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走向強監管、對外開放,美國走向去監管、貿易保護?
201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開啟寬鬆貨幣政策,量化寬鬆(QE)和低利率一度成為主導經濟增長的力量之一。
隨著經濟的復甦,全球貨幣政策逐步回歸正常化。2017年以來,在經濟逐步復甦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進一步轉向,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持續推進。與此同時,包括中、美在內的多個國家相繼開始實行新一輪財政政策,包括稅收改革、增加基建投資等。
從政策組合來看,美國採取了「緊貨幣+松財政+松監管+貿易保護」的政策組合,中國則採取了「貨幣中性+財政積極+嚴監管+貿易開放」的政策組合。
一唱一和
中美雖然各唱各調,但在後寬鬆時期都也取得了某種默契。
美聯儲3月議息會議紀要顯示,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成員們正在考慮在未來的聲明中調整貨幣政策——從「寬鬆」改為「中性或收緊」。自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貨幣政策取向一直為寬鬆。
繼中國央行之後,美聯儲主席也明確地強調了美聯儲穩健中性的立場。在成為聯儲主席後的第一次公開演講中,鮑威爾為他主持的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政策路徑設定了基調,也表現出與前任美聯儲主席不同的鷹派風格。鮑威爾指出,為了支撐經濟持續擴張,採取漸進路徑來減少貨幣政策的支持。公開市場委員會將保持耐心,並會減少無法預期的風險,防止經濟再度衰退到需要聯邦基金利率為零的狀況,因此要主動縮緊貨幣政策。同時,美聯儲也開始漸進地縮減資產負債表,鮑威爾稱,這也是將貨幣政策保持中性的另一種方式。
4月11日,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論壇上也再次強調中國實行的是穩健中性貨幣政策,並已完全準備好應對美聯儲加息和縮表。在其他國家貨幣政策正常化時,中國也依然會保持穩健。
美聯儲3月22日宣布上調聯邦基金利率至1.5%-1.75%,這是2015年12月美聯儲開啟新一輪加息周期以來第6次上調利率。點陣圖顯示,美聯儲官員的今明兩年利率預期中值均高於上次,2018年加息4次的概率變大。美聯儲進入本輪加息周期以來,中國央行基本保持跟隨,在美聯儲的6次加息中,中國共跟隨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4次,加息時點分別為:2017年2月3日、3月16日、12月14日和2018年3月22日。
易綱強調,美國目前已加息6次,但人民幣的收益率曲線還是一直比美元收益率曲線高80-100個基點,保持了穩定的利差。中美利差處於比較舒服的區間。
易綱在談到2018年貨幣政策調控面臨的挑戰時,也曾指出:「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取向變化會對我們的政策空間形成一定擠壓,增大貨幣政策操作的難度。」
易綱稱,觀察政策是否穩定,是否是好政策,一是看對實體經濟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看社會融資情況怎麼樣、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怎麼樣。二是看預期。「就這兩個方面考慮分析,我們都處於比較適度的區間,」易綱說。
異曲同工
在特朗普政府的重商主義與保護主義愈演愈烈之時,中國卻擴大了對外開放。
每一屆美國政府都或多或少施加過關稅政策,而這一次似乎比以往都來得更猛烈。道格拉斯·歐文在其著作《貿易的衝突》中表示,在美國,決定貿易戰略的是利益集團之間的鬥爭。
過去美國人認為自由化意味著快速的經濟增長和繁榮昌盛的福利社會,上世紀80年代時尤甚。在美國勞動生產率增長愈發低迷之時,這一信念也遭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英國經濟學人稱,2015年以來,共和黨選民對貿易協議的看法已從正面轉向極為負面。近期的調研顯示,在企業不得不與更多大量湧入的中國產品競爭的國會選取,政治支持總體上轉向了更為激進的候選人,且在總統競選中轉向了共和黨候選人。共和黨的政策也在相應轉變。值得注意的是,民主黨人也開始轉向懷疑自由貿易的立場,著名馬薩諸塞州民主党參議院伊麗莎白·沃倫已經公開支持關稅政策。
據經合組織(OECD)發布的《中國經濟調查報告(2017)》,中國相對於美國的勞動生產率顯著上升,在製造業領域尤為明顯。而亞當·斯密在很多年前就指出過,貿易不是零和遊戲,由於勞動生產率的不同,不同的國家在生產不同的產品時有不同的優勢,貿易促進不同國家的分工和專業化水平,提升勞動生產率。中國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自由貿易。
除了貿易政策不同,中美之間在監管政策上也存在明顯差異。
中國央行正聯合「兩會一局」的力量致力於打擊監管套利,緊鑼密鼓推出資管新規之時,美聯儲於當地時間4月10日公布了針對美國大型銀行的資本要求新規提案,或為華爾街大銀行未來降低資本水平掃清道路。
提案將為銀行引入「壓力資本緩衝機制」,將新的資本緩衝要求與每家銀行在美聯儲壓力測試中的表現聯繫起來,取代現行固定的「資本保護緩衝」。美聯儲負責銀行監管的副主席誇爾斯此次在一份聲明中說,新的提案將適度降低較小型銀行的資本要求。針對大型銀行的資本相關要求條款將從現在的24項減少至14項。如果獲得批准,這項資本新規將成為金融危機十年後首個資本標準方面的改革。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近日表態,特朗普團隊的經濟政策目標是GDP增速要達到3%,達到這個目標的途徑包括稅改、放鬆監管和貿易政策。
從這一經濟政策組合看,中美在監管政策和貿易政策都存在差異,這也凸顯出在美國退出量化寬鬆後經濟政策轉型中兩國的差異與衝突仍將持續。
鮑威爾說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增速之低令人擔憂,中國的勞動生產率相比於美國卻在近十年來顯著上升。從這個角度看,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爆發破壞性衝突的可能性似乎很多,就像多年前的美蘇冷戰。那麼另一個問題就來了,中國確實是美國的威脅嗎?英國金融時報稱,答案是否定的,中美關係是可以管控的,美國的威脅並不在於中國,而是在於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的衰落。
金融危機後,中國曾採取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積極財政政策組合,而美國能找到擺脫金融危機的最好辦法就是會催生新泡沫的貨幣政策,可見美國的政策工具之「捉襟見肘」。
無論如何,美聯儲走向鷹派是一個樂觀的信號——美國的總統不靠譜,但是美聯儲還是靠譜的,至少我們能夠看到兩國在貨幣政策上的協同與默契。
※QQ可以銷號了!Q幣、財付通餘額將隨賬號資料一同被清空
※浙江農婦16年前帶著亡夫父母嫁人:和再婚丈夫一起贍養二老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