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獲得有價值的思想,這5本書里有訣竅│書單
GIF
閱讀是一生的美好的事情。那麼,閱讀有沒有訣竅呢?在注意力被碎片化切割的今天,這個問題意味深長。
在我來看,閱讀的訣竅是針對閱讀的目的而言的。就消遣性來說,刷屏當然可以一目十行。但是,如果你的閱讀是為了更深更透徹地理解一個問題,則不妨進行研究型閱讀。
問題意識是研究型閱讀的前提。為了獲得問題的答案,相對於泛讀而言,我更傾向於精讀。如何精讀呢?下面是我親測有效的三種方式。
精讀的方式之一:疑問式閱讀。俗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懷疑是我們面對大部分著作所應持有的態度。在閱讀過程中,代入感很重要,你可以這樣追問:他這樣說有道理嗎?他的結論有根據嗎?他所採用的論據可靠嗎?他所運用的推理合乎邏輯嗎?等等。窮追不捨,直至水落石出。
精讀的方式之二:對比式閱讀。有比較才有鑒別。一本書里的觀點與見解,單獨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然而一旦將這一領域不同作者的同類著述放在一起加以比較,往往會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許多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或者相互啟發的地方。同時攤開多本書對比著閱讀,是我的日常。
精讀的方式之三:聯想式閱讀。悟性的高低常常被視為先天的素質。聯想式閱讀儘管不太可能徹底改變一個人的先天因素,但通過有意識的訓練,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發揮觸類旁通的感覺,從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許多新見解、新思想就是在這種聯想中萌發的。
好了,這就是我所體會到的關於閱讀的一些訣竅,它們都來自以下這5本我稱之為壓箱底的書。其中,一本是古代中國影響最廣泛、最系統的讀書方法集,一本是一位現代中國學人的經驗之談,一本是一位外國經典作家的名著,還有一本是久已絕版的日文專書,最後一本是歐洲首屈一指的認知神經學家的科研論著。現在,我都把它們分享給你。
第一本:《書讀完了》
作者:金克木,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17-6-1
金克木先生是一代大家,他的讀書與治學自有其獨到幽微之處。
這本書的編者從金克木生前約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選出有關讀書治學方法的文章50餘篇,分為:「書讀完了」——讀什麼書;「福爾摩斯與讀書得間」——怎麼讀書;讀書、讀人、讀物——讀通書三輯,將金克木的讀書心得完整呈現。
據金克木介紹,「書讀完了」這話最早好像是夏曾佑先生說的,後來陳寅恪先生也有同感。人一輩子不過百年,怎麼可能把中國的書都讀完了?黃侃說過一句「狂言」:「8部書外皆狗屁!」他所說的8部書,據稱是《毛詩》《左傳》《周禮》《說文解字》《廣韻》《史記》《漢書》和《昭明文選》。
這樣說來也就明白了。在先賢們的眼中,可以稱為「書」的書,也就是我們這個民族文化的核心經典,不過有限之數而已。離開了這些核心經典,其他的書也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
第二本:《朱子讀書法》
作者:[南宋]朱熹 撰/李孝國 董立平 譯註,出版社: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10-31
有人說,讀書方法,我只服朱熹。的確,朱子讀書法是古代中國影響最廣泛、最系統的讀書方法,近代以來的大學者錢穆、徐復觀、余英時等都曾專門向讀者推薦。
朱子讀書法概括起來就是6條: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這本書就是對這24個字不同角度的剖析,這也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朱子讀書法是由朱熹的親傳弟子輔廣,從朱熹眾多作品和語錄中輯錄,再由張洪、齊熙增補,並進行系統的整理而成。
余英時說,中國傳統讀書法,講得最親切有味的無過於朱熹……朱子不但現身說法,而且也總結了荀子以來的讀書經驗,最能為我們指點門徑。不要以為這是中國的舊方法,和今天西方的新方法相比早已落伍了。我曾經比較過朱子讀書法和今天西方所謂詮釋學的異同,發現彼此相通之處甚多。
第三本:《為什麼讀經典》
作者:[意] 伊塔洛·卡爾維諾,譯者:黃燦然/李桂蜜,出版社:譯林出版社,出版時間:2012-4-1
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有一個關於「什麼是經典」的經典定義,他說,所謂經典,就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
他把代表反覆的「重」,放在動詞「讀」之前,為我們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一個很實用、很簡便的鑒別經典的方法。
這本書包括36篇文章,論述了31位經典作家及其作品,是進入經典世界最好的入門書。在這裡,卡爾維諾向我們開放了他不拘一格、兼容並蓄的秘密書架,娓娓道來他的理想藏書。
憑著熱枕和智慧,卡爾維諾讓文學作品在讀者面前呈現出千姿百態的魅力。正因為此,這本書打動了世界上成千上萬的讀者,無論他們是首次閱讀,還是以一種新的方式重讀。
第四本:《日本讀書論》
作者:劉錚 編,譯者:吳菲,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出版時間:2014-8
這本書廣泛收集了日本文豪、思想家、學者對閱讀這一話題所做的思考、追憶和感想。全書20篇文章,都是首次被譯成中文,在大陸出版。其中有不少是相當罕見的篇目,選自文人、學者的日文全集或久已絕版的日文專書。
書中對讀書方法的深入探討,可以向中國讀者指示正確的閱讀門徑,解決「讀什麼」、「怎麼讀」的問題。文人、學者對讀書生涯的回顧,則展現了日本大正、昭和時代的知識人追求真理、鑽研真知的風貌。其他談借書、藏書和買書的多篇隨筆,體現了日本人獨特的讀書趣味。
這本書書前有長篇「導言」,書後有「進一步閱讀指引」,可以幫助讀者深入領會書中內容,並進一步開拓與日本讀書文化相關的閱讀領域。
第五本:《腦的閱讀:破解人類閱讀之謎》
作者:[法]迪昂,譯者:周加仙等,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時間:2011-6
千百年來,我們眼睛掃視書頁,並喚起腦中的整個閱讀過程,這種看似簡單實則非常複雜的腦機制一直是個難解之謎。
法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認知神經科學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根據他在人腦閱讀方面卓有成效的研究,破解了這個謎團,向我們展示了人腦神奇閱讀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在這本書里,迪昂提出了閱讀的神經借用假說:人類掌握閱讀,是借用了本來用於視覺和語言的某些神經迴路。
迪昂在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全新地看待腦閱讀機制與文化的思想,深刻地改變了我們對教育和學習的觀點,史無前例地引領著我們探索人類的能力。
從進化生物學的角度而言,人的語言和視覺能力都遠遠強過閱讀。因為語言的產生已經有了上百萬年的歷史,視覺識別和分析能力則更強大。而文字的出現至今只有5000年。甚至有人說,閱讀是件逆天的事。
那麼,時至今日,為什麼我們還要閱讀呢?其理由有三:一、我們需要了解許多領域的新知,閱讀是捷徑;二、生活有無限種打開方式,閱讀使我們對未來了解得越多,對生活就越有想像力;三、閱讀本身就是樂趣。
在閱讀的訣竅上,我介紹的疑問式閱讀、對比式閱讀和聯想式閱讀,這三種精讀方式是互為依存、相輔相成的。三者結合,將會取得相得益彰、融會貫通的效果。
一切真正有價值的思想的獲得,都是源於精讀的能力。相信我,讀完這5本書,便知此言不虛。祝你但求精進,收穫更多有價值的思想,並樂在其中。
END
TAG:精讀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