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怎樣練好陳氏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
要想練好陳氏太極拳,首先要有信心,有恆心,不能半途而廢。因為陳式太極拳確實比其它拳術、健身術難度大,複雜得多。其次,是有一位好老師。這個老師不一定是名師,但一定要是明師,要能明示拳理,明擺拳架。三是要鑽研理論。太極拳是文化拳,不明拳理,只求形式是難於登峰造極的。太極拳屬內家拳術,練的是動靜兩功,內外雙求,性命雙修,以心意行氣為法則,以內外雙求為宗旨。
「練拳須從無極始,陰陽開合認真求」
這是前輩太極拳家對太極陰陽哲理及太極拳理的高度總結和深刻概括,對怎樣練好太極拳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這句話既指出了習練太極拳的入門途徑,「須從無極始」,就是說練太極必先求無極,先練無極後成太極;不入無極圈難成太極圖;又指明「陰陽開合」是太極拳的核心,陰和陽的對立統一就是太極,開合是使陰和陽矛盾的雙方達到統一的方法,即開合運陰陽,所以認真緦地求「陰陽開合」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
從無極入門,靜極生動,動分陰陽而成太極,再在心意在主宰下,運行陰陽二氣,通遍周身內外,引導四肢百骸通過開合、動靜、虛實、鬆緊、升降、吐納、收放、蓄髮、伸屈、長短、剛柔、進退、順逆、卷展等運動體現太極陰陽的變化,經過長時期的修鍊,逐漸向太極太和的頂峰攀登。然而現在不少太極拳習練者,沒有真正領悟或忽略了太極之真義,把太極之形與太極之氣分割開來,雖練習多年,收效甚微。
正雷太極書院陳正雷老師拳照
古人云: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土,人有三寶精、氣、神。人身三寶,損則多病,耗盡則亡。精足則氣足,氣足神不衰,神旺則開全。入門功法就是通過意守丹田來練此在三寶。使心神下行,心火下降,精氣上升,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從而煉精化氣,鍊氣化神,還精補腦,延年益壽。人在幼年,七情不惑,六欲不擾,三寶無損;到成年後,眼、耳、鼻、口、舌、心、意七竅的活動漸多,太過則三寶受損,陰陽之氣不平衡,陽衰陰盛,氣虛體弱而致內傷,抵抗力減退,加上外感就生病,若不及時治癒和注意養生,先天真陽(即元氣)便會損耗更多,耗盡則亡。修鍊內功者,應以修心養性之法練此三寶,清心寡欲,心內平和,靜心安身,固精保精,煉化為氣血,還原於身,而後方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入門功法的意守丹田功效,按中醫陰陽五行來說,中丹田屬中央戊己土。這一竅通五臟六腑,十二經十五絡。古書上說:「用心意集中丹田內,先吸後呼,一吸百脈皆合,一呼百脈皆開,呼吸往來百脈皆通,氣血通暢,百病皆除。」又說:「用心意守于丹田,丹田內即生氣生血,氣血滿足,身體健壯而百病皆愈。」練內功,意守丹田,能夠恢復與增強抗病能力(補氣壯氣),補充血液虧損,促進氣血循環,調整與改善內臟器官機能,使用身體逐漸恢復健康,有病除病,無病強身。再者,由於丹田呼吸(竅呼吸)而形成的腹部氣鼓盪,能加強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功能,有助於吸收營養,提高新陳代謝能力。另外,人靜可使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勞,益智補腦,使之達到最佳狀態。
除了意守上中下三丹田外,還應意守命門,命門又稱後丹田。意守上丹田主煉神,意社中丹田主煉先天元氣,意守下丹田主煉精氣轉化,入門功法通過靜養先天元精、元氣、元神、以補後天精、氣、精、神之不足。通過修鍊使得精足、氣盛、神旺,如此內壯外強,身體受益頗大。
正雷太極書院陳正雷老師授課中
練好陳氏太極拳的五個階段
一是基本功練習。其中基本功包括站樁、步法、身法、手法、眼法和各種纏絲功,要想學會一個套路必須扎紮實實,一式一式去學習,這個階段對初學者非常重要。
二是修拳。一個套路學完了並不等於學會了。還需要經老師一招一式的糾正動作,使之達到標準。現在許多練拳者不重視修學,學完後就自己去練,往往練走了樣,結果造成了動作不標準,勁路不通暢,養成一些壞毛病後還不好再糾正。所謂「學拳容易改拳難」就是指此。所以修拳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階段。
三是練拳。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一套拳已經熟練掌握並基本合乎規矩,達到標準,接下來就需要個人去苦練,俗語講「功夫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拳打萬遍自然精」。
四是內外合一,學會了套路,依樣畫葫蘆地打拳是太極拳抗擊 初級階段,只有內外合一即內勁,呼吸和形體動作有機的結合起來,才進入太極拳「懂勁」即中級階段。這個階段要把動作的開合、伸縮、起落和呼吸結合起來,讓丹田、腰脊發出的力達到四梢。使練拳者由「著熟」升華到「懂勁」。
五是隨心所欲也就是「神明」階段,這個階段進入了太極拳的高層次,一套拳不僅從外形上打的舒展、漂亮,而且從內勁、呼吸上暢通無陰、一氣呵成。使人感覺如春風楊柳、行雲流水。
以上講的五個階段只是我個人的劃分,在實際練習過程中,分界線並不十分明顯,而且每個階段需要因人而定,學習太極拳過去講「太極十年不出門」可能有些誇張,然而由於過去人們的普遍素質較低,信息量少,又加上封建保守意識嚴重,學習太極拳要想達到高層、高水平是要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現在時代不同了,各門派的太極拳老師多拋棄了過去的封建思想,而且各種太極拳書籍、刊物和太極拳舉辦的活動越來越多,人們可以通過廣泛的交流和書、報、刊物獲得大量信息,我認為本文所說的理會這五個階段,要求自己苦練和巧練是可以縮短些年限的。
正雷太極書院陳正雷老師與張晉僖老師
太極拳的練習包括拳架練習、功法練習和推手練習,三者結合起來練習才是太極拳。決不是會練幾趟拳和會練器械就算會太極拳了。練功可以培養和增長內氣,使拳架練習和推手練習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所以說功為本;練拳是練知己的功夫,以意行氣,氣通全身,培養太極內勁,培養閃戰騰挪的技巧,練功和練拳的結合,而形成混元一氣,在技擊時即能力發一點、點點透骨,所以說拳為母;推手則是練習知己知彼的功夫,即檢查和高速拳架動作的正確與否,從而真正達到知己,又可以在推手的實踐中,貫徹太極三十勢的法則,巧妙運用拳術的分解動作招式,從而達到引進落空合即出、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因此,以功為本、以拳為母、以推手為用三者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
太極拳架和太極推手都離不開十三種方法,也就是太極十三勢:掤、 履、擠、按、采、 列、肘、靠、進、退、顧、盼、定。前八個字是八種手法或八種勁法,後五個字是五種步法。這十三勢貫穿於全部太極拳套路和推手當中。可以說,在太極陰陽之理的指導下,能掌握和運用這十三勢,就是掌握了太極拳的靈魂和核心了。所以說,太極拳就是太極十三勢。練太極拳者不可不明太極十三勢,不明此,即不明太極拳。
正雷太極書院陳正雷老師授課中
對於練陳氏太極拳者和初學者都知道,把身上原有的僵勁化得越盡,太極拳的彈性內勁就產生得越快。但是,怎樣把身上原有的僵勁化掉,這絕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往往有些練拳者不得其要領,一年、二年、三年過去了,身上的僵勁仍然沒有化掉,走起拳架來渾身僵硬,不流暢。
針對其造成的原因,我認為應把握好以下四個重要環節:
其一,要明畫大圈之理。練拳者,既要掌握好拳架的標準,更要弄清怎樣達到標準。練陳式太極拳,必須要經過一個從畫大圈,到畫中圈,再到畫小圈的過程,才能達到最高境界的無形圈。因此,練圈者必須認認真真地走好畫大圈這個環節,要用一至二年的時間認真地畫好大圈。只有畫好大圈,才能把身體內的重要骨環、關節畫開、畫活,達到身肢放長的目的,才能畫好中圈。誰領會這一點快、早,誰就能在練拳過程中不走彎路,高人一籌。
其二,要明三節之理。人體全身有根節、中節、梢節三節之分。即:臂為梢節,身為中節,腿為根節。三節之中又各有三節。臂之三節,即: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身之三節,即:頭為梢節,腰為中節,腹為根節;腿之三節,即:足為梢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
其三,要明纏絲運動之理。螺旋纏絲是陳式太極拳特有的練功方式,也是化掉身上的僵勁產生太極拳彈性掤勁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行拳走架中,一定要把上下纏、前後纏、左右纏、進退纏、正斜纏的一順一逆、雙順雙逆的五對纏絲做到位。開合時,要做到順纏合、逆纏開,均衡、對稱、協調,無所偏倚,無過無不及。久而久之地練習,就可以達到渾身俱是纏絲圈,全身上下左右無一處不纏絲,而又以身軀纏繞為主宰,通過腰脊的螺旋運動和胸腹摺疊運化來帶動貫穿上下四肢的螺旋纏絲,進而達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纏絲,溝通周身奇經八脈、十二經、十五絡,使氣血流注,營衛周身,調解三焦,和平陰陽,內壯五臟,而又柔活骨節、肌腱、筋韌,外強筋骨。
其四,要明用意不用力之理。用意不用力,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心為主的要領,是太極拳運動的運行法則。只有運用這個方法,經過長期的柔化,才能使全身的筋、皮、肉、骨、肌腱、韌帶儘可能地得到放鬆、鬆開、伸拔、拉長和舒展,由於伸筋拔骨而使內氣通於經絡,經肉離骨而使認真走好用好三節勁。如在用兩臂走圓畫圓時,開時肩、肘、手依次相開,合時手、肘、肩依次相合;發勁時,一定要做到根催、腰達、梢發。通過這樣久而久之的練習,就能達到節節貫通,周身一家,一動無不動,松活流暢之目的。 內氣充於肌膚,骨節張開而使內氣斂於骨髓,而周身形成富有彈性的掤勁,意到氣到勁自然到。
所以對初練陳氏太極拳者不能忽略基本功的練習,一定把基本功練牢固練紮實。不能一味的尋求發彈抖之力,不能急於求成,「欲速則不達」。因此,習練者要靜心慢練,平心靜練,順其自然,絲毫不得強為。會練會想會養,則功能大進,延年益壽。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