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匠人》:一幅失落的鄉土中國縮影

《匠人》:一幅失落的鄉土中國縮影

法律讀庫

法治新媒體閱讀管家

文 | 榮國華

《清風苑》雜誌合作,原創稿件

從來沒有一本形式和內容都如此厚重的書,擺在面前。

它像一塊燒焦的磚頭,全身黑漆漆地,不打開甚至沒有書的樣子。這是設計師朱楹春花很長時間、走了很多地方、費盡心思做出來的。相信每個第一眼看到的人,都會被它震撼到。但我卻仍在第一遍讀完全書時,用一張報紙給它包了書皮,有時,那深黑的沉重,令人透不過氣來。

《匠人》讀過很長一段時間了,心情卻遲遲走不出那個村莊。?書中描寫了十五位匠人,都是作者的家鄉蘇州北地的一個村落――申村的居民。十五個人,十五個不同的人生。透過他們真實的愛與恨,透過他們一個一個人的生長生存,展現的是一個村莊更是一個時代的變遷史。

《剃頭匠》是我最喜歡的一篇。

這是個可愛的老頭,嘻嘻哈哈,喜歡跟大人小孩開各式的玩笑。他每月走家串戶,去給村子裡每個人剃頭,吃飯就在各家吃。飯好與不好,他從不計較。年底,各家都會送一些東西給他當做工錢,東西多少他也是不計較的,反而常說,「哎呀,太多了!」

他也是書中為數不多的一個得到善始善終的老人。他得到全村人的敬重,是大家後來才知道的——因為他曾經用手中的剃刀,悄無聲息地殺死過一個駐紮在村子的日本軍官。

另一個喜歡的故事是《雕匠》。這是一個關於愛的悲劇。雕匠偷偷喜歡了一個年輕寡婦芹秀,那是他的戰友井水的相好,後來,井水死在戰場。而他回鄉後幾次與芹秀來往後招致人們閑話,後來,芹秀早早死去,他一生未娶,一個人兜兜轉轉最深情的愛,全部藏在心底埋了一輩子。

我知道,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這個故事註定不會有結果。但每次看完這一篇,心裡總有隱隱的痛揮之不去。所謂存天理滅人慾,所謂的封建禮教,所謂的貞潔牌坊,扼殺了多少人的幸福。

「雜匠」是作者的大伯,因為他學的手藝很多,但沒有一樣精通,所以被稱做雜匠。他也真的幹些不靠譜的事。搗黃貓兒、捉魚、養蠶、逮癩蛤蟆,養鴿子。只記得讀到這一篇的最後,雜匠已經過世,作者記起自己當年第一次離開村子外出打工時,大伯「就在現在埋著他的地里勞作」。

他問作者「要去哪裡?」,作者說「我出去。」,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如今,作者已客居巴黎,他的雜匠大伯若在天有知,是絕對不會想到他的侄子那一走,會走出那麼遠,走出了國門,去到了他永遠也不會想到的地方。

一篇一篇讀下去,那些人,那些事,帶著我們穿過時間和地域的長河,回到每個人心頭的故鄉。

那是農村經濟的時代,大家靠自己的手藝生存,一個村子靠這些人的手藝支撐,基本可以自給自足。你給大家剃頭,我給大家做木工、瓦工,他在村子做豆腐,他織布他扎花燈,吃穿用度還有娛樂休閑,生活所需的一切,就在屋前屋後。大家很少計較干多干少,給的報酬多少,絕大部分人心是善的,是明事理懂感恩的。

透過一個個人物的命運,我更多地從書中讀出了一種鄉村的秩序

比如,木匠家的一把大鋸若在半夜發出聲音,就是有人去世了,大家要立即起床去做棺材――「任何一個木匠,只要喊了,手裡有再重要的活兒,都得放下,立即趕過去」。沒有考核,沒有督促,大家都自覺遵守著千百年來形成的秩序。其實,木匠是作者的爺爺,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比較受人敬重的一個人,雕匠的秘密唯一告訴木匠;帶著裁衣匠的生死,大家找去木匠商量,感覺他類似於一位德高望重的鄉賢。

我還從書中讀出了一種講求公義的鄉村溫情。

匠人們收工錢,有收現金或糧食的,有收各樣東西的,也有人暫時沒有不給的,但只要在大年三十打個招呼「實在不好意思,明年再說吧」,所有的匠人都會回「沒事沒事,不急」。那時誰幫誰個忙,欠多少人情,各人心裡有數,用不著現還。

我更從書中讀出了一種朴素的因果輪迴和善惡有報的價值觀

文中有善良如木匠花燈匠剃頭匠等人,也有可悲可鄙的人,如鐵匠。他曾要在那場眾所周知的特殊運動中,硬是置一個人於死地而後快。而後來,他的家和他的家族,幾乎無人有好的結局。他的四個子女有三個在年輕時因各種原因意外死去,唯一還在世的一個兒子一生未娶,不過,目前他已看不到絲毫愁苦的底色。

申村還有一個特別的習俗,那裡「人神共處」。起初感覺有些不可理解,而仔細思索,我們是不是很早就了解了西方的阿波羅、宙斯、赫拉諸神?農村裡有敬天神地神雨神,人們敬門神灶神土地神,我們春節習俗里「辭灶王」等等,那其實是上古文化流傳下來的一種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碼,也是千百年來,樸素的人民對天地、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如今在很多地方卻被當作封建迷信一概棄之。

作者申賦漁從小在申村長大,後來在外闖蕩,離家數十年後,憶起故鄉的人和事,覺得甚是悲涼。其實每個從鄉村走出的人,何嘗不是此種況味。

作者在後記中寫到,「和本書的設計師朱贏椿重歸故里,看到的是開始沒落的申村,青壯年都走了,留下的是孩童和老人」。而很多老人,也在一個個離去。?他說,「我所熟悉的一代人,一個個凋零。這個村莊,很快就將不復存在了。」如今等待申村的,只有破敗。它註定要在城市的沖盪下日漸凋零,不復被人記起。

記得安妮寶貝曾寫到:城市聲勢浩大,鄉村日漸荒蕪。也許這是如今很多中國鄉村的命數,??無比地感傷和巨大的無力感充斥內心。

於是想起一首短短的描寫故鄉的詩句,因獲得十萬元獎勵而受到關註:

故鄉很小,小得只盛得下兩個字。

在我們年歲漸長遠走他鄉之後,才逐漸懂得故鄉的意義。當我們懂得它之後,它已不再是舊日的它。?我們終其一生行走在世間,時時刻刻體味各種人生況味,心底殘存的一處柔軟,永遠是留給親人和故土的。?而對很多人來說,其實,故鄉是回不去的地方。所以,我們的鄉村振興戰略,註定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檢察院

圖片來自網路,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轉載請後台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律讀庫 的精彩文章:

「假離婚」是否屬於婚姻登記失信行為?
喪心病狂的博物院

TAG:法律讀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