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景德鎮:一隻陶瓷碗的誕生

在景德鎮:一隻陶瓷碗的誕生

我在景德鎮等你  (Live)

阿冷

00:00/00:00

自古以來,陶瓷,就被人類賦予了無限情感。

從最開始被我們簡單的捏制來盛水盛食、便利生活,到後來用於祭祀禮儀、貿易出口。漸漸地發展成為一種飲食文化、工藝藝術,甚至精神圖騰。

新石器時代,人類發現了遇水可塑,浴火彌堅的陶土,製成生活中必須的容器。

漢代,燒造技術有了長足進步,漢字中首次出現「瓷」這個字眼。

唐以後,中國陶瓷進入井噴式發展階段。不論是唐三彩,還是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窯,龍泉、磁州等八大窯系。人們對於美的不懈追求,從未放棄。

不知不覺間,陶瓷,已經陪伴人類走過了一萬多年。

隨著時代變遷,塑料、金屬、玻璃等複合材料的廣泛使用,陶瓷這項古老的技藝與我們日常的生活愈發不如之前親密。

快節奏的生活強迫我們選擇更加便利、廉價的物品。便利意味著量產,廉價意味著平庸。科技愈快發展,個性愈被遺忘。

這個時代對古老、複雜與緩慢十分不友好,終有一天,人類將永遠忘記、失去手工藝術,我們所使用的全部物品,再無個性可言,唯一與別人的差異,就是印著不同編號的標籤。

一切都將被貼上標籤。

但在江南,還是有一個小鎮,用一千年守候了這份傳承——景德鎮陶瓷。

在景德鎮,一隻陶瓷碗的誕生,可能就要經過數十道繁瑣精細的傳統工藝。

其中,最核心的五大步驟,分別是:

1.拉坯。器物的雛形製作。

2.修坯。經過加工,使之厚度適當、表裡一致。

3.施釉。在器坯內外上一層玻璃質釉。

4.畫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繪畫,打青花箍或寫青花字。

5.燒窯。把匣缽內的坯胎燒成瓷胎。

這其中的每一步,都包含了大量手工和更為細緻的技藝工序。並且,一個小小的失誤或者環境的變化,都會極大地影響陶瓷的成材率。每一天,景德鎮大大小小窯口、作坊外的次品、廢品不計其數,對於精益求精、務求完美的手工匠人而言,哪怕一絲瑕疵也不能被原諒。

古語云:「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就是如此。

如此炮製的景德鎮陶瓷,當然不同凡響。它們瓷質優良、品種齊全、造型多樣、工藝精湛。它們有四大特點:

1.白如玉。

2.明如鏡。

3.薄如紙。

4.聲如

在景德鎮,每件瓷器哪怕是一隻陶瓷碗,也有自己獨特的性格與靈魂。

清新雅緻的青花擁有永不褪色的驕傲。

對比鮮明的鬥彩愛恨分明,使人難忘。

象徵著吉祥富貴的釉里紅古樸熱情又敦厚壯麗。

簡潔生動的粉彩擅長概括與誇張,是一個極佳的講述者。

在國外鍍金過的新彩融匯中西,是一個有思想的改革者。

種類繁多的顏色釉五彩繽紛,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晶瑩剔透的玲瓏總是與青花互為襯托,相映生輝。

這一切,都是源自於無數優秀匠人的一顆赤子之心。

在景德鎮,一隻陶瓷碗的誕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會劈叉的鹹魚 的精彩文章:

TAG:會劈叉的鹹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