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向你要錢時,你的態度能決定孩子的未來!

孩子向你要錢時,你的態度能決定孩子的未來!

今天偶然在朋友圈看到兩則關於孩子和錢的故事,看完後心情難以平靜,迫切的想跟大家討論一個話題「孩子要錢時該不該給,怎麼給?

歡迎大家留言說說看法。

第2、4、6、8個留言的網友我們將有禮品相送哦~~

好了,先說說我看到的兩個故事吧!

第一個是一個女孩子講的5塊錢的故事。

那個女孩子講她初中上學時一星期回家一次,媽媽通常給她2塊錢的零花錢。

有個星期女孩子想跟媽媽要5塊錢,媽媽不給。

女孩子表示媽媽不給她5塊錢她就不去上學了。媽媽說:「我沒錢,你愛上不上,不上學就在家呆著」。

後來,她就一直纏著媽媽要,媽媽被纏的不耐煩了,非常嫌棄的掏出5塊錢仍在了地上讓她撿,女孩子感覺很沒自尊的撿起了錢。

雖然事情過去很多年了,可女孩子還是忘不了自己在媽媽的嫌棄下,蹲在地上撿錢的那一幕。她一直覺得自己很卑微,而且從心裡對錢充滿了各種渴望。

第二個是一個男士講的5毛錢的故事。

那位男士說他上初二時,班上兩個女同學去他家串門。

在家裡聊了一會兒後,女同學建議去街上轉轉。當時那個男生身上沒有錢,就去找媽媽要。

可是媽媽不給。

於是他苦苦哀求媽媽,最後媽媽掏出5毛錢仍在地上,不耐煩的說:「拿去」!

男生就彎腰撿起5毛錢和女同學到街上,一人喝了碗大碗茶。

如今這個男士已經30多歲了,早已到談婚論嫁的年齡,但他一直不肯結婚,也很少回家。

他說,當年彎腰撿地上的5毛錢的事對他影響太大了,以至於到現在他心裡都有陰影。

看完這兩則故事不知大家心裡有何感受。

我是覺得,當孩子向父母要錢時,父母不妨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定律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暗示在本質上,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對孩子來說,這個人就是父母。

其實,孩子在我們身邊的成長過程,滿打滿算也不過是20年左右,之後他會走屬於他自己的路,去結交自己的朋友,建立自己的家庭,打拚自己的事業,經營自己的人際圈子。

所以,如果在我們能陪伴孩子的這段時間裡,我們能多給孩子一些小驚喜,多滿足孩子的一些個人願望,至少讓孩子在小小年紀不必為錢的事而憂心忡忡,不必為苦苦哀求的那幾塊錢而感到卑微,多讓孩子在童年留一些美好的回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

還有,當孩子伸手向你要零花錢時,你在孩子的心裡是被依賴、被信任,也是被愛的。

如果不好好尊重這份信賴和愛,以不耐煩的態度和鄙夷的行為去踐踏這份愛,那麼受傷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你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實在是得不償失。

所以,當你的孩子再找你要錢時,不管你當時的境況和心情有多不好,也要有好的態度,只要孩子的要求合理,不妨滿足孩子的需求,如果你能對孩子的花錢方式有所建議,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同時,也希望你能帶給孩子這樣一種感受:你的需求很美好,你值得擁有最好的東西,而父母,也會始終愛著你。

最後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孩子對金錢的認知過程,建議家長收藏起來,逐步培養孩子對金錢的認知和運用能力。

3歲:辨認錢幣,認識幣值;

4歲:學會用錢購買簡單的商品;

5歲:明白勞動才能得到報酬;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學習攢錢;

7歲:觀看價格標籤,並與手中的錢做比較;

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並能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

9歲:可以制訂自己的用錢計劃,並能和商家討價還價;

10歲:懂得節約零錢,在必要時可購買較貴商品;

11歲:學習評價商業廣告,發現價廉物美的商品,並有打折、優惠的概念;

12歲:懂得珍惜錢,有節約觀念;

12歲以後:完全可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理財、交易等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伯迪家庭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TAG:艾伯迪家庭俱樂部 |