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生態大革命,直播短視頻下一步怎麼走?
去年,直播平台從行為藝術玩到了撒幣答題,映客、虎牙、鬥魚爭當第一股;短視頻從雙雄對峙到巨頭入場,邊界和對手都日益模糊;曾經的視頻網站則忙著收割紅利,B站和愛奇藝相繼IPO,內容生態的2018正在走出原始森林。
大熱必死,直播只是巨頭全家桶的拼圖。
直播很火,但一直是小圈子的玩物,去年在大流量、全用戶的產品邏輯驅動下,搞出了答題模式強行植入全民狂歡基因,可惜產品缺乏門檻,獎金的吸引力逐漸淡化,最後逃不出燒錢出風口的商業模式,活下來的定位下沉,進入細分場景追求深度變現,比如分領域的直播間模式,大量引入道具,提升耐玩性,加強互動,往社交化轉型,但代價是再次回歸小圈子,無法創造流量奇蹟。
只有巨頭有能力將峰值流量帶來的用戶沉澱下來,因為監管是大勢所趨,《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高門檻正把直播答題變成巨頭遊戲,今日頭條的西瓜視頻就有《百萬英雄》參與競逐,至少沉澱價值還有利於悟空問答可以承接。
騰訊的邏輯也差不多,手Q節後逆勢推出獎金100萬元的《全民闖關》,就是意圖在沖頂大會、芝士超人等淡出後一舉收割,此外,搜狐旗下千帆直播的《知識英雄》和百度的直播吧以及好看視頻的《極速挑戰》也是為了摘桃而來。
對於大平台來說,直播答題的商業模式並不重要,只要流量能夠重新組合,找到提升用戶粘性的場景就有價值。換句話說,越是監管出場,創業玩家退場的時候,越是有利於大平台做最後的收割。
短視視頻跟風和跨界成癮。
巨頭撒幣控場是趨勢,今日頭條和騰訊都拿了10億元現金來補貼原創;百度去年宣布將為內容生產者實現百萬年薪;阿里大文娛投了20億補貼推動土豆網轉型短視頻平台;搜狐視頻和百度視頻聯手布局PGC短視頻,首期投入2億元,扶植視頻自媒體人;花椒直播在1億元簽約短視頻達人的同時,將對優質內容提供額外的補貼。
這場短視頻戰爭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小鎮青年爭奪戰。
這一代年輕人不再滿足於精英文化的單向灌輸,在社會的主流文化視角之外,亞文化正快速進化,短視頻有從平民偶像自嗨發展為小城視頻社交的趨勢。
第二階段:網紅商業模式造就了新時代的心理認同
一種文化需要有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和變現方式,網紅和主播的商業價值隨流量快速膨脹,有數據顯示,網紅平均月收入為2.1萬,一線網紅破千萬,比起明星大V也不遑多讓。
第三階段:潮流文化生態的自迭代。
短視頻與綜藝的結合正在引領潮流文化,從喊麥到嘻哈,從尬舞到街舞,小鎮青年的非主流文化逐漸進入公眾視野,短視頻在這個過程中將成為超越其他傳播方式的最合適載體。
短視頻現階段的用戶和流量增長迅速,但玩法同質化,粘性面臨下滑,表現在人均單日啟動次數和使用時長都有一定波動,這帶來幾個趨勢:
首先是APP陣營頭部化的特徵非常明顯,前10位APP封閉了流量加上監管制約,創業型的野蠻生長已沒有可能。
其次,短視頻平台都通過聚合IP資源和簽約網紅主播塑造MCN模式,強化競爭壁壘,追求商業變現的同時,養成和固化各自的粉絲群體。
細分場景中短視頻的探索在加速,諸如視頻社交、視頻美食、視頻電商都在快速發展,但獨立的單一場景註定只能在巨頭平台上方能存活。
彈幕里的宅文化,Z世代的泛娛化變現。
最近B站和愛奇藝相繼上市,令視頻網站重回資本視野,但背後的商業邏輯並不相同,可能的戰略走向存在明顯差異。
B站的核心有兩點,一是對潮流文化的獨特演繹能力,二是如何用商業模式歸化迅速崛起的二次元Z世代群體。
可以看到的是,B站用戶的精神歸屬性很高,未來必然是直播+廣告+周邊+手游的四位一體,但從目前看手游占營收比重太高,而且幾乎全部來自《Fate/Grand Order》和《碧藍航線》,收入構成不算健康。B站成功的核心在於證明有能力挖掘Z世代群體的消費能力,以及如何運營匹配。這種自信是以A站的迅速衰敗為背書的。
B站的優勢也是它的劣勢,依託動漫核心做追新番的收費嘗試至少目前還是很成功,但用戶構成穩定而狹窄,作為壁壘的彈幕調性不容易被其他平台突破,但從正版資源角度來看,這並不是真正的門檻。
與動漫產業盛衰的單向綁定將成就或消滅B站的未來。
傳統媒體進入大數據分發時代。
互聯網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但在熱點事件的全方位追蹤呈現上,權威傳統媒體雖然擁有採訪資源和話題開掘優勢,即時性卻不如網路媒體,這就為網路流量平台與傳統媒體的結合創造了機會。
百度通過百家號平台與新華社等媒體達成戰略合作,嘗試做基於大數據的優質內容分發,這與今日頭條以流量為前提、不加甄別的分發機制有本質不同,用戶並不是垃圾桶,污泥濁水式的信息轟炸早晚會被淘汰,有能力沉澱下來的才是好內容。
兩會期間,百家號就聯合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主流媒體打造了一個資訊矩陣,運用大數據、信息流精準推薦等方法融合打造新聞專題信息流頁面,包含了「兩會知多少」、「兩會前瞻」、「提議提案」「部長通道」等板塊。
百度的策略有兩個核心,一方面與權威媒體合作,通過有效的流量分發機制,傳遞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在兩會期間,24小時不間斷的用圖文、圖集、短視頻、直播、互動、H5等多種形式展現多元化的信息呈現方式就證明了這一點。
另一方面,百度創造了基於大數據、用戶畫像和搜推結合的內容傳導價值鏈,不僅可以聚合用戶感興趣的內容,而且所形成的信息圖譜也保持了相當的契合度和熱度。
百度所謂的信息分發2.0正如李彥宏所說,「我們一直思考怎樣讓用戶可以從內容生態里獲得更多收益,用技術提升內容的效率,挖掘內容的價值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
內容生態為什麼流量升天,口碑墜地?
互聯網創新善於運用流量和大數據激發用戶需求,但很多時候也會帶來社會問題,比如共享單車,比如快手抖音等等,因此如何在成功的產品上避免這種基因缺陷是重要課題。
首先是競爭模式的不健康。買流量,買內容,買用戶,自殺性高投入不可持續,大量補貼確實推動了全民泛娛化熱潮,也導致低俗化泛濫不可遏制,給商業化帶來極大風險,最明顯例子就是內容審核團隊的膨脹。
快手的內容評審團隊有1100多人,整個春節期間24小時無休,全員在崗,今日頭條被曝正招聘2000人的審核團隊,這差不多是直播和短視頻平台的標配了,當然也有相反的例子,映客的招股書就顯示平台有3680萬主播,卻只有78名審核人員,這肯定意味著巨大的監管風險,不可控的危機隨時潛伏。此外,由於巨頭控場,導致很多細分領域的垂直玩家四面樹敵,商業模式不成立,不可持續。
頭部平台的平衡也越來越難以維持,直播和短視頻到底應該由內容、產品還是技術來驅動,沒有定論,騰訊、阿里、百度、今日頭條都在走出不同道路。
至少從內容生態的長遠發展來看,確保健康的核心不是無節操炒作,也不是塑造沒有正能量的平民偶像,而是發現和服務用戶的核心需求。
來源|微信公眾號:品途商業評論
※旨在幫助用戶自我改善 愛沙尼亞初創推出VR平台BemoVR
※Vive Pro預售6488元 Vive降價至4888元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