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雲K8S創新 Cloud 2.0的正確打開方式
說起K8S(Kubernetes),恐怕和容器的崛起脫不了干係,這個基於容器技術的分散式架構最早源於Google開源的容器集群管理系統Borg。它可以在結合Docker技術的基礎上,為容器化的應用提供部署運行、資源調度、服務發現和動態伸縮等一系列完整功能,提高了大規模容器集群管理的便捷性。K8S是一個完備的分散式系統支撐平台,具有完備的集群管理能力, 多層次的安全防護和准入機制、多租戶應用支撐能力、透明的服務註冊和發現機制、內建智能負載均衡器、強大的故障發現和自我修復能力、服務滾動升級和在線擴容能力、可擴展的資源自動調度機制以及的資源配額管理能力,同時Kubernetes生態提供完善的管理工具,涵蓋了包括開發、部署測試、運維監控在內的各個環節。
隨著容器、微服務技術在2017年的快速增長,K8S作為最主流容器管理平台已成業界共識。 就連以前相愛相殺的OpenStack也不得不對K8S敞開了懷抱,在去年的OpenStack悉尼峰會上,已經能夠強烈的感受到OpenStack與K8S融合的熱度勢不可擋。而在用戶端,之前的競爭對手DockerSwarm/Mesos/CF等均支持K8S,甚至AWS公有雲也開始支持K8S,K8S的應用實踐已遍地開花,如火如荼。
K8S,Cloud 2.0時代的必需品
K8S之所以能夠「贏得」與 Mesos/DockerSwarm/CF的戰爭,從根源上來說,實際上源於企業用戶需求的變化。在Cloud 1.0時代,企業用戶的需求主要是基礎設施的雲化,用戶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建立一個穩定可靠的IaaS基礎設施,因此,定位於數據中心操作系統,面向基礎設施資源管理的OpenStack自然是用戶的最愛,在Cloud2.0時代,企業更加關注的是如何使應用上雲,期待應用的高效遷移部署和快速迭代開發和應用運維自動化。而容器,正是這種能夠提升企業高效遷移部署、快速迭代開發的和應用上雲後自動化運維最佳選擇。那麼,結合Docker容器 ,為容器化服務的K8S逐漸受到企業用戶的青睞,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當然,K8S自身所擁有的優點,也是K8S之所以為用戶所推崇的關鍵,Kubernetes可以實現在物理集群或虛擬機集群上調度和運行容器,能夠充分發揮容器的優勢,並將簡化傳統的應用部署方式 ,讓容器的部署與運行獨立於基礎設施,利用kubernetes,可以對應用進行動態、精準部署,也很方便對應用進行動態擴展,無縫推出新功能,並按需優化使用硬體資源。總之,Kubernetes滿足了應用在生產環境中的一些通用需求,提供了平台即服務(PaaS)的應用交付運維簡易性以及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的靈活性,提升了跨基礎設施移植的方便性。
K8S創新,華為雲走在了前面
正是因為K8S具有上述優勢,能夠充分發揮容器的優勢,因此,圍繞著K8S進行創新,幫助客戶容器化的應用在雲上高效地開發、交付與運維成為Cloud 2.0時代諸多廠商關注的焦點。
而華為,則在K8S創新方面走在了其他廠商的前面。實際上,華為與Kubernetes的淵源頗深,早在Kubernetes剛開源的時候,華為就以社區創始成員及白金會員的身份加入其中。目前,華為擁有1個SteeringCommittee席位和5個Maintainer席位。
同時,華為本身就是應用K8S的受益者。作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之一,華為內部運維著遍布全球的八個數據中心,早期,華為內部大量採用虛擬機進行應用程序的開發、封裝、部署,一度在數據中心中存在高達100萬數量的虛擬機以及在這些虛擬機中運行的800多個應用程序,這給管理及部署基於虛機應用程序,雖然相對於物理機時代是非常大的進步,但是應用運維的複雜度還是很高。 因此華為決定利用Kubenetes技術對自身IT系統進行容器化改造。
與此同時,華為通過參與和貢獻 K8S項目,為自身帶來了在規劃、網路、多集群聯合、應用支持、安全、可擴展性和策略執行等方面的良好設計、代碼和文檔管理,以及在服務治理方面的收益。通過自身的容器化改造實踐,在受益的同時又將解決問題的代碼不斷的貢獻給社區,與社區成員一同推動K8S的發展。
通過這一系列的內、外部應用實踐,華為對K8S有了更加詳細和深入的了解,這為華為圍繞K8S進行創新提供了前提條件,也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華為才能從優勢創新、場景創新、技術創新三個層面,引領K8S創新。
華為雲在K8S的創新
華為在K8S的創新主要體現在華為雲的PaaS服務產品上,以基於K8S的華為雲容器引擎(CCE)為核心,協同補齊了完整的應用開發、交付與運維流程,為客戶提供完整的一站式雲上應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華為雲容器引擎CCE(Cloud Container Engine),是華為於2016年推出的基於Kubernetes和Docker社區,深度整合華為雲超強計算、存儲、網路能力,自研推出的高性能、高可靠公有雲容器全棧解決方案,是全球首批通過「Kubernetes軟體一致性認證」的產品。而在去年,華為雲上線了雲容器引擎CCE的更新版本,同時在國內首家推出裸金屬容器集群服務,助力遊戲、AI等行業輕鬆應對高並發、高性能計算業務場景的挑戰,並已成功應用於中國移動咪咕互娛遊戲服務,使得其系統資源利用率提升2-6倍,業務響應效率平均提升200%以上。
而在最近舉辦的2018華為生態合作夥伴大會上,華為雲一口氣發布了雲容器實例CCI(無伺服器容器)、CCE-Windows容器、微服務引擎CSE-Mesher、區塊鏈服務BCS等四款業界領先的雲上應用服務,從而將華為雲在K8S上的創新帶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雲容器實例CCI 全球首款基於Kubernetes的無服務容器
雲容器實例CCI是華為雲推出的全球首款基於Kubernetes的無伺服器容器,為企業及開發者提供無伺服器化的運行時全託管,無需管理集群和伺服器即可在CCI上快速創建和運行容器負載,使得容器應用零運維,聚焦核心業務從根本上簡化了容器的使用方式,將容器服務「量體瘦身」,為企業提供Serverless化全新一代的體驗和選擇。
微服務引擎CSE-Mesher 首家商業落地實現零侵入式分散式改造
華為雲基於現有的微服務引擎CSE自主研發了首款商用落地的Service Mesh服務——微服務引擎CSE-Mesher。Mesher作為處理服務間通信的基礎設施層,解決了傳統應用的服務化和服務治理的難題,並不再以單一語言綁定,幫助企業現有單體應用零改造快速平滑上雲並服務化。相比開源的Istio還沒有成熟到商業可用,還沒有到1.0版本,還是測試試用階段,而Mesher已經生產成熟,,此外商用的可靠支撐,打消了用戶對開源易用性不足的顧慮。微服務引擎CSE自去年上線以來,便成功運用在華為手機——智能助手的億級用戶場景中,半年時間裡已聯合數十家合作夥伴打造了眾多企業級微服務解決方案。
雲容器引擎CCE-Windows容器 打破Linux一統天下格局
即去年華為雲國內首發用於高性能計算場景的裸金屬容器特性後,華為雲又在雲容器引擎CCE基礎上,又全新發布了其Windows容器特性,支持基於Windows Server系統的容器服務,使此前只能在Linux系統上部署容器的尷尬成為了歷史,這意味著大量如基於.NET開發的應用可藉助Windows容器能力輕鬆實現容器化,幫助其提升雲上運行效率,減少資源消耗,盡享容器化帶來的便捷。
區塊鏈服務BCS 使能社會誠信助力企業一鍵「上鏈」
近日,華為雲正式對外宣布開放了此前還在邀測階段的區塊鏈服務BCS(BlockchainService),並聯合車車科技發布了基於BCS區塊鏈技術的互助社群區塊鏈解決方案。BCS面向企業及開發者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安全的公有雲區塊鏈服務,可幫助企業及開發者在華為雲上快速、低成本的創建、部署和管理區塊鏈應用。華為雲區塊鏈服務BCS是基於華為在分散式並行計算、容器、數據管理、安全加密等核心技術領域多年積累上研發的雲服務產品,企業最快可以五分鐘完成區塊鏈技術的部署,一鍵快速「上鏈」更加專註自身業務場景,無須再讓技術限制自身業務的想像力與發展。
華為雲,Cloud 2.0時代的標配
其實,在Cloud 2.0時代,企業一方面更加關注應用上雲,期待應用的高效遷移部署、自動化運維和快速迭代開發。另一方面,企業用戶也越來越迫切的希望將新技術儘快落地企業應用。因此,企業對於承載企業創新應用的雲平台,需要全堆棧式的系統設計和深度協同。雲服務商只有提供從晶元、硬體平台到軟體全面協同的全棧雲服務,才能在滿足企業在Cloud2.0時代的需求,而未來雲服務的競爭也將是全棧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競爭。
華為在晶元、硬體、軟體等能力方面都有深厚得技術積累,在軟硬體協同等方面也具有的很大的優勢,因而有能力為Cloud 2.0時代的企業用戶提供全堆棧、極致體驗的雲服務。截至目前,華為雲已發布14 大類100+款雲服務,60+ 行業與通用解決方案。並且長期堅定投入,從「芯」打造軟硬體全棧技術,發揮」雲+聯接」優勢,為企業客戶提供開放互通,敏捷靈活的混合雲和多雲部署方案。(註:本文來自CSDN)
TAG:天極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