封建時代的統治者也明白,虛文太盛害實政。

何為虛文?就是圖有形式而無甚實際作用的話。它在行文中表現出來不是以繁敘簡、華而不實,就是不切實際、滿紙空文;不是人云亦云、長篇大論,就是言之無物、故作高深。初讀虛文時,感覺似乎辭藻紛披、妙語連珠,細品之後全是魯迅譏諷過的「無比正確」的廢話。黃豆大的核,西瓜大的殼。滿紙都是空話、大話、套話,在華麗的文字迷宮中轉來轉去,最後什麼也說了,又什麼也沒說透,更別說解決問題了。



《東軒筆錄》中記載,宋仁宗朝翰林學士彭乘寫文華而不實,賣弄辭藻。有一邊疆大臣請求進京朝覲皇帝,宋仁宗已同意他秋涼後上路。就這麼一個簡單的事,彭乘卻煞費一番功夫,為批答之詔曰:「當俟蕭蕭之候,爰堪靡靡之行。」如此虛文,讓人費盡思量,真是費力不討好。


文章當為事而作,說清道實乃是第一要義。晏殊奉命撰寫《章懿太后神道碑》,講到宋仁宗為李氏所生,連用了幾個典故和比喻:「五嶽崢嶸,崑山出玉;四溟浩渺,麗水生金。」晦澀朦朧,說了半天,還是雲里霧裡。翰林學士孫抃奉命撰寫《進祔李太后赦文》,則直書其事:「為天下之母,育天下之君。」為此,晏殊遭到宋仁宗批評,孫抃則受到表揚。


縱覽歷史,不難發現一個規律:創建之初,為文多務實,政事多斐然,朝代多興旺。一旦到了後期,虛文漸盛,人浮於文,離人亡政息也就不遠了。

明太祖朱元璋就非常憎恨虛文,曾告誡群臣:「虛詞失實,浮文亂真,朕甚厭之。自今以繁文出入人罪者,罪之。」但虛文之作在朱元璋死後有所蔓延。明世宗也曾下令:「諸司章奏,不許煩詞,第宜明白,開陳要旨,庶易省閱。」然而,官不作為、江河日下,只好用虛文來硬撐。明末時,已是弊端叢聚,積重難返,崇禎皇帝只好命令進章奏的人把其主要內容用不到一百字的話概括出來,黏附在章奏後面,以便閱覽。


當時,不少賢明之士已看出虛文之弊。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就曾指出:「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所坑者。」然而這個久治不愈的頑症卻無人能除,甚至連統治者都不得不在它的面前敗下陣來,這種現象令人深思。積羽沉舟,群輕折軸。誰給駱駝壓上沉重的稻草?明清兩朝由盛及衰的原因,不能說沒有虛文的那根稻草。


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勝實衰。我黨深知虛文之害,從來都堅定不移地反對之、杜絕之。1942年,正值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毛澤東寫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反對黨八股》。從黨八股身上,毛澤東同志不僅看到了虛文之風,更看到了黨八股後面的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兩個弊病,會產生「不負責任,到處害人」「流毒全黨,妨害革命」「傳播出去,禍國殃民」的巨大殺傷力。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支軍隊,如果虛文盛行,絕非祥兆。而時下還有少數人喜歡流於形式、華而不實、無病呻吟的文風。有的寫文章只重研究不重調查,脫離實際,繞來繞去,不知所云;有的無的放矢,不看對象,亂放一通,真是「空空」導彈打「空」靶;有的以文件傳達文件,以文章宣傳文章,常常是別人怎麼叫,自己就怎麼喊。這些虛文對解決現實問題提不出獨到的思路,拿不出具體的辦法,只能是在那裡自言自語說車軲轆話,玩文字遊戲,以漂亮的辭藻掩蓋思想的蒼白。這些只圖「顯績」不求「實績」的虛文,勢必助長浮術、華名、偽事之虛風,政務又怎能崇實充實?

鄧小平曾說過:「拿筆桿是實行領導的主要方法,領導同志要學會拿筆桿。」拿筆杆子,重要的是要以事實為依據,以簡練為準繩,以精準為目的。領導幹部只有走出機關,深入基層,在實際生活中「望聞問切」,才能寫出一詞不虛設、一字不苟下的實文雄文來,才能以實心行實政。


配圖來源:網路


作者單位:第79集團軍某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紮根「病毒窩」23年,這名軍醫的眼裡只有患者
「魔鬼周」夜訓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