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珍貴老照片
昔日珍貴老照片(1973-1977年)
Yesterday Once More
Yesterday Once More
Carpenters
00:00/
謹以此首「老同學」獻給遠在天堂的老劉和小唐
老同學
老同學
北楓;禹君
00:00/
還曾記得73年11月的軍訓
清晨站崗在山坡,抬頭望去,山窪窪里雲霧翻騰的奇特景象,似雲如海,頓時時空錯位,看呆了,這是在天堂還是在人間?
夜半急行軍,記得那一天月黑風高,我們排著隊行走在田間小道。突然有同學一腳踩空掉進了溝里,只聽見撲通撲通一下子跳入幾個同學,把掉下去的同學給拽了上來,還好溝里沒水,但槍管裡面已經塞滿了泥。
女同學們還是否記得,軍訓時咱們女生聽說晚上要搞緊急集合訓練,生怕到時打背包來不及,全都把背包打好等著,結果那天晚上沒搞這項訓練不說,還被帶我們的部隊戰士發現受到批評。等過了兩天半夜突然緊急集合,那叫一個手忙腳亂,一個個背包打的歪七扭八,狼狽不堪,只有前女兵劉同學背包方正,乾淨利落。
1973年11月四川綿陽軍訓「7797教導隊」(有陳兆武老師,胡世蒲老師)
還曾記得化學課上一聲東北口音的「弱酸」引發的哄堂大笑,餘音猶在耳邊,而斯人已逝!
當年上英語課,某四川口音的同學老是分不清前後鼻音,李家卿老師總是盯著他讓他反覆念,逗得大家忍俊不禁,這位同學是否還記得?
1974年元旦女生合影
還曾記得體育課學校操場步法訓練,口令「向右轉」,隊伍中有一位排在一行最左面的同學轉向了左,起步走,再向後轉,一隊同學都在對面,那個囧呀,同學們笑彎了腰!
列隊時,有同學經常排在第一排,報數已經習慣成自然。然而,有一次偶爾排在第二排,當老師「報數」的話音剛落,該同學不由自主地響亮的搶先報「1」,哈哈,就當是給上面的同學陪「囧」了。
1974年元旦學校操場
許同學和孟憲元老師
還曾記得當年在太原802廠那場夏日裡的冰雹(1975年6月5日)?對沒見到過冰雹的同學來說,這一切都太奇特了!
802廠的窩窩頭難咽,可那裡的肉末花捲,是有生以來嘗到的最美味的花捲。
1975年6月於太原802廠同學合影
半坡遺址我們曾經都去過
1975年6月21日全班同學一起參觀了劉胡蘭家鄉,和劉胡蘭的父親,還有山老師、石長生、陸延豐、余德金、李家卿、林代茂、徐士良等老師,以及雷零班的趙登平學長合影。
和王作英老師一起合影
一起去了大寨學習,和徐士良老師,石長生老師合影。
和山秀明老師、陸延豐、余德金老師合影
在四川收租院前和冷月英以及譚浩強老師、張慕津老師、陳兆武等老師合影。
下面照片上,都江堰二王廟前合影的同學和孟老師後來去了天津實習,大家曾一起經歷了唐山大地震,一起從激烈搖動著的工廠宿舍跑出來,一起在雷達車裡避震。
那次都江堰之旅最深刻的印象是二王廟中那些歷經滄桑的古樹群,都江堰水渠中奔騰向前的滾滾激流,水閘門前水流翻騰的隆隆聲。以後再去的幾次都沒有第一次那麼被震撼,終身難忘。這是在去灌縣29所的途中。
去首都機場實習的部分同學和山秀明老師、田桂林老師、沈石楠老師一起合影。
這裡是?
在首都機場實習的同學好幸福,有那麼多張和老師一起合影的照片。
和山老師一起在水木清華前的池塘邊合個影
奉山老師
初心始夢涪州城,
暮然回眸依曈曈;
雲譎波詭卌載路,
皓首猶拜桃園丁。
尚同學詩
這雷達天線很像英國進口的馬可尼雷達,氣象局裡用的馬可尼雷達是測雨雷達。在機場應該是導航雷達了。
後據山老師說「應是航管二次雷達681,水平波束2.2度,垂直45度。681雷達是雷達教研組部分教師、783厂部分科技人員、雷二部分學員共同努力的結晶。印象中,681雷達曾架在首都機場實驗。雷二的樊同學後來把一二次雷達聯合錄取器研製得與法湯姆遜公司的一模一樣。由於各種原因,681雷達未付諸於應用。」
畢業前夕留下珍貴的合影
阿拉,三個上海同學。
還曾記得大學裡的宿舍樓
宿舍樓下打羽毛球時的歡歌笑語彷彿還在耳邊
長長的宿舍樓走廊,這邊是雷三班,那邊是訊三。男同學住2樓,女同學住3樓。報個出洋相的料,記得有一次某同學回宿舍取東西,鑰匙左開右開就是開不開門鎖,突然發現這是二樓,嚇得連滾帶爬跑到三樓,慶幸當時沒人發現,嚇死寶寶了!
睡在上下鋪的同學感情至深,尚同學畢業40年後駕車送君一路送到天津灣。
還可曾記得這個露天大會場。
食堂里一起包餃子,幫廚打飯,記憶中最好的美食是萵筍炒肉片,最咽不下去的是窩窩頭。那時候可沒有這麼多的桌椅,吃飯是站著的,或者打回宿舍。
食堂外的開水房早就拆了
昔日的排球場,還記得與訊三的那場女生排球賽嗎?
這是在那個山頭的合影?
1977年7月邱同學出差重返母校和留校的王同學合影
同學
愛已成灰
冰山來客
00:00/
覽雷三老照片有感
回眸歲月感慨多,
吾輩此生盡蹉跎!
一腔青春軒轅血,
兩肩少壯道義責。
現實嚴酷霜加雪,
世事無奈杯救火。
歷經曲折激蕩路,
一聲嘆息付長河!
五人詩
喜歡就請關注雷三班公眾號
TAG:Tsinghua雷三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